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嵌有量子點的平板顯示背光板研究
本文關鍵詞:內嵌有量子點的平板顯示背光板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納米量子點 微結構導光板 光線追蹤 背光系統(tǒng)模型
【摘要】:量子點材料是一種新型的無機熒光材料,與傳統(tǒng)的有機熒光粉相比,具有寬的吸收光譜、窄的發(fā)射光譜、可調的熒光發(fā)射光譜和發(fā)光穩(wěn)定性佳的優(yōu)勢而一直受到關注。該材料在提高液晶顯示的色域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已經(jīng)成為平板顯示背光的發(fā)展趨勢。本工作設計了一種內嵌有量子點的液晶顯示用背光,研究了其光學機制,優(yōu)化了結構參數(shù),使其具有結構緊湊和成本低的優(yōu)點。本文首先介紹了平板顯示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和量子點材料應用于平板顯示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詳細描述了量子點材料的基本特性。其次,通過量子點材料制備白光LED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了量子點易受到高溫影響性質不穩(wěn)定的問題。再次,本文提出了直接在平板顯示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入光側裁切出梯形槽結構嵌入量子點的解決方案。根據(jù)Light Tools光學軟件建立了平板顯示背光系統(tǒng)模型,研究了射線追蹤的仿真模擬,設計量子點槽為上底3mm、下底6.4mm、高3mm、厚度2mm的等腰梯形,位置與LED對應,當其底角在60°時單個結構光通量最大,進一步在槽側面設反射膜可使出光效率提升1倍。理論上整體新結構背光的亮度能達到普通膜結構量子點背光的2倍,而量子點材料的使用量只需要其1/133。最后,結合10.1寸液晶顯示LED背光模組實例論證和平面顯示光學系統(tǒng)量測,新的量子點背光亮度達到4300nit,色溫4110K,且隨時間變化光學性能穩(wěn)定,也不易受到LED高溫影響,滿足平板顯示器產(chǎn)品的要求。
【關鍵詞】:納米量子點 微結構導光板 光線追蹤 背光系統(tǒng)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87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4
- 1.1 課題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8-10
- 1.1.1 課題的來源8
- 1.1.2 課題研究的意義8-10
- 1.2 量子點在顯示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1 國外量子點顯示材料的研究狀況10-12
- 1.2.2 國內量子點顯示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12
- 1.3 本文研究的重點和框架12-14
- 第二章 量子點材料的理論研究14-20
- 2.1 量子點的尺寸和結構14-15
- 2.2 量子點的基本性質15-16
- 2.2.1 量子尺寸性質15
- 2.2.2 量子介電限域效應15-16
- 2.2.3 量子表面效應16
- 2.2.4 量子小尺寸效應16
- 2.2.5 量子隧道效應16
- 2.3 量子點的熒光特性16-18
- 2.3.1 量子點的發(fā)光原理16-17
- 2.3.2 量子點的熒光特性17-18
- 2.4 量子點的制備18-20
- 2.4.1 有機體系量子點的制備18-19
- 2.4.2 水體系量子點的制備19-20
- 第三章 量子點材料應用在白光LED的研究20-27
- 3.1 量子點白光LED的發(fā)光原理20-22
- 3.1.1 白光LED的發(fā)光方式和封裝形式20-21
- 3.1.2 量子點白光LED的原理分類21-22
- 3.2 量子點白光LED的實驗22-27
- 3.2.1 實驗材料和儀器22-23
- 3.2.2 水溶性量子點滴入實驗23-24
- 3.2.3 水溶性量子點混膠實驗24-25
- 3.2.4 實驗總結與分析25-27
- 第四章 量子點材料應用在背光模組的研究27-41
- 4.1 新型量子點背光模組封裝方式28-30
- 4.1.1 液晶顯示背光模組的結構28-29
- 4.1.2 新型量子點背光模組微結構29-30
- 4.2 背光模組結構的模擬仿真30-39
- 4.2.1 光學仿真的模型建立30-32
- 4.2.2 模型組件導入和參數(shù)設立32-35
- 4.2.3 光學模擬仿真的結果35-39
- 4.3 實驗論證39-41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41-43
- 5.1 總結41
- 5.2 展望41-43
- 參考文獻43-45
- 致謝45-46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6-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達;沈永濤;馮奕鈺;封偉;;量子點能帶寬調控研究新進展[J];中國科學:技術科學;2012年05期
2 宋凱;;量子點閃光的風采[J];百科知識;2010年06期
3 孫永偉,馬文全,楊曉杰,屈玉華,侯識華,江德生,孫寶權,陳良惠;空間有序的量子點超晶格的紅外吸收[J];半導體學報;2005年11期
4 湯乃云,陳效雙,陸衛(wèi);尺寸分布對量子點激發(fā)態(tài)發(fā)光性質的影響[J];物理學報;2005年12期
5 葛傳楠;楊軍;;非平衡格林函數(shù)方法在量子點電流輸運問題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6 王憶鋒;;量子點紅外光子探測器的研究進展[J];光電技術應用;2008年03期
7 周旺民;蔡承宇;王崇愚;尹姝媛;;埋置量子點應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物理學報;2009年08期
8 戚麗;張寶華;吳芳英;;功能化量子點應用于無機離子和小分子識別[J];化學進展;2010年06期
9 黃偉其;呂泉;王曉允;張榮濤;于示強;;不同氣體氛圍下硅量子點的結構及其發(fā)光機理[J];物理學報;2011年01期
10 琚鑫;郭健宏;;點內庫侖相互作用對三量子點系統(tǒng)輸運性質的影響[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楚海建;王建祥;;非均質量子點結構彈性場分析的微擾理論[A];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金鵬;李新坤;安琪;呂雪芹;梁德春;王佐才;吳劍;魏恒;劉寧;吳巨;王占國;;寬增益譜量子點材料與器件[A];第十六屆全國晶體生長與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02半導體材料器件及應用[C];2012年
3 琚鑫;郭健宏;;量子化表面等離子體極化激元與耦合量子點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格林函數(shù)理論[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4 王寶瑞;徐仲英;孫寶權;姬揚;孫征;Z.M.Wang;G.J.Salamo;;InGaAs/GaAs量子點鏈狀結構光學性質的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黃偉其;劉世榮;;用量子受限模型分析硅氧化層中的鍺低維納米結構(英文)[A];貴州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05年
6 馬麗麗;邵軍;呂翔;李天信;陸衛(wèi);;不同密度InAs/GaAs自組織量子點的光致發(fā)光比較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寶瑞;孫征;孫寶權;徐仲英;;InGaAs/GaAs鏈狀量子點結構的光學特性研究[A];第11屆全國發(fā)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鵬飛;熊永華;吳兵朋;倪海橋;黃社松;牛智川;;異變生長GaAs基長波長InAs垂直耦合量子點[A];第十五屆全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微波器件和光電器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李燁;涂潔;;砷化鎵量子點太陽電池及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A];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的培育和發(fā)展——首屆云南省科協(xié)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鵬強;王茺;楊宇;;Si表面生長Ge量子點的研究進展[A];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的培育和發(fā)展——首屆云南省科協(xié)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董映璧;俄力推納米研究成果走向應用[N];科技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榮;用導電原子力顯微鏡研究鍺硅量子點和量子環(huán)的形貌和電學特性[D];復旦大學;2007年
2 林健暉;鍺硅量子點的自組織生長和微結構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蔡其佳;鍺硅量子點的制備及退火特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4 鄧宇翔;耦合量子點體系的電子輸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5 周海峰;半導體量子點的研究:幻數(shù)尺寸、多模發(fā)射以及不同結構的量子點[D];山東大學;2015年
6 郭祥;InGaAs量子點可控生長研究[D];貴州大學;2015年
7 劉丹青;氧化鋅納米棒載量子點的制備和光-電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宋驤驤;二維類石墨烯層狀材料上量子點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9 侯菊英;基于碳量子點熒光技術快速測定果汁中的汞離子和有機磷農藥殘留[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王文泰;溶劑熱法合成低維碳納米材料及應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
本文編號:7212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72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