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電式微操作平臺的遲滯建模與控制研究
【圖文】:
PID 算法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控制算法,憑借表達式簡單、適應性好、易于實現(xiàn)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控制中,有些科研人員將PID 用于微操作平臺的運動控制中。圖1.1 微操作平臺胡俊峰、郝亞洲等[37]利用 PID 控制一種新型微操作平臺運動,平臺原理圖如圖 1.1 所示。建立平臺的傳遞函數,分別對平臺進行開環(huán)與閉環(huán)控制,其頻率響應圖表明,在閉環(huán)PID 控制下,平臺的穩(wěn)態(tài)性能得到了提升,響應時間減少了。分別對平臺進行有無控制器的階躍響應實驗,其實驗結果顯示,調節(jié)時間分別為 0.96ms 與 1.9ms,超調量分別為 10.52%與 47.63%。蔡成波、崔玉國等[38]為了提高微動平臺定位過程中的動態(tài)特性,采用改進 PID算法進行控制,修改積分環(huán)節(jié)改為梯形積分,微分環(huán)節(jié)采用分離法進行計算,微動平臺如圖 1.2 所示。實驗表明
第一章 緒論5圖1.2 壓電微動平臺位移測試設備(2)自適應控制自適應控制器是一種能夠隨著系統(tǒng)狀態(tài)的改變而自動修改控制器的參數的控制方法,自適應控制器無需知道控制對象的數學模型,可以通過在線辨識的方法獲取控制對象的相關信息,具有自適應能力。圖1.3 壓電微動平臺寧波大學的方凡[39建立了微動平臺的CARMAX 模型,基于該模型設計了壓電微動平臺的自適應控制器,平臺如圖1.3 所示,對平臺施加階躍電壓信號,其結果顯示,采用CARMAX模型控制與采用 PID 控制平臺的響應時間分別為 0.23s 與0.3s。對平臺進行三角波電壓信號跟蹤,結果顯示,在自適應控制與PID 控制下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H7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國棟;王曉東;;基于PI逆模型的壓電執(zhí)行器復合控制[J];壓電與聲光;2016年04期
2 蔡成波;崔玉國;蔡永根;李勇;;壓電微動平臺的改進PID控制[J];壓電與聲光;2016年03期
3 胡俊峰;郝亞洲;徐貴陽;姚錢;;一種新型微操作平臺的精確運動控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6年02期
4 劉章文;李正東;周志強;袁學文;;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適應光學校正技術[J];物理學報;2016年01期
5 楊志軍;白有盾;陳新;王夢;高健;楊海東;;基于應力剛化效應的動態(tài)特性可調微動平臺設計新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15年23期
6 王棟;于鵬;周磊;劉柱;董再勵;;基于梯形算子的AFM驅動器非對稱遲滯性校正[J];儀器儀表學報;2015年01期
7 鄭含博;王偉;李曉綱;王立楠;李予全;韓金華;;基于多分類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和改進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電力變壓器故障診斷方法[J];高電壓技術;2014年11期
8 田艷兵;王濤;王美玲;;基于廣義PI逆模型的超精密定位平臺復合控制[J];機械工程學報;2015年02期
9 韓彥彬;白廣忱;李曉穎;白斌;;基于支持向量機柔性機構動態(tài)可靠性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11期
10 紀昌明;周婷;向騰飛;黃海濤;;基于網格搜索和交叉驗證的支持向量機在梯級水電系統(tǒng)隱隨機調度中的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紀華偉;壓電陶瓷驅動的微位移工作臺建模與控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貴陽;基于響應面法的微操作平臺設計與性能綜合[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鴻陽;基于壓電陶瓷驅動器的平面三自由度微動平臺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方凡;二維并聯(lián)壓電微動平臺的自適應控制方法研究[D];寧波大學;2014年
4 柴銀剛;基于導納耦合法的高速電主軸-夾具-刀具系統(tǒng)動態(tài)特性分析和銑削穩(wěn)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5 劉玲玲;PID參數整定技術的研究及應用[D];鄭州大學;2010年
6 朱煒;基于Bouc-Wen模型的壓電陶瓷執(zhí)行器的遲滯特性模擬與控制技術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90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69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