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Hz射頻接收機中低功耗射頻前端的設計
本文關鍵詞:2.4GHz射頻接收機中低功耗射頻前端的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射頻接收前端 低功耗 模塊融合 電流復用 25%占空比 跨阻放大級
【摘要】:目前,無線傳感網(wǎng)已被廣泛應用于環(huán)境污染監(jiān)測、智能交通和工業(yè)監(jiān)控等領域,而組成無線傳感網(wǎng)的分布式節(jié)點通常由電池供電,長達數(shù)年的使用壽命使得降低系統(tǒng)功耗成為設計者亟需解決的問題。射頻收發(fā)機作為無線傳感網(wǎng)的核心單元,其功耗在整個無線傳感網(wǎng)總功耗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實現(xiàn)射頻收發(fā)機的主要耗能單元——射頻接收前端的低功耗,對降低整個無線傳感網(wǎng)的功耗具有重要意義。論文設計了一款應用于2.4GHz射頻接收機中的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論文闡述了射頻接收機的基本理論,包括射頻接收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和三種主要拓撲結構,并根據(jù)ZigBee協(xié)議和無線傳感網(wǎng)的應用需求,確定了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的性能指標。通過比較分析射頻接收前端的低功耗技術,論文采用模塊融合技術實現(xiàn)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即把I、Q兩路混頻器的跨導放大級與低噪聲放大器進行融合。整個低功耗射頻前端由低噪聲跨導放大級、開關混頻級和跨阻放大級組成。其中,低噪聲跨導放大級采用電容交叉耦合跨導增強技術和電流復用技術,以較低的功耗獲得較高的跨導和較好的噪聲性能,彌補了模塊融合技術對電路增益和噪聲性能的影響;開關混頻級采用25%占空比的無源混頻結構,相比于50%占空比無源混頻級,既避免了IQ串擾問題又提高了轉換增益:跨阻放大級采用交叉耦合結構,利用電路自身的差分特性,以較低功耗實現(xiàn)低輸入阻抗。論文基于TSMC0.13μmCMOS工藝進行了原理圖設計和版圖設計,并進行了前后仿真驗證。后仿真數(shù)據(jù)表明,在1.2V電源電壓下,論文所設計的2.4GHz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以1mW的低消耗實現(xiàn)了30.2dB的轉換增益、7.8dB的單邊帶噪聲系數(shù)和-16.2dBm的線性度,達到了設計要求,并具有低功耗的特點。
【關鍵詞】:射頻接收前端 低功耗 模塊融合 電流復用 25%占空比 跨阻放大級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85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2
- 1.1 論文背景8-9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9-10
- 1.3 論文主要工作10-11
- 1.4 論文內(nèi)容概述11-12
- 第二章 無線傳感網(wǎng)中的射頻接收機12-24
- 2.1 射頻接收機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12-15
- 2.1.1 噪聲系數(shù)和靈敏度12-13
- 2.1.2 線性度和動態(tài)范圍13-15
- 2.2 射頻接收機的主要結構15-18
- 2.2.1 超外差結構15-16
- 2.2.2 零中頻結構16-17
- 2.2.3 低中頻結構17
- 2.2.4 三種結構的比較與選擇17-18
- 2.3 無線傳感網(wǎng)中射頻接收機的系統(tǒng)設計18-23
- 2.3.1 ZigBee協(xié)議簡介19
- 2.3.2 射頻接收機的主要系統(tǒng)指標19-21
- 2.3.3 射頻接收機各電路模塊的指標分配21-23
- 2.4 本章小結23-24
- 第三章 2.4GHz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的設計24-50
- 3.1.2 4GHz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的整體方案設計24-30
- 3.1.1 射頻接收前端的低功耗方案比較24-25
- 3.1.2 混頻結構的噪聲性能比較25-30
- 3.1.3 低功耗低噪聲射頻接收前端的整體方案30
- 3.2 2.4GHz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的電路設計30-43
- 3.2.1 低噪聲跨導放大級的設計30-37
- 3.2.2 開關混頻級的設計37-40
- 3.2.3 跨阻放大級的設計40-43
- 3.3 2.4GHz低功耗射頻接收前端的前仿真驗證43-48
- 3.3.1 阻抗匹配電路的設計驗證43-46
- 3.3.2 射頻接收前端的前仿真結果46-48
- 3.4 本章小結48-50
- 第四章 射頻接收前端的版圖設計與后仿驗證50-60
- 4.1 射頻接收前端的版圖設計50-55
- 4.1.1 布局與走線50-52
- 4.1.2 匹配與噪聲52-54
- 4.1.3 射頻接收前端的版圖54-55
- 4.2 射頻接收前端的后仿真驗證55-58
- 4.3 本章小結58-60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60-62
- 5.1 總結60
- 5.2 展望60-62
- 致謝62-64
- 參考文獻64-68
- 作者簡介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玉洲;雷達射頻接收機設計[J];艦船電子對抗;2003年04期
2 田玲;朱紅兵;洪偉;;超寬帶射頻接收機的研制[J];電子學報;2007年10期
3 汪玉平;;一種大動態(tài)范圍射頻接收機的設計[J];電訊技術;2010年07期
4 張猛,章策珉,馬金軍,樓東武;射頻接收機整機噪聲與增益可預測性設計[J];無線電工程;2004年11期
5 漆家國;;頻譜監(jiān)測射頻接收機頻譜純度的影響因素分析[J];電訊技術;2012年04期
6 周惠忠;;射頻接收機電路設計中的電磁兼容考慮[J];電子質(zhì)量;2010年09期
7 馮若曄;張廣場;;某型射頻接收機高增益下變頻組件研制[J];低溫與超導;2014年03期
8 吳鳴鳴;張欽宇;路雪蓮;;多通道射頻接收機測量噪聲系數(shù)的新方法[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8年14期
9 ;無線電設備、電信設備[J];中國無線電電子學文摘;2011年01期
10 戴永勝;陳其友;戴美泰;林潤強;;一種高性能、低功耗、超小型FSK無線尋呼射頻接收機[J];電子元器件應用;2002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孫龍杰;WLAN射頻接收機集成電路設計與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偉男;WCDMA/GSM雙模多帶射頻接收機研究和設計[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杰;2.4GHz射頻接收機中低功耗射頻前端的設計[D];東南大學;2015年
2 吳鳴鳴;數(shù)字化磁共振成像射頻接收機的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3 周健;基于非均勻抽樣軟件射頻接收機實現(xiàn)方法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4 崔宇平;兩段式射頻接收機變頻模塊的研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楊陳慶;專用短波射頻接收機的研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6 周嘉業(yè);射頻接收機中自動增益控制電路的研究與設計[D];復旦大學;2009年
7 周金晶;射頻接收機模擬基帶關鍵電路模塊的設計與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戴雅躍;針對無線傳感應用的2.4GHz CMOS全集成低功耗射頻接收機[D];浙江大學;2011年
9 董葉;射頻接收機的自動增益控制研究與設計[D];復旦大學;2012年
10 歐陽翔;新型CMOS射頻接收機低噪聲電源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341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53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