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形太陽望遠鏡主鏡氣動支撐系統(tǒng)實驗研究
【圖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題來源文課題來源于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技術協(xié)作項目“2 米太陽望遠鏡結構及統(tǒng)方案設計”和“2 米太陽望遠鏡光機系統(tǒng)設計”。本項目將研制一臺兩米口鏡,設計如圖 1. 1 所示,該望遠鏡主要用在紅外(1~15 微米)波段測量太場有關的太陽精細結構。特別關注寧靜太陽的磁場,,希望通過對磁場及其相觀測,推動對“日冕加熱”“太陽發(fā)電機”等太陽物理基本問題的研究,提高確性。
(c)我國 1 米 NVST (d)瑞典 1 米 SST圖 1. 2 現(xiàn)代地面大型太陽望遠鏡模擬和 1 米級太陽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均表明,有必要在紅外波段細磁場和流場觀測。地面大型太陽望遠鏡將越來越重視高分辨率度測量無疑是未來大太陽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而向紅外波段的有效手段。目前,美國、歐洲和我國均在設計和策劃空間分辨面 20km 細節(jié)),偏振測量精度好于 10-4的地面大型太陽望遠鏡遠鏡(ATST)[15-16]有效口徑為 4 米,仍將采用偏軸系統(tǒng),觀測波,預計 2018 年建成。歐洲國家將以 GREGOR 為藍本研制 4 米的歐我國除了要發(fā)射 1 米口徑的空間太陽望遠鏡[17]外,還將在未來擇機障空間安全的戰(zhàn)略目的,日本印度等國家也不甘落后,日本將與望遠鏡,而印度正在設計自己的 2 米太陽望遠鏡。動支撐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形式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被動支撐機構,除此之外,現(xiàn)代大型地基望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H7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玉霞;劉昌華;王建立;王帥;張斌;;大型望遠鏡主鏡位姿解算與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5年05期
2 吳小霞;李劍鋒;宋淑梅;邵亮;明名;;4m SiC輕量化主鏡的主動支撐系統(tǒng)[J];光學精密工程;2014年09期
3 王亮;陳濤;張斌;劉欣悅;李宏壯;張振鐸;;薄鏡面主動光學力促動器組控制軟件系統(tǒng)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3年11期
4 孟德遠;陶國良;錢鵬飛;班偉;;氣動力伺服系統(tǒng)的自適應魯棒控制[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年09期
5 郭萬存;吳清文;楊近松;黃勇;高志良;;2m主鏡主動支撐優(yōu)化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3年06期
6 李宏壯;張振鐸;王建立;劉欣悅;吳小霞;張麗敏;張斌;王亮;;基于浮動支撐的620mm薄反射鏡面形主動校正[J];光學學報;2013年05期
7 劉忠;鄧元勇;季海生;黎輝;;中國地基大太陽望遠鏡[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2年12期
8 趙永恒;;天文望遠鏡的自動觀測技術[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2年04期
9 唐金龍;張俊;王少白;鮮浩;;望遠鏡主鏡氣壓力驅動器設計[J];光學學報;2012年06期
10 王富國;吳小霞;邵亮;李劍鋒;;國外大型地基望遠鏡主鏡支撐綜述[J];激光與紅外;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忠;;環(huán)形干涉望遠鏡及其關鍵技術[A];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的培育和發(fā)展——首屆云南省科協(xié)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琳楚;基于TMT三鏡的半主動光學面形校正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洪橋;基于主動支撐技術的薄主鏡低階面形誤差校正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4年
2 郝相羽;氣壓力伺服系統(tǒng)自適應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孫漢宇;用于壓電陶瓷驅動器的納米位移傳感器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設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4 柳光乾;云臺紅外太陽望遠鏡驅動控制系統(tǒng)仿真[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4年
本文編號:27025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70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