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人體信道數(shù)學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18:52
人體周圍傳感器共同組成的體域網(wǎng)(BAN)可實時觀察并記錄人體運動、休息等正;顒訒r生理參數(shù)的變化。對人體運動帶來的信道特性變化進行分析是擴展體域網(wǎng)絡應用的重要工作。采用兩步法構(gòu)建運動人體信道數(shù)學模型。通過電磁仿真得到人體跑步中連續(xù)9個動作模型數(shù)據(jù),然后通過統(tǒng)計學擬合得到人體連續(xù)動作的累積分布模型。實驗結(jié)果表明,人體跑步動作會改變路徑增益,但不會影響信道穩(wěn)定性。運動中信道增益遵循正態(tài)分布,可將衍射等效應認為是乘以變化的統(tǒng)計隨機量。而峰值路徑的出現(xiàn)時間總體呈逆高斯分布,為直射基頻分量與高頻分量疊加的結(jié)果,實務中須對此加以考慮。
【文章來源】:軟件導刊. 2020,19(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人體奔跑的9個姿勢
公式(2)所示為仿真信號處理過程。對于時域脈沖信號,將輸入、輸出電壓進行傅里葉變換,在頻域范圍內(nèi)得到信號的延遲效應,再進行反傅里葉變換將信號轉(zhuǎn)換到時域,得到時域范圍內(nèi)的沖激響應曲線。接收器放置在右胸、左腰、右腰及雙耳,形成5條通信傳輸鏈路,這5條鏈路不會隨著跑步姿勢的變化產(chǎn)生距離上及空間位置的變化,同時這5條典型鏈路可以代表體表上所有直射鏈路。5條鏈路具有完全不同的傳輸路徑,左胸—右胸鏈路傳輸鏈路為直線路徑,而左胸—腰部鏈路,則包含多種路徑疊加,雙耳鏈路還會存在空氣鏈路疊加,圖2、圖3為跑步動作得到的左胸—右胸鏈路及左胸—右腰鏈路的歸一化S參數(shù)曲線。圖3 左胸-右腰鏈路S參數(shù)特性曲線
圖2 左胸-右胸鏈路S參數(shù)特性曲線圖2、圖3所示4個動作為圖中前4個奔跑動作的歸一化S參數(shù)特性曲線,動作模型中手臂活動程度不同,5條鏈路表現(xiàn)出相似的波動特性。動作1相較于其它動作路徑損耗最低,姿勢為跑步中擺臂最大的動作。S參數(shù)在頻率18MHz達到峰值。隨著頻率逐漸增加,信道衰減趨勢減弱。曲線中信道曲線變化不超過3d B,表明在人體通信頻段信道傳輸穩(wěn)定,在人體活動及頻率波動時傳輸信道沒有明顯波動。同一動作下右胸鏈路幅值高于右腰鏈路3d B左右,右胸鏈路在人體表面距離大于后者,表現(xiàn)出較高的路徑損耗。4個連續(xù)動作中,手臂逐漸落下時路徑損耗逐漸增大,手臂組織對于發(fā)射信號的反射與原直線路徑信道信號進行疊加,使整體路徑增益有所上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穿戴式人體傳感器網(wǎng)絡的研究思考[J]. 韓世鵬,Olatunji Mumini Omisore,王磊.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7(12)
[2]可穿戴設備中基于人體通信的身份識別方法研究[J]. 夏萌,曾以成,聶澤東,逄增耀.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17(04)
[3]人體通信的信號傳輸機制與特性研究[J]. 代鴻文,馬力,沈海斌. 計算機工程. 2013(08)
[4]人體通信模型與信道特性研究[J]. 康雯,鄭史烈,章獻民. 微波學報. 2010(04)
本文編號:3044770
【文章來源】:軟件導刊. 2020,19(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人體奔跑的9個姿勢
公式(2)所示為仿真信號處理過程。對于時域脈沖信號,將輸入、輸出電壓進行傅里葉變換,在頻域范圍內(nèi)得到信號的延遲效應,再進行反傅里葉變換將信號轉(zhuǎn)換到時域,得到時域范圍內(nèi)的沖激響應曲線。接收器放置在右胸、左腰、右腰及雙耳,形成5條通信傳輸鏈路,這5條鏈路不會隨著跑步姿勢的變化產(chǎn)生距離上及空間位置的變化,同時這5條典型鏈路可以代表體表上所有直射鏈路。5條鏈路具有完全不同的傳輸路徑,左胸—右胸鏈路傳輸鏈路為直線路徑,而左胸—腰部鏈路,則包含多種路徑疊加,雙耳鏈路還會存在空氣鏈路疊加,圖2、圖3為跑步動作得到的左胸—右胸鏈路及左胸—右腰鏈路的歸一化S參數(shù)曲線。圖3 左胸-右腰鏈路S參數(shù)特性曲線
圖2 左胸-右胸鏈路S參數(shù)特性曲線圖2、圖3所示4個動作為圖中前4個奔跑動作的歸一化S參數(shù)特性曲線,動作模型中手臂活動程度不同,5條鏈路表現(xiàn)出相似的波動特性。動作1相較于其它動作路徑損耗最低,姿勢為跑步中擺臂最大的動作。S參數(shù)在頻率18MHz達到峰值。隨著頻率逐漸增加,信道衰減趨勢減弱。曲線中信道曲線變化不超過3d B,表明在人體通信頻段信道傳輸穩(wěn)定,在人體活動及頻率波動時傳輸信道沒有明顯波動。同一動作下右胸鏈路幅值高于右腰鏈路3d B左右,右胸鏈路在人體表面距離大于后者,表現(xiàn)出較高的路徑損耗。4個連續(xù)動作中,手臂逐漸落下時路徑損耗逐漸增大,手臂組織對于發(fā)射信號的反射與原直線路徑信道信號進行疊加,使整體路徑增益有所上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穿戴式人體傳感器網(wǎng)絡的研究思考[J]. 韓世鵬,Olatunji Mumini Omisore,王磊.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7(12)
[2]可穿戴設備中基于人體通信的身份識別方法研究[J]. 夏萌,曾以成,聶澤東,逄增耀.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17(04)
[3]人體通信的信號傳輸機制與特性研究[J]. 代鴻文,馬力,沈海斌. 計算機工程. 2013(08)
[4]人體通信模型與信道特性研究[J]. 康雯,鄭史烈,章獻民. 微波學報. 2010(04)
本文編號:3044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30447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