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腐蝕制備原子力顯微鏡探針
本文選題:原子力顯微鏡 + 探針制備; 參考:《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年03期
【摘要】:研究了實驗室條件下采用電化學腐蝕方法制備原子力量微鏡探針的工藝及實驗參數(shù)對探針腐蝕精細程度的影響。實驗設備雖然簡單,但能制備出實用的探針。在制備過程中變量較多,可操作性強,使學生能深刻理解探針與樣品表面相互作用過程,并對原子力顯微鏡的應用有初步的了解。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tomic force micromirror probe by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corrosion fineness of the probe were studied. Although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is simple, it can produce practical probe.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there are many variables and strong maneuverability,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robe and sample surface, and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納測控與低維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371008)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2038)資助
【分類號】:TH74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傅惠南;王宏霞;王曉紅;區(qū)仲榮;;SPM探針制造技術的研究和發(fā)展[J];電子顯微學報;2005年06期
2 白春禮;原子力顯微鏡的研制及應用[J];中國科學院院刊;1990年04期
3 牛建龍;吳雪;李楓;左真濤;;STM鎢針尖的制備[J];物理實驗;2010年04期
4 潘金福;黃旭;王云;丁召;;STM探針電化學腐蝕裝置的設計及實驗研究[J];現(xiàn)代機械;2008年05期
5 郭儀,白春禮;掃描隧道顯微鏡針尖制備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真空科學與技術;199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勇剛,馬強,黃俊杰,劉萬里,孫大許,梁智永;基于AFM檢測信息存儲介質(zhì)表面結(jié)構(gòu)的研究[J];微納電子技術;2005年03期
2 姚駿恩;;我國超顯微鏡的研制與發(fā)展[J];電子顯微學報;1996年Z1期
3 姚t2,李春艷,劉平,王慧,楊梅;STM鎢針尖電化學加工及其裝置的改進[J];電子顯微學報;2003年03期
4 殷伯華;初明璋;林云生;韓立;;CD-AFM在45nm節(jié)點半導體芯片檢測過程中的應用[J];電子顯微學報;2009年02期
5 楊紅果;常迎梅;范麗娟;趙俊偉;;AFM在煤體微結(jié)構(gòu)研究中的應用[J];儀器儀表用戶;2006年05期
6 于勁;掃描探針顯微術[J];光機電世界;1994年05期
7 莫其逢;黃創(chuàng)高;田建民;高英俊;;原子力顯微鏡與表面形貌觀察[J];廣西物理;2007年02期
8 孫大許,劉萬里,馬強,閆勇剛;基于AFM的光盤形貌研究[J];光學儀器;2005年05期
9 彭超;徐紅兵;張健;;掃描探針顯微鏡的控制技術綜述[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1年03期
10 黃潔,顧慧琳,張輝,龐[?婉;轎車漆膜拋光表面的原子力顯微鏡研究[J];上海涂料;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姚t2;李春艷;劉平;王慧;楊梅;;STM鎢針尖電化學加工及其裝置的改進[A];全國第七屆掃描隧道顯微學學術會議(STM'7)論文集(二)[C];2002年
2 常迎梅;楊紅果;馬騰武;范麗娟;張海新;;基于AFM的煤體微結(jié)構(gòu)研究[A];第三屆科學儀器前沿技術及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薇娜;冰盤納米拋光金屬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張衛(wèi)華;鐵電薄膜的微細圖形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3 孫亮;一維納米結(jié)構(gòu)力學性能尺寸效應的實驗及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王飛;原子力顯微鏡微懸臂梁剛度測量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平;溶解氣體量以及結(jié)晶中心量的角度來研究姆潘巴效應[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杜佳暄;臭氧/光催化法滅活壓載水中微生物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楊秀凡;在Bi(0001)表面上紅熒烯晶態(tài)膜生長的STM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李俚;檢測超精表面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樣機的研制及應用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5 劉平;STM金屬表面高分辨電化學刻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2年
6 侯茂盛;基于PVDF薄膜振動梁式測頭的新型輕敲式掃描探針顯微系統(tǒng)研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王云;GaAs表面相變動態(tài)過程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8 黃旭;銦鎵砷表面形貌相變動態(tài)化過程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9 竇富起;銀基電接觸材料在繼電器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10 王祥;基于高階諧振的輕敲式原子力顯微鏡的設計[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忠范;針尖化學——化學家的新挑戰(zhàn)[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Z1期
2 徐軍,陳文雄,尤力平,張會珍;用掃描電鏡制備高性能AFM針尖[J];電子顯微學報;2001年04期
3 姚t2,李春艷,劉平,王慧,楊梅;STM鎢針尖電化學加工及其裝置的改進[J];電子顯微學報;2003年03期
4 谷坤明;湯皎寧;張瀟;劉慧君;;液膜法制備STM探針研究[J];廣東化工;2007年07期
5 徐慶敏,萬立駿,王琛,白春禮;化學修飾針尖對STM成像及物種識別研究的進展[J];化學通報;2001年08期
6 吳雪梅,楊禮富,甘俊彥,王夢玉,鞠艷;掃描隧道顯微鏡針尖的電化學腐蝕制備方法[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97年03期
7 蔡德斌;劉方新;謝寧;陸山;張增明;孫臘珍;;STM教學實驗樣品的擴展[J];物理實驗;2007年06期
8 馬進;俞熹;;石墨原子STM圖像的形變分析[J];物理實驗;2008年05期
9 徐凱,潘石,吳世法,孫偉,李銀麗;熱拉伸和化學腐蝕相結(jié)合制備彎曲光纖探針[J];物理學報;2003年05期
10 劉平,姚t2;掃描隧道探針的制備研究[J];現(xiàn)代儀器;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曄,薛實福,李慶祥,徐毓嫻,白立芬,于水;用有限元法對原子力顯微鏡力傳感器結(jié)構(gòu)優(yōu)化的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1998年01期
2 田文超,賈建援;原子力顯微鏡“突跳”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3 張峰;唐琳;徐洪杰;何建華;;一種高效、簡便原子力顯微鏡液體中原位實驗方法[J];現(xiàn)代儀器;2006年02期
4 周亮;趙修華;;基于AFM的壓痕硬度自動檢測算法的研究[J];機械工程師;2007年01期
5 楊英歌;周海;盧一民;;原子力顯微鏡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J];納米科技;2008年05期
6 ;讀者之聲[J];科技導報;2009年18期
7 ;太赫茲技術進軍納米領域[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9年04期
8 趙紅霞;徐曉多;;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tài)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21期
9 張麗芬;劉東紅;葉興乾;;原子力顯微鏡在食品組分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年01期
10 章海軍;黃文浩;涂承杰;褚家如;;光學顯微鏡與CCD監(jiān)視器組合的原子力顯微鏡[J];光子學報;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亦奕;賀節(jié);商廣義;姚駿恩;;原子力顯微鏡及應用[A];第八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Ⅱ)[C];1994年
2 褚明福;肖灑;鄒樂西;仲敬榮;任清波;;金屬鈾氧化的拉曼光譜和原子力顯微鏡在線研究[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8年版)[C];2009年
3 舒靖;汪海英;;原子力顯微鏡(AFM)接觸模式中非局域效應的分析及處理[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戎詠華;陳世樸;徐祖耀;;原子力顯微鏡在馬氏體相變切變角測定中的應用[A];全國材料理化測試與產(chǎn)品質(zhì)量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物理測試部分)[C];2002年
5 丁海濤;;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聯(lián)用對活細胞的相關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6 錢建強;李淵;華寶成;李英姿;;火星探測原子力顯微鏡幾個關鍵技術的研究[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863計劃“深空探測與空間實驗技術”重大項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高黨忠;劉元瓊;李波;;應用原子力顯微鏡測量多層球壁厚[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8 閆永達;孫濤;程凱;趙清亮;董申;;基于AFM的微結(jié)構(gòu)加工實驗研究[A];全國第七屆掃描隧道顯微學學術會議(STM'7)論文集(二)[C];2002年
9 楊金濤;徐文東;;原子力顯微鏡系統(tǒng)中的光點跟蹤設計[A];上海市激光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甘陽;;針尖增強拉曼光譜(TERS)的針尖上納米顆粒修飾技術研究進展[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劉霞;喚醒分子“蜘蛛俠”[N];科技日報;2010年
2 陳丹;科學家研制出可自我校準的微機電系統(tǒng)[N];科技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春來;超聲振動原子力顯微鏡成像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伏霞;探針掃描式液相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系統(tǒng)研制[D];浙江大學;2011年
3 侯玉斌;高精密掃描隧道顯微鏡及原子力顯微鏡研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4 章健;原子力與光子掃描隧道組合顯微鏡功能性樣機[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5 王飛;原子力顯微鏡微懸臂梁剛度測量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孫偉;掃描探針顯微鏡生物成像研究與光鑷的FDTD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何光宏;原子力顯微術及其圖像增強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8 劉安平;IPC-208B型原子力顯微鏡系統(tǒng)改進及其壓電微懸臂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9 劉穎;細胞與亞細胞層面上對穩(wěn)恒磁場—抗癌藥物聯(lián)合效應的AFM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韓賢武;高精度AFM的研制及在機械和小分子結(jié)構(gòu)中的應用[D];重慶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頓;液相原子力顯微鏡懸臂梁動態(tài)特性與成像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張濤;原子力顯微鏡在材料和生命科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3 劉濟春;IPC-208B型原子力顯微鏡的鏡體設計及其應用[D];重慶大學;2005年
4 原劍;大掃描范圍原子力顯微鏡的研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6年
5 王曼;原子力圖像的假象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6 李旭;IPC-208BJ型原子力顯微鏡的硬件系統(tǒng)改進及其在生物學方面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7 陳明;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ZAO薄膜等材料研究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周法權;AFM工作臺掃描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陳昌水;AFM.IPC-208B型原子力顯微鏡的改進及其在納米材料學方面的應用[D];重慶大學;2007年
10 朱華澤;F_1-ATPase的分離純化及其結(jié)構(gòu)的原子力顯微鏡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28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182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