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中硅光電池響應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中硅光電池響應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可見光通信(VLC) 能量自給 Si光電池陣列 光電響應特性 載流子輸運模型
【摘要】:提出了一種普通室內照明條件下光能量和光信號無線復用傳輸?shù)目梢姽馔ㄐ?VLC)方式。與傳統(tǒng)的VLC不同,采用Si光電池陣列替代Si光電二極管(PIN)和雪崩二極管(APD)做VLC接收機探測器,在進行可見光數(shù)據(jù)通信的同時,接收的光能量轉換為電能給鋰電池充電;谳d流子輸運模型分析了環(huán)境光照度與Si光電池陣列光電響應速度的關系,通過實驗測試驗證了普通室內照明條件下Si光電池的響應特性和輸出電壓特性。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光照度的增加,Si光電池陣列輸出電壓和響應速度均增加,當探測器距離LED光源1.8m、照度為380lx時,通過優(yōu)化設計放大電路,探測器響應速度可達300kHz,輸出電壓可達2.8V,滿足信號探測和升壓型電池充電電路的要求。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關鍵詞】: 可見光通信(VLC) 能量自給 Si光電池陣列 光電響應特性 載流子輸運模型
【基金】:國家“973”計劃(2013CB329205) 國家“863”計劃(2013AA013602,2013AA013603,2013AA03A104) 北京市科技計劃(Z141100001414004)資助項目
【分類號】:TN929.1;TM914.41
【正文快照】: 1引言可見光通信(VLC)是一種在照明的同時進行通訊的無線光通信方式。所使用的LED光源具有壽命長、功耗低和可被高速調制的特點。和射頻(RF)通信技術相比,VLC具有頻譜范圍寬、無需頻率許可、光源和接收機方便易得等優(yōu)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2]。用于VLC的白光光源有熒光型LE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初寧;曹立軍;黃威;;基于光照強度的PIN光電二極管響應時間分析[J];傳感技術學報;2013年01期
2 謝生;侯賀剛;毛陸虹;張世林;郭維廉;;基于標準CMOS工藝的串聯(lián)高壓太陽能電池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4年02期
3 沈年鳳;張洪明;姚敏玉;;基于無線可見光通信的雙向語音對講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14年10期
4 郎磊;賈倩;;室內可見光蜂窩網(wǎng)絡信道特性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01期
5 何波;馬忠權;徐靜;趙磊;張楠生;李鳳;沈玲;沈成;周呈悅;于征汕;殷宴庭;;新型SINP硅藍紫光電池的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科學;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巖峰;郝曉劍;周漢昌;;SPM光電探測技術及應用[J];電子質量;2013年12期
2 劉文靜;孟慶森;陳少平;樊文浩;;Ca_3Co_4O_(9+δ)熱電陶瓷的晶粒細化及其電學性能研究[J];材料導報;2014年08期
3 許亮;;半導體物理學課程教學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1期
4 史茹倩;鄭樹凱;周鵬力;何靜芳;閆小兵;劉磊;;N-Al共摻雜4H-SiC的第一性原理計算[J];中國粉體技術;2014年03期
5 張黎君;韓益鋒;董良威;姚文卿;翟明靜;;一種用于電子標簽芯片的基準電壓源電路[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6 胡群;彭新村;李寶;虞亞軍;;雙結GaSb/Ga_(0.84)In_(0.16)As_(0.14)Sb_(0.86)熱光伏電池計算機模擬[J];電子質量;2014年10期
7 齊杏林;趙鐵山;范志鋒;鄭波;;引信電子延時裝置儲存性能變化原因分析[J];彈箭與制導學報;2014年05期
8 陳勇;尹輝;劉煥淋;李逸超;;LED通信中利用蟻群算法優(yōu)化光功率[J];光電子·激光;2015年03期
9 張俊;張劍;;可見光通信極性索引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03期
10 鄧健志;姚萌;程小輝;;可見光與RFID的雙模無線通信控制系統(tǒng)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何波;新型硅基SINP異質面藍紫光電池及SIS異質結光電器件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2 吳景林;40T混合磁體外超導磁體電源的開關電源方案研究與設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3 黃樹來;ZnTe薄膜和GaN基異質結構的制備及光學特性[D];山東大學;2014年
4 高強;云母負載納米氧化鈦薄膜組成、微結構與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5 吳健;基于4H-SiC的中子探測技術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國強,張永剛,劉天東,李愛珍;InGaAs PIN光電探測器的暗電流特性研究[J];半導體光電;2004年05期
2 徐江濤;姚素英;朱天成;;CMOS有源像素傳感器光響應分析及實驗模型建立[J];傳感技術學報;2007年02期
3 盧慧卿;王寶光;張元寬;梁洪峰;;一種結構光傳感器標定調整方法的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7年07期
4 潘銀松;孔謀夫;林聚承;;P~+PIN結構的650nm光電探測器的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7年10期
5 侯賀剛;張世林;郭維廉;毛陸虹;謝生;韓磊;;應用于無源UHF RFID標簽的CMOS兼容集成微型太陽能電池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2年06期
6 李衛(wèi)民;郭金川;周彬;;基于P3HT/PCBM異質結界面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及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2年07期
7 朱琳;劉博;楊宇;陳雄斌;裴為華;陳弘達;;一種基于半導體照明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J];高技術通訊;2010年08期
8 富容國;常本康;錢蕓生;詹啟海;;PIN光電二極管探測器響應特性測試[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7年01期
9 婁鵬華;張洪明;郎凱;姚敏玉;徐正元;;基于室內可見光照明的位置服務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12年12期
10 葉瑋琳;鄭傳濤;張紅偉;吳祥坤;;便攜式點對點可見光通信終端的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8期
,本文編號:761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76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