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時代的移動用戶體驗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8 11:07
本文關鍵詞:多屏時代的移動用戶體驗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率的增加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移動設備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設備的物理特性與個人電腦等傳統(tǒng)計算設備存在較大差異,且移動設備與傳統(tǒng)設備的使用場景也有很大差別。近年來各家廠商在移動設備市場上展開激烈的競爭,紛紛推出多樣化的移動終端,這些設備不但尺寸千差萬別,在使用情境和操作方式上也有所差異,設備碎片化的趨勢非常明顯,這些都對移動設備的用戶體驗設計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 課題基于移動設備多樣性的背景,通過對相關概念、體系、相關技術(shù)和用戶體驗設計相關理論基礎研究和不同終端界面特性的差異化分析,結(jié)合對多終端頁面布局的實驗研究,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多終端界面設計的原則和設計流程模型,并根據(jù)原則和模型,結(jié)合具體項目進行設計實踐。 在終端界面特性的差異化研究階段,從物理特性、操作方式和使用情境三個方面對不同終端的界面呈現(xiàn)進行研究,研究了這三個方面對界面呈現(xiàn)的影響,為后幾章的設計原則及模型的提出提供了依據(jù)。在對自適應界面的交互分析階段,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選取了目前常用的三種跨終端布局方式,研究多終端自適應界面的頁面布局和導航適應方式對用戶的視覺瀏覽和搜尋效率的影響。所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對多終端用戶體驗設計有一定意義。 同時以研究結(jié)論作為依托,總結(jié)歸納了多終端移動界面的用戶體驗設計原則,并建立了多終端界面設計流程模型。文章中提出的模型將多終端界面設計的流程分為五個主要的階段:分析(Analysis)、概念(Concept)、發(fā)展(Development)、原型(Prototype)、評估(Evaluate),整個設計流程構(gòu)成了一個閉環(huán)。同時,設計原則和不同設備之間的差異,也對整個設計的流程產(chǎn)生了指導和影響。最后以原則和模型為依據(jù),通過一個設計實例驗證了原則和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說明該研究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多終端 自適應 用戶體驗設計 移動 可用性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929.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16
- 1.1 論文的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現(xiàn)狀及意義10-14
- 1.2.1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及移動終端的發(fā)展現(xiàn)狀10-12
- 1.2.2 多終端自適應界面的研究現(xiàn)狀12-14
- 1.3 論文的研究框架及內(nèi)容14-16
- 1.3.1 論文研究內(nèi)容14-15
- 1.3.2 論文研究框架15-16
- 第二章 不同終端界面特性的差異化分析16-26
- 2.1 移動終端概述16-17
- 2.1.1 移動終端的概念界定及分類16
- 2.1.2 不同終端的特性分析概述16-17
- 2.2 設備物理特性的差異化對界面設計的影響分析17-19
- 2.2.1 設備物理特性17
- 2.2.2 設備屏幕尺寸的現(xiàn)狀17-18
- 2.2.3 屏幕因素分析及其對界面設計的影響18-19
- 2.3 設備情境因素的差異化對界面設計的影響分析19-21
- 2.3.1 設備的使用情境19
- 2.3.2 設備使用情境分析及其對界面設計的影響19-21
- 2.4 設備操作方式的差異化對界面設計的影響分析21-25
- 2.4.1 設備操作方式及其分類21-22
- 2.4.2 移動終端操作方式分析22-24
- 2.4.3 不同終端操作方式對界面設計的影響24-25
- 2.5 本章小結(jié)25-26
- 第三章 多終端自適應界面的交互分析26-38
- 3.1 多終端自適應用戶界面應用案例分析26-27
- 3.2 導航方式分析27-29
- 3.3 實驗研究29-36
- 3.3.1 實驗裝置和材料30
- 3.3.2 被試選擇30
- 3.3.3 評價指標30
- 3.3.4 實驗流程與任務設計30-31
- 3.3.5 實驗數(shù)據(jù)與分析處理31-36
- 3.4 本章小結(jié)36-38
- 第四章 多終端界面設計原則與模型建立38-43
- 4.1 設計原則分析及設計方法提出38-40
- 4.1.1 優(yōu)先級原則與設計方法38
- 4.1.2 一致性原則與設計方法38-39
- 4.1.3 易學性原則與設計方法39
- 4.1.4 操作方式差異性設計原則及設計方法39-40
- 4.1.5 物理特性差異性設計原則及設計方法40
- 4.1.6 使用場景差異性設計原則及設計方法40
- 4.2 多終端移動界面設計流程模型40-42
- 4.2.1 模型概述40-41
- 4.2.2 模型解析41-42
- 4.3 本章小結(jié)42-43
- 第五章 基于多終端界面設計模型與方法的用戶體驗設計實踐43-60
- 5.1 項目簡介43
- 5.2 項目的前期分析與研究43-46
- 5.2.1 項目相關背景43-45
- 5.2.2 目標用戶研究與人物角色創(chuàng)建45-46
- 5.3 項目的概念演進及發(fā)展46-50
- 5.3.1 用戶操作流程設計46-47
- 5.3.2 自適應布局模塊的實現(xiàn)思路47-49
- 5.3.3 不只是尺寸:設備特性與使用情景方面的差別考慮49-50
- 5.4 項目原型設計50-54
- 5.4.1 項目的頁面流程設計50-51
- 5.4.2 項目的界面呈現(xiàn)設計51-54
- 5.5 項目評估54-59
- 5.5.1 使用Drappor平臺設計APP實例評估54-58
- 5.5.2 用性測試與評估58-59
- 5.6 本章小結(jié)59-60
- 第六章 總結(jié)與展望60-62
- 6.1 總結(jié)60
- 6.2 創(chuàng)新之處60-61
- 6.3 展望61-62
- 參考文獻62-64
- 附錄64-71
- 致謝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焦婧;劉東;李亞文;;用戶體驗蜂窩模型在網(wǎng)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2 劉鑫;;智能機爆棚時代的企業(yè)移動信息化分析[J];互聯(lián)網(wǎng)周刊;2013年18期
3 馬璇;鄺野;;移動終端自適應界面的一致性評價體系[J];軟件;2012年12期
4 李清水,方志剛,沈模衛(wèi),陳育偉;手勢識別技術(shù)及其在人機交互中的應用[J];人類工效學;2002年01期
5 楊葉;陳琳;董啟標;;響應式Web移動學習資源的技術(shù)實現(xiàn)與設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煥;智能手機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界面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942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6942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