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積碼盲識別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卷積碼盲識別技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針對卷積碼的盲識別問題,總結了現(xiàn)有識別方法的實現(xiàn)原理及過程,并用Matlab進行了仿真分析。對于碼長、碼率及編碼記憶長度等參數(shù),利用接收碼字構造矩陣并進行變換,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針對生成多項式的識別,給出了四種常用的方法,并比較了各方法的性能和計算復雜度。結果表明,在低誤碼率低于10-2情況下,采用歐幾里德算法最佳;當誤碼率為10-2量級時,基于Walsh-Hadamard變換的方法更能保證識別的準確性。
【作者單位】: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太原航空儀表有限公司;
【關鍵詞】: 卷積碼 盲識別 歐幾里德算法 Walsh-Hadamard變換
【分類號】:TN911.22
【正文快照】: 0引言數(shù)字通信中,為了保證信息傳輸?shù)目煽啃?信道編碼技術被廣泛采用。因此,在信息截獲領域,解調(diào)與解擴接收數(shù)據(jù)之后,必須對信道編碼進行識別并譯碼,以進一步獲取對方通信信息。目前常用的信道編碼類型有RS碼、BCH碼、卷積碼、LDPC碼和Turbo碼等。其中,卷積碼具有糾錯能力強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浩,王晗陽;CDMA中的編碼技術[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01年03期
2 肖晨陽,陳中文,張力軍;MC-CDMA系統(tǒng)中的信道編碼技術[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3期
3 張建斌;基于VHDL語言的卷積碼編解碼器的設計[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5年03期
4 屈輝立;;卷積碼的一種代數(shù)描述[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張慧;;Viterbi譯碼的Matlab實現(xiàn)[J];科技風;2010年23期
6 李瑛;郭梯云;;TMS32010實現(xiàn)的維特比譯碼器[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89年04期
7 王俊勝;卷積碼譯碼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J];無線電通信技術;1994年03期
8 趙勝男;朱曉明;;數(shù)字通信中卷積碼Viterbi譯碼算法的研究及軟件實現(xiàn)[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25期
9 王瑜;李天增;付磊;;關于卷積碼編碼方案的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李瑛;郭梯云;;2ACS部分并行維特比譯碼器的實現(xiàn)[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金明;楊吉斌;;Viterbi譯碼器的FPGA實現(xiàn)[A];開創(chuàng)新世紀的通信技術——第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楊能能;周亮;;兩種快速相關攻擊的對比分析[A];2006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王金明;楊吉斌;;Viterbi譯碼器的FPGA實現(xiàn)[A];開創(chuàng)新世紀的通信技術——第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劉會紅;;高速VITERBI譯碼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A];衛(wèi)星通信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曉瑞;張毅;徐伯慶;;卷積碼的System View實現(xiàn)[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唐吉祥;馬明;;卷積碼在偏振模色散光纖通信中的應用[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7 許肖梅;朱培斌;;淺海水聲信道下卷積碼性能仿真研究[A];2007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張仲明;許拔;張爾揚;;準循環(huán)LDPC分組碼和卷積碼的構造[A];第十四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9)論文集[C];2009年
9 茹國寶;張永強;向倩;楊浩;;糾錯編碼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A];武漢市首屆學術年會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宮麗婧;徐伯慶;毛倩;;圖像傳輸中聯(lián)合編碼的應用[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京聯(lián)創(chuàng)系統(tǒng)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顧愷;移動數(shù)據(jù)傳輸中的差錯控制[N];計算機世界;2000年
2 謝偉良 石濤 潘衛(wèi);WiMAX系統(tǒng)關鍵技術分析[N];人民郵電;2006年
3 湖南 劉修文;檢錯、糾錯與信道編碼[N];電子報;2008年
4 高悅;802.11a、802.11g同場競技[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5 高悅;802.11b+ WLAN插隊[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6 山東省信息產(chǎn)業(yè)廳 韓旭東;未來無線寬帶技術的新支點[N];網(wǎng)絡世界;2004年
7 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 宋鐵成;OFDM在下一代移動通信中的應用[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3年
8 S哥哥;無線網(wǎng)絡的生力軍802.11g[N];電腦報;2003年
9 胡宇 宗兆盾;在室內(nèi)“親臨”前線[N];中國質量報;2003年
10 ;向CDMA 1X演進的六大策略[N];人民郵電;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代明;MIMO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林競力;低密度校驗碼的構造及其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楊軍;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中的TCM技術研究及其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4 彭波;Internet上語音的魯棒性傳輸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1年
5 韓志學;連續(xù)相位調(diào)制短波瞬間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6 張權;量子信道編碼與量子密碼理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1年
7 魏岳軍;3GPP UMTS和LTE系統(tǒng)中的信道譯碼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8 鄒艷;信息截獲與處理的容錯技術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劉建軍;基于Turbo碼的聯(lián)合信源信道編譯碼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杜鵬;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測庫;高效Viterbi譯碼器的結構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 呂光平;自適應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05年
3 崔漢明;低軌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中信道編碼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5年
4 侯曉凡;(2,1,,9)軟判決Viterbi譯碼器的設計與FPGA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5 薛國慶;卷積碼的盲識別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6 曾志生;DSP在軟件無線電技術中的應用[D];山西大學;2003年
7 于貴智;全并行Viterbi譯碼器的FPGA實現(xiàn)[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8 龐永強;基于FPGA的Viterbi譯碼器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9 李哲;基于可重構FPGA的卷積碼通訊進化電路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姜維;混合自動請求重傳技術的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卷積碼盲識別技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8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34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