下肢髖關節(jié)康復訓練設備設計
【學位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H789
【部分圖文】:
-1下肢髖關節(jié)康復設備使用說明圖
-2下肢髖關節(jié)康復訓練設備效果圖
-4髖關節(jié)康復訓練設備尺寸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麗娜;;早期有氧康復訓練與運動康復訓練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年84期
2 曲娜;;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年40期
3 陸育鈿;陳文翰;張展渠;;肺康復訓練對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內科;2017年01期
4 王麗微;李忠梅;;肺康復訓練在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年06期
5 楊華新;;日間康復訓練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7年04期
6 張莉;;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采取小組康復訓練的作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年24期
7 王春麗;;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70例實施臨床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有效性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年23期
8 周坤;蘇建華;賴玉田;李鵬飛;吳硯銘;車國衛(wèi);;術前肺康復訓練對肺癌患者術后肺炎的影響[J];中華胸部外科電子雜志;2017年03期
9 楊衛(wèi)杰;曹晶晶;曹軼;;電針合康復訓練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35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6年01期
10 崔瑞玲;李秋芳;;家庭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康復療效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梓威;賈澄杰;卞立;任彩麗;;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臨床觀察[A];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C];2016年
2 孟金霞;徐俊菊;席芳;;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A];河南省老年患者多元需求與持續(xù)護理服務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魏國榮;;偏癱患者進行集體康復訓練初探[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4 陸建華;;社會康復訓練對腦卒中療效的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皮峻峰;柳春生;;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訓練措施的探索與實踐[A];全國民政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董巖;;綜合性康復訓練對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A];國家級康復護理新進展學術高峰論壇暨第四屆第三次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7 劉昆;;制動與運動、康復評價與康復訓練的研究進展[A];第六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馮建華;;偏癱患者回歸家庭康復訓練幾點措施[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9 張超;侯群;陳眉;洪雪琴;;坐位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影響[A];2005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醫(yī)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李嵐;;康復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療效的對照研究[A];全國第11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甘麗華;為“星星的孩子”設立公辦康復訓練機構[N];中國青年報;2011年
2 李衛(wèi);創(chuàng)新康復訓練方式 豐富教育戒治載體[N];山西法制報;2019年
3 張中橋;康復訓練加NGF聯(lián)合治療腦損傷[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記者 俞艷婷;康復訓練幫殘疾人重新“站起來”[N];嘉興日報;2008年
5 記者 張洪河;南皮新事:殘疾人康復訓練不用出家門[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徐燦;開始實施康復訓練[N];人民公安報;2007年
7 鄧小群;深圳逾千殘疾人將參與康復訓練[N];深圳商報;2006年
8 李丹;美國:“康復訓練營”治疼痛,好受不貴[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李丹;美國“康復訓練營”治疼痛“療”有所值[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10 孔令敏;我國僅1/6殘疾人獲康復訓練[N];健康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燕燕;上肢外骨骼機器人康復訓練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李峰;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主動控制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4年
3 楊海芳;電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張曉超;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5 陳彥釗;基于sEMG信號的上肢自主康復訓練動作模式識別[D];山東大學;2015年
6 卿鵬;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jīng)可塑性的影響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白殿春;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控制策略與康復評價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程祥利;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肌電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9 謝芹;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黃偉新;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文獻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昱欣;基于張量的腦電特征提取及其在康復訓練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2 薛亞昕;基于步態(tài)分析的下肢康復訓練評估方法[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9年
3 劉寒;下肢髖關節(jié)康復訓練設備設計[D];浙江理工大學;2019年
4 柳娜娜;基于5A護理模式的肺康復訓練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南華大學;2019年
5 曹子祥;基于磁流變液技術的手指主被動康復訓練裝置設計與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9年
6 劉豪杰;基于運動感知的手指康復訓練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鄭州大學;2019年
7 周劍波;踝關節(jié)康復訓練機器人虛擬場景設計與實現(xiàn)[D];蘇州大學;2018年
8 葉明;減重式輔助站起康復訓練機器人機構設計與控制[D];吉林大學;2018年
9 黃國健;面向觸覺交互康復訓練的中風患者情緒識別方法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8年
10 李俊;基于Kinect的上肢康復訓練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09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80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