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對多目標高概率檢測及高精度成像算法
本文關鍵詞:一種對多目標高概率檢測及高精度成像算法
【摘要】:針對傳統(tǒng)的SAR-GMTI處理方法都需要獲知目標的運動參數(shù)才能實現(xiàn)對目標聚焦的問題,提出了Keystone-filter-LVD的SAR-GMTI處理方法,該方法首先進行Keystone變換校正目標基帶對應的距離單元走動,后利用剩余整數(shù)倍PRF模糊對應的補償因子構造多個濾波器組進行濾波。該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檢測概率并實現(xiàn)目標高精度成像。
【作者單位】: 四川文理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
【關鍵詞】: 合成孔徑雷達 地面動目標檢測 聚焦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4ZB0316) 四川文理學院教改項目(2013JY14)
【分類號】:TN957.52
【正文快照】: 0引言合成孔徑雷達(SAR)作為一種主動式微波傳感器,可以在能見度極低的氣象條件下得到類似光學照相的高分辨雷達圖像,它在得到高分辨率圖像的同時能夠完成地面運動目標的檢測(GMTI)。在傳統(tǒng)SAR-GMTI處理中,提高動目標的概率檢測主要通過有效的雜波抑制和提高對動目標的聚焦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錢江;孫光才;李涼海;邢孟道;;一種多通道SAR地面快速目標高概率檢測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1年02期
2 劉穎;;存在嚴重通道誤差情況下的SAR-GMTI方法分析[J];現(xiàn)代雷達;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駱成;李軍;劉紅明;何子述;;基于發(fā)射信號預處理的包絡移動補償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3年02期
2 胡瑞賢;張博;石健;劉保昌;保錚;;基于IAA的多通道SAR系統(tǒng)目標測速新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4年03期
3 匡輝;陳杰;楊威;王鵬波;;多通道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姿態(tài)誤差影響分析與補償[J];電波科學學報;2014年06期
4 王凌霞;顏學穎;;基于互信息和多智能體優(yōu)化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配準[J];電波科學學報;2014年06期
5 王麒;謝文沖;王永良;;基于STAP的機載雷達高速運動目標檢測技術研究[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6 張立峰;吳建新;;基于總體最小二乘的多通道SAR-GMTI方法[J];現(xiàn)代雷達;2013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立峰;動目標檢測、成像與參數(shù)估計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勇華;機載MIMO雷達雜波建模[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陳崢;基于和差信號的SAR動目標檢測與成像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宏遠;危嵩;孫文;;DBS高分辨成像及動目標軌跡處理[J];電波科學學報;2005年05期
2 寧蔚;廖桂生;;機載雙通道雷達空時自適應處理中的樣本去污[J];電波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3 陳文馳;劉飛;;一種低信噪比下的ISAR成像實現(xiàn)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0年03期
4 呂孝雷;邢孟道;潘月娥;張守宏;;基于聯(lián)合像素干涉統(tǒng)計特性的三通道動目標檢測方法[J];電子學報;2008年12期
5 廖桂生,保錚,許志勇;機載雷達空時二維自適應處理框架及其應用[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1997年04期
6 胡文琳;王首勇;王永良;謝文沖;;多分布類型雜波背景下恒虛警處理器性能分析[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年06期
7 呂孝雷;齊飛林;邢孟道;張守宏;;三通道SAR-GMTI地面快速目標檢測[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9年07期
8 張煥勝;鄭明潔;楊汝良;祁海明;;一種機載雙通道SAR/GMTI自適應通道均衡方法的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2007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一戎,朱敏慧;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J];遙感技術與應用;2000年02期
2 袁孝康;合成孔徑雷達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未來[J];上海航天;2002年05期
3 謝列賓,王貞松;合成孔徑雷達數(shù)據(jù)壓縮的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2年12期
4 冷雪飛,劉建業(yè),熊智;合成孔徑雷達在導航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傳感器技術;2004年10期
5 ;2005年中國合成孔徑雷達會議在南京召開[J];信息與電子工程;2005年04期
6 趙玉潔;張堅;;2005年中國合成孔徑雷達會議在南京召開[J];電子科學技術評論;2005年06期
7 王騰;徐向東;董云龍;張莉;蘇偉;;合成孔徑雷達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J];艦船電子工程;2009年05期
8 巨文珍;王新杰;;合成孔徑雷達技術在林業(yè)中的應用[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9年05期
9 許偉武;許鑫家;;居高臨下洞察秋毫——國外小型合成孔徑雷達的發(fā)展近況[J];國際航空;2009年02期
10 田錦昌;;合成孔徑雷達在軍事上的應用分析[J];飛航導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光沿;;國外合成孔徑雷達發(fā)展現(xiàn)狀[A];中國雷達行業(yè)協(xié)會航空電子分會暨四川省電子學會航空航天專委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祥坤;張云華;姜景山;;圓跡合成孔徑雷達的近空間平臺應用[A];第二屆微波遙感技術研討會摘要全集[C];2006年
3 陳浩;于小紅;;空間合成孔徑雷達原理及其抗干擾技術[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高莉;;淺述合成孔徑雷達新技術的發(fā)展[A];中國雷達行業(yè)協(xié)會航空電子分會暨四川省電子學會航空航天專委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5 周志鑫;;星載合成孔徑雷達的應用及發(fā)展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唐智;周蔭清;李景文;;曲線合成孔徑雷達原理研究[A];中國航空學會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yè)全國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崔海英;張祥坤;姜景山;;圓跡合成孔徑雷達星載實現(xiàn)的可行性分析[A];第二屆微波遙感技術研討會摘要全集[C];2006年
8 劉志剛;張偉;陳振;;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技術進展與趨勢分析[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七)——地球物理與核探測[C];2011年
9 張嵬;;一種基于合成孔徑雷達的金星表面形貌成像覆蓋性分析方法[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篇)[C];2011年
10 葉偉;賈鑫;劉樹賢;;編碼調頻斜率合成孔徑雷達信號抗干擾仿真[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偉武;一磅重納米合成孔徑雷達問世[N];中國航空報;2006年
2 士元;“X衛(wèi)星”多視角觀測轉眼不轉身[N];大眾科技報;2007年
3 陳曉陽 林遲遲;無人偵察的“夢幻組合”[N];中國國防報;2009年
4 龐之浩;SAR—X:德探測衛(wèi)星全球測高[N];中國國防報;2007年
5 拉德哈克瑞斯納·勞(印度和平與沖突研究會)本報編譯 王寒;以色列暗助印度太空軍事能力[N];世界報;2009年
6 徐英淑;以先進的雷達開拓遙感應用市場[N];中國航天報;2010年
7 許偉武;諾·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徑激光雷達[N];中國航空報;2006年
8 特約記者 張利文 記者 張曉祺;我國成功發(fā)射“環(huán)境一號”C衛(wèi)星[N];解放軍報;2012年
9 天兵;“宇宙-地中海”系列衛(wèi)星構建空中情報偵察網(wǎng)[N];大眾科技報;2007年
10 新文;以色列精心編織“天網(wǎng)”[N];中國國防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廣民;數(shù)字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4年
2 唐波;合成孔徑雷達的電子戰(zhàn)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5年
3 張祥坤;高分辨率圓跡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機理及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7年
4 王新民;合成孔徑雷達原始回波模擬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7年
5 魏青;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方法與對合成孔徑雷達干擾方法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甘榮兵;合成孔徑雷達對抗及目標檢測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7 肖疆;合成孔徑雷達天線技術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6年
8 朱志臻;基于壓縮感知的合成孔徑雷達相關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9 陳琦;機載斜視及前視合成孔徑雷達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7年
10 楊震;合成孔徑雷達干涉與極化干涉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鋒;對合成孔徑雷達干擾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2 李偉;合成孔徑雷達目標成像仿真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姚世超;合成孔徑雷達原始數(shù)據(jù)壓縮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2001年
4 袁翔宇;合成孔徑雷達對抗試驗評估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3年
5 梅大為;合成孔徑雷達海面成像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6年
6 任冬晨;雙站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3年
7 杜賢俊;合成孔徑雷達抗干擾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8 王浩;地面合成孔徑雷達系統(tǒng)中的數(shù)據(jù)采集與控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9 陳楊;地面合成孔徑雷達實驗系統(tǒng)軟件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10 孟茁;合成孔徑雷達通信控制接口板的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542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85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