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單元的寬頻帶反射陣天線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新型單元的寬頻帶反射陣天線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反射陣天線 新型單元 寬頻帶 波束掃描
【摘要】:反射陣天線因其體積小、重量輕、損耗小、單元結(jié)構(gòu)簡單、單元相位控制靈活及加工方便等優(yōu)勢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天線領(lǐng)域中的研究熱點。本文對微帶反射陣單元、反射陣天線的寬頻帶設計及波束掃描的實現(xiàn)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第一章概括了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回顧了反射陣天線的發(fā)展歷史,綜述了近年來的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熱點,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第二章介紹了微帶平面反射陣天線的基本理論及設計方法,對其輻射特性、口徑效率、帶寬特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后介紹了微帶反射單元的仿真方式,并對典型的幾種微帶反射單元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分析研究,為下文設計寬頻帶反射陣天線做好了鋪墊。第三章在理論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一款基于新型單元的,工作頻率為9.5~15GHz的10×10寬頻帶反射陣天線。仿真及測試結(jié)果表明該天線可實現(xiàn)28%的3dB增益帶寬,且在44%頻帶內(nèi),副瓣電平都小于-10dB且波束角不隨頻率發(fā)生偏移。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提出了兩款工作于太赫茲波段的反射陣天線,并進行了實物加工及實驗測試,測試結(jié)果與仿真結(jié)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第一款反射陣天線為在225~325 GHz頻帶內(nèi),主波束角不隨頻率偏移,最高增益可達到33.9dBi,并實現(xiàn)了31%的3dB帶寬。第二款反射陣天線可基于頻率實現(xiàn)電控波束掃描,在200~300GHz頻帶內(nèi)可實現(xiàn)了30度的波束掃描,增益范圍為25.93~30.3dBi,口徑效率保持在30~35%。第五章主要在目前折疊反射陣單元選擇單一,帶寬難于突破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一種新穎的雙極化反射陣單元,該單元可應用于折疊反射陣天線及圓極化反射陣天線設計。然后設計了一款15×15單元的寬頻帶折疊反射陣天線,實現(xiàn)了30%的1dB增益帶寬。第六章對本文的工作進行了總結(jié),并展望了將來的工作方向。
【關(guān)鍵詞】:反射陣天線 新型單元 寬頻帶 波束掃描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822.8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1
- 1.2 發(fā)展歷史與研究現(xiàn)狀11-15
- 1.2.1 發(fā)展歷史11-12
- 1.2.2 研究現(xiàn)狀12-15
- 1.3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15-17
- 第二章 平面反射陣天線基本理論及設計方法17-29
- 2.1 反射陣天線的工作原理17-18
- 2.2 反射陣天線的輻射特性及效率18-20
- 2.3 反射陣天線單元分析技術(shù)20-22
- 2.3.1 孤立單元模型20
- 2.3.2 無限周期單元模型20-22
- 2.4 典型反射陣天線單元分析22-26
- 2.4.1 加載傳輸線型單元22-23
- 2.4.2 可變尺寸型單元23-24
- 2.4.3 旋轉(zhuǎn)型單元24-25
- 2.4.4 電控波束掃描單元形式25-26
- 2.5 平面反射陣列天線的帶寬分析26-28
- 2.6 本章小結(jié)28-29
- 第三章 新型寬頻帶反射陣天線設計29-41
- 3.1 單元結(jié)構(gòu)29-30
- 3.2 單元的相移特性分析30-32
- 3.3 單元的參數(shù)分析32-33
- 3.4 陣列設計與優(yōu)化33-37
- 3.5 實驗測試及驗證37-40
- 3.6 本章小結(jié)40-41
- 第四章 太赫茲波段反射陣天線設計41-54
- 4.1 寬頻帶波束角固定反射陣天線設計41-49
- 4.1.1 單元設計41-43
- 4.1.2 陣列設計與分析43-46
- 4.1.3 加工及測試驗證46-49
- 4.2 寬頻帶基于頻率的波束掃描反射陣天線設計49-52
- 4.2.1 單元改進49
- 4.2.2 陣列設計與分析49-52
- 4.2.3 加工及測試52
- 4.3 本章小結(jié)52-54
- 第五章 寬頻帶折疊反射陣天線設計54-67
- 5.1 雙極化單元結(jié)構(gòu)55-57
- 5.2 雙極化單元相位特性分析57-60
- 5.3 16×16單元折疊反射陣列設計60-64
- 5.4 測試及實驗驗證64-66
- 5.5 本章小結(jié)66-67
- 第六章 結(jié)束語67-68
- 致謝68-69
- 參考文獻69-73
- 碩士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永強;馬超;;基于HFSS的超高頻傳感器采集天線特性分析[J];傳感器世界;2014年04期
2 姚陳果;喬盼盼;陳攀;陳昱;;用于電氣設備局部放電超高頻信號監(jiān)測的0.4~1GHz分形天線[J];高電壓技術(shù);2014年08期
3 范懿;徐照順;;矩形波導T形接頭的可視化教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5年01期
4 楊潔;;一種微帶線-帶狀線過孔互連結(jié)構(gòu)的電磁特性仿真分析[J];電子技術(shù)與軟件工程;2015年08期
5 蘇貞霞;常樹茂;;周向前傾彈載介質(zhì)陣列天線的設計[J];彈箭與制導學報;2015年03期
6 叢友記;盧青;簡玲;;單元方向圖對陣列綜合性能影響分析[J];雷達與對抗;2014年01期
7 王娜;唐堂;張兆東;劉景夏;胡冰新;;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效率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8 楊虹;蘭海;郭莉;;一種雙Z型雙頻微帶天線的分析與設計[J];數(shù)字通信;2014年01期
9 房少軍;傅世強;李蟬娟;;創(chuàng)新設計性天線實驗教學改革與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shù);2015年02期
10 安康;劉小萍;李曉靜;鐘強;申艷艷;賀志勇;于盛旺;;新型高功率MPCVD金剛石膜裝置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1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健鵬;;用于衛(wèi)星T/R系統(tǒng)的K波段威爾金森不等功分器設計[A];2015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5年
2 趙元清;王薇;;左手材料微帶天線的頻率特性研究[A];2013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陳丹;;基于HFSS自動控制的天線隔離度分析[A];2013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侯建強;小型天線與金屬腔體及人體頭顱的耦合諧振分析及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秀芝;小型化頻率選擇表面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栗武斌;HLS II儲存環(huán)數(shù)字逐束團反饋系統(tǒng)的研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4年
4 李彪;新型電磁功能材料及其在天線設計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徐平;用于衛(wèi)星通信的圓極化天線及CTS陣列天線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駱揚;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接收端光電器件集成結(jié)構(gòu)及工藝兼容若干問題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7 姚宜東;基于MEMS的可重構(gòu)天線及多頻天線的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8 于淼;光學/雷達雙帶通頻率選擇表面設計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張建;有限大頻率選擇表面及其在雷達罩上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費治敏;基于多環(huán)PLL的低相噪X波段頻率合成器的研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胡莎莎;基于SIR雙/三通帶濾波器研究與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3 柳得水;PIFA天線設計及HFSS軟件的二次開發(fā)[D];青島理工大學;2013年
4 楊成祥;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車載單元(OBU)無線信號收發(fā)模塊的設計[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王寧;雙頻與寬帶圓極化天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6 馬東磊;多模導航接收機射頻前端器件的設計[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7 宋強;基于ADF4350的吉赫茲信號源設計及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8 王嬌;基于諧振環(huán)法的微波基材參數(shù)的測量技術(shù)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9 張嘉偉;雙頻圓極化微帶天線的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10 石艷;S頻段微帶天線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27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52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