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論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協(xié)議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博弈論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協(xié)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化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未來的世界是物聯(lián)網的世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智能感知設備。作為物聯(lián)網通信感知層的支撐基礎,無線/有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研究就顯得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研究了無線傳感器網絡(WSN)的體系結構,對WSN的構成實現有了直觀的認識。從模塊化的視角分析了節(jié)點設計的硬件構成,以及WSN網絡的幾大特點,這些特點說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研究不同于傳統(tǒng)有線網絡。接下來,研究了WSN的關鍵技術以及主要的性能指標。進一步地,研究分析并總結了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經典路由協(xié)議,包括洪泛、直接擴散路由、Rumor路由、基于梯度的路由協(xié)議,IDSQ路由等,對多種不同分類形勢下的WSN路由協(xié)議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旨在體會協(xié)議的設計思路與亮點,為設計提出獨特的改進路由算法儲備了知識。 經過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對經典的分簇路由LEACH協(xié)議中涉及到的公式,其中參數的設置意義,協(xié)議的構成進行了剖析。指出了LEACH協(xié)議中存在的幾點嚴重問題:1.節(jié)點通信存在迂回2.不考慮剩余能量3.不考慮節(jié)點的歷史貢獻4.不夠高效的通信選路。這些問題是制約LEACH協(xié)議網絡性能的瓶頸,影響節(jié)點的能耗和生存周期。 通過研究博弈理論,及博弈理論的相關知識,大量調研博弈理論在WSN通信領域的應用實例,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夏普利值的改進算法LEACH-SV。協(xié)議主要優(yōu)化了以下3個方面: 1.變更了選舉簇頭的方式。從傳統(tǒng)的隨機數方式,,改換到以一個考慮剩余能量,節(jié)點位置,和歷史貢獻的函數來選舉備選簇頭,進行預分簇,得到備選簇頭。這種使用備選簇頭的選舉機制較LEACH協(xié)議原始機制考慮了更多的制約因素,解決了隨機選簇頭的不合理問題。 2.分簇后在備選簇頭中尋找三個指標相對較高的節(jié)點并進行聯(lián)盟博弈。根據夏普利值得到的貢獻值引入Bankruptcy Game模型,最終確定了節(jié)點對簇頭、休眠以及普通節(jié)點的角色分配。這樣,使節(jié)點的通信更加趨于均衡以及高效。發(fā)揮了博弈論中夏普利值公平分配的特性 3.考慮到節(jié)點向基站通信的可能性,為了防止通信路徑迂回造成的能量浪費,LEACH-SV改進算法設計了一種就近通信的機制。節(jié)點可以選擇向基站通信還是向備選簇頭通信,這取決于哪個通信代價更大。為了防止基站負荷過重,設置了開關閾值控制這一機制。 利用MATLAB工具對協(xié)議進行了詳盡的實驗,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耐心的數據收集處理,得到了極為詳實的實驗結果。通過對比LEACH協(xié)議以及與之相近的DCHS協(xié)議,LEACH-SV算法在死亡節(jié)點數指標上有約27%的性能優(yōu)于LEACH,約19%優(yōu)于DCHS;在平均剩余能量指標上,網絡出現拐點晚于LAECH約140輪,晚于DCHS約100輪;發(fā)包數指標的表現相對較弱,約是LEACH和DCHS簇頭發(fā)包數的10倍,基站的發(fā)包數分別為二者的1.8~2倍;能量分布方面,LEACH-SV改進算法更加均勻出現等高線顏色突變較晚于二者;仿真運行時延上,表現較差,LEACH-SV要明顯慢于對比的LEACH和DCHS約10%(500輪的實驗)。 通過切實的實驗數據與數據分析,本文論證了LEACH-SV算法在網絡能耗,節(jié)點存活能力,生命周期等方面優(yōu)于LEACH以及DCHS算法,但是不可避免地在一些指標上有所下降,實驗證明協(xié)議完成了最初的設計目標,使網絡能耗更加均衡合理。
【關鍵詞】:無線傳感器網絡 LEACH協(xié)議 夏普利值 博弈論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929.5;TP212.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3
- 1.3 本文主要內容及結構安排13-16
- 第2章 無線傳感器網絡基礎概述16-22
- 2.1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體系與結構16-18
- 2.1.1 網絡結構16
- 2.1.2 傳感器節(jié)點結構16-18
- 2.2 無線傳感器網絡特點18-19
- 2.3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關鍵技術以及性能參數19-21
- 2.3.1 WSN 的關鍵技術19-20
- 2.3.2 WSN 的性能參數20-21
- 2.4 本章小結21-22
- 第3章 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相關技術研究22-38
- 3.1 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協(xié)議特點22
- 3.2 WSN 路由協(xié)議的分類22-29
- 3.2.1 平面路由協(xié)議23-25
- 3.2.2 分層路由協(xié)議25-28
- 3.2.3 地理信息路由協(xié)議28-29
- 3.3 LEACH 協(xié)議研究與分析29-37
- 3.3.1 LEACH 協(xié)議算法流程29-32
- 3.3.2 LEACH 協(xié)議所涉及的模型32-36
- 3.3.3 LEACH 協(xié)議的局限36-37
- 3.4 本章小結37-38
- 第4章 基于博弈論的改進算法研究38-50
- 4.1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38-40
- 4.2 博弈論在路由技術中的應用40-43
- 4.3 基于 Shapley Value 的改進 LEACH-SV 改進算法43-49
- 4.3.1 路由協(xié)議的改進43-45
- 4.3.2 基于 Shapley Value 的網絡角色分配模型45-48
- 4.3.3 優(yōu)化的通信傳輸機制48-49
- 4.4 本章小結49-50
- 第5章 改進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50-62
- 5.1 仿真環(huán)境及參數設置50-52
- 5.2 網絡性能指標52-60
- 5.2.1 死亡節(jié)點數的仿真實驗52-54
- 5.2.2 平均剩余能量與輪數的仿真實驗54-55
- 5.2.3 節(jié)點向簇頭和基站發(fā)包數的仿真實驗55-57
- 5.2.4 能量分布趨勢實驗57-60
- 5.2.5 協(xié)議運行速度與時延60
- 5.3 本章小結60-62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62-64
- 6.1 工作總結62-63
- 6.2 未來工作及展望63-64
- 參考文獻64-70
-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70-71
- 致謝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紀紅;無線傳感器網絡:未來新的高技術產業(yè)[J];當代通信;2004年21期
2 李志剛,周興社;傳感器網絡[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年12期
3 臧麗娜;許明;趙晶;;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研究與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6年27期
4 胡曉荷;;將安全從鴕鳥做到麻雀——北京理工大學胡昌振教授談無線傳感器網絡安全[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6年10期
5 劉月陽;李娜娜;紀紅;樂光新;;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基于能量的成簇協(xié)議[J];無線電工程;2006年10期
6 馬碧春;;無線傳感器網絡在醫(yī)療行業(yè)的應用展望[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6年10期
7 戴寧江;邱慧敏;;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中國無線電;2006年10期
8 姜華;袁曉兵;付耀先;劉海濤;;無線傳感器網絡中信道仿真模型的研究[J];計算機仿真;2006年11期
9 邱建林;陸桑璐;陳道蓄;;一種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多優(yōu)先級數據聚集協(xié)議[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06年11期
10 陸克中;黃劉生;萬潁渝;徐宏力;;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傳感器節(jié)點的布置[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云龍;;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tǒng)實驗分析[A];工程設計與計算機技術:第十五屆全國工程設計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杜景林;陳力軍;謝立;;無線傳感器網絡與互聯(lián)網集成體系結構[A];2008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3 劉昊;;面向電子智能服裝的人體無線傳感器網絡構建[A];“力恒杯”第11屆功能性紡織品、納米技術應用及低碳紡織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華;李文秀;;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養(yǎng)殖業(yè)污染防治上的應用前景[A];全國畜禽和水產養(yǎng)殖污染監(jiān)測與控制治理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李潔;任海風;;K重覆蓋無線傳感器網絡優(yōu)化[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余e
本文編號:3812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38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