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全差分電容式微加速度計接口電路噪聲分析與設計
【圖文】:
第 1 章 緒論硅工藝,單懸臂梁+質(zhì)量塊結構,并在 80 年代初形成了產(chǎn)品,從此究迅速發(fā)展起來[26]。現(xiàn)階段加速度傳感器采用最多的是電容式結構,1 年研制成功,該加速度計采用扭轉(zhuǎn)差分電容結構,利用表面微機械測電路制作,應用于心臟起搏器中,之后電容式加速度傳感器蓬勃發(fā)市場份額[27]。1993 年 AD 公司率先將加速度傳感器用于汽車的安全氣,隨后加速度傳感器被廣泛的運用于各種武器系統(tǒng)和自動化工業(yè)當中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加速度傳感器的深入研究,許多傳感器結構被提出加速度計接口檢測芯片,電路結構有單端結構和差分結構,輸出形式輸出,且也都達到了相應的精度,滿足大多數(shù)傳感器的檢測需求[29][3,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 Jiangfeng Wu 設計了一種低噪聲低偏移電容式加如圖 1.1 所示。在全差分檢測結構中,,系統(tǒng)噪聲 50μg/Hz1/2,電路直度 130mV/g,功耗 30mW[31]。
如圖 1.1 所示。在全差分檢測結構中,系統(tǒng)噪聲 50μg/Hz1/2,電路直流敏度 130mV/g,功耗 30mW[31]。圖 1.1 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 Jiangfeng Wu 設計的接口電路 年,密歇根大學提出了 sigma-delta 結構的閉環(huán)微重力加速度計,接口。該電路采用離散時間處理方式,具有較高的精度,5V 電壓供電,靈噪聲為 10.8μg/Hz1/2[32]。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P212;TH82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強;蘇偉;張德;彭勃;蔣剛;;三明治型微加速度計溫度漂移封裝膠關系研究[J];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2015年01期
2 耿賽柳;徐大誠;郭述文;;一種電容式微加速度計偏置電壓和標度因數(shù)自動標定方法[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3年07期
3 楊慧;李偉紅;郭航;;體硅加工的壓電式微加速度計的設計[J];傳感技術學報;2008年02期
4 王一樺;李曉瑩;蔣慶華;;電容式微加速度計的噪聲分析[J];傳感技術學報;2008年04期
5 張洪震;吳學忠;肖定邦;;叉指微加速度計的設計與閉環(huán)檢測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14期
6 高健飛;熊繼軍;郭濤;石云波;;微加速度計在惡劣環(huán)境下的可靠性[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35期
7 張精華,田雷,遲曉珠,王偉,侯占民,吳亞林;壓阻式硅微加速度計的研制[J];傳感器技術;2003年12期
8 周華,沈連官,尤輝,李川奇;電容式微加速度計結構的建模及仿真[J];光學精密工程;1999年04期
9 汪濤;張持健;;基于微加速度計的無線教鞭的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4年10期
10 譚宜勇;金桐;蘇衛(wèi)國;趙新;盧桂章;;電容式微加速度計的研制[J];傳感技術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曉平;;叉指結構微加速度計敏感表芯溫度特性分析[A];2015年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II)[C];2015年
2 楊慧;郭航;;壓電式微加速度計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壓電和聲波理論及器件技術研討會摘要集[C];2006年
3 邢朝洋;王巍;徐宇新;邱飛燕;徐杰;;宇航用硅微加速度計工程化研究[A];2010年慣性技術 發(fā)展動態(tài) 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C];2010年
4 何曉平;;抗7400g沖擊的靜電伺服微加速度計[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0)[C];2000年
5 何勝;趙采凡;朱紅生;王巖;;硅微加速度計微敏感結構設計與研制[A];2001年飛行器慣性器件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6 何曉平;張德;文貴印;;“叉指”結構微加速度計的系統(tǒng)設計[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2)[C];2002年
7 何勝;趙采凡;王巍;朱紅生;;“三明治式”硅微加速度計工程化研究[A];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鮑海飛;陸德仁;;高量程微加速度計的沖擊標定[A];第一屆長三角地區(qū)傳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9 孫淑珍;洪連進;趙亞杰;;用ANSYS研究電容式硅微加速度計的靜態(tài)靈敏度[A];中國聲學學會2005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5]論文集[C];2005年
10 王衛(wèi)東;賈建援;;矩形截面電容式微加速度計氣膜阻尼研究[A];第七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王翰林;產(chǎn)學研一條龍沖刺科技尖端[N];科技日報;2002年
2 陳效真;航天16所創(chuàng)新之路[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鵬;電容式微加速度傳感器封裝應力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2 劉宗林;電容式微慣性器件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3 劉曉e
本文編號:2650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65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