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ive MIMO基于鏡像法的室內(nèi)信道建模
發(fā)布時間:2020-12-21 09:40
Massive MIMO無線通信技術(shù)日益成熟,積極推動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shù)的發(fā)展。Massive MIMO技術(shù)的重大突破就是可以完全連貫適應(yīng)的使用大量的服務(wù)天線,在不增加信號傳輸帶寬和發(fā)送功率的前提下,在頻譜效率和功率效率方面都有顯著的改進,滿足5G對超高增益的需求。為了能更好的研究Massive MIMO的信道傳播特性,我們首先要進行信道建模,更加全面的研究信道特性。本文首先通過分析比較信道建模的各種模型,分析對比采用確定性模型來對Massive MIMO進行室內(nèi)建模,并對所建立的模型進行仿真。著重研究確定性建模中的射線追蹤方法。同時對一個報告廳進行測量,將測量與仿真中的功率時延譜、時延擴展以及用戶間的相關(guān)性作對比,驗證所建信道模型的適用性。主要成果和創(chuàng)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從無線信道相關(guān)的特性出發(fā)研究Massive MIMO的信道傳播特性。分析建模的方法,并研究出適用于Massive MIMO室內(nèi)建模的鏡像法。(2)設(shè)計了最大數(shù)目為128根呈線性排列的天線陣列,天線呈矩陣形排開,天線之間的間隔為二分之一波長。基于所需建模場景的具體幾何信息以及表面材料的相關(guān)介電常數(shù)和磁導率,對M...
【文章來源】:南京郵電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本的傳播現(xiàn)象
射線追蹤方法的理論依據(jù)示意圖
圖 3.1 發(fā)射射線圖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它用于任意復雜的傳播環(huán)境中。它射機需要隔一定的角度發(fā)射并追蹤射線,同時接收端需要大量的計算時間和內(nèi)存。預測的準確度與發(fā)射機所隔息相關(guān)[48]。在使用該算法時需要注意以下這四點:端需要隔一定的角度間隔發(fā)送射線,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最耗時的部分就是判斷射線和傳播中遇到的物體是否相一個物體被擊中,需要準確的判斷出該射線實際上擊中的射線是否被接收到。點對點的跟蹤技術(shù),不需要接收測試,由于它是的原理就排除了不能到達接收端的射線,所以它的準確度和效建模。它首先要確定發(fā)射端和接收端兩個點,接著將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 Survey of Massive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s[J]. ZHANG Jianhua,WANG Chao,WU Zhongyuan,ZHANG Weite. ZTE Communications. 2017(01)
[2]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for massive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s[J]. Cheng-Xiang WANG,Shangbin WU,Lu BAI,Xiaohu YOU,Jing WANG,Chih-Lin I.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2016(02)
[3]Radi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at 2.4/5GHz in Subway Tunnels[J]. LI Jinxing,ZHAO Youping,ZHANG Jing,JIANG Rui,TAO Cheng,TAN Zhenhui. 中國通信. 2015(01)
[4]5G移動通信發(fā)展趨勢與若干關(guān)鍵技術(shù)[J].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鄔賀銓.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2014(05)
[5]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shù)及發(fā)展趨勢[J]. 董愛先,王學軍. 通信技術(shù). 2014(03)
[6]863計劃5G專家組組長尤肖虎:5G的核心不僅僅是技術(shù)[J]. 魯義軒. 通信世界. 2013(29)
[7]室內(nèi)多徑信道的三維寬帶多極化測量方法[J]. 王鵬,鄭劍峰,陳文華,馮正和.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10(08)
[8]兩種常用的射線追蹤方法介紹[J]. 尹紀超,任萍. 中國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 2008(12)
[9]射線追蹤方法中反射管的方向矢量分析[J]. 劉芫健,張業(yè)榮,曹偉.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 2007(04)
博士論文
[1]大規(guī)模天線系統(tǒng)信道測量方法與空間相關(guān)性研究[D]. 李金興.北京交通大學 2017
[2]高速鐵路無線信道傳播特性、建模與測量方法研究[D]. 周濤.北京交通大學 2016
[3]軌道交通場景電波傳播建模理論與方法研究[D]. 官科.北京交通大學 2014
[4]室內(nèi)MIMO無線信道特性研究與建模[D]. 張繼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5]新型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下MIMO信道測量與建模研究[D]. 聶欣.北京郵電大學 2010
[6]寬帶多天線無線傳播信道的特性、測量和建模研究[D]. 張明.北京郵電大學 2008
[7]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MIMO信道建模與多天線設(shè)計研究[D]. 李忻.電子科技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基于大規(guī)模多天線信道測量平臺的控制軟件開發(fā)與測試[D]. 肖湘.北京交通大學 2017
[2]大規(guī)模MIMO信道建模及傳播特性研究[D]. 吳海龍.東南大學 2016
[3]Massive MIMO信道測量控制軟件的研究與開發(fā)[D]. 劉鵬宇.北京交通大學 2016
[4]虛擬Massive MIMO信道測量系統(tǒng)的研制及大尺度衰落分析[D]. 肖晶成.北京交通大學 2016
[5]MIMO信道精確建模[D]. 王勵.浙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29612
【文章來源】:南京郵電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本的傳播現(xiàn)象
射線追蹤方法的理論依據(jù)示意圖
圖 3.1 發(fā)射射線圖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它用于任意復雜的傳播環(huán)境中。它射機需要隔一定的角度發(fā)射并追蹤射線,同時接收端需要大量的計算時間和內(nèi)存。預測的準確度與發(fā)射機所隔息相關(guān)[48]。在使用該算法時需要注意以下這四點:端需要隔一定的角度間隔發(fā)送射線,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最耗時的部分就是判斷射線和傳播中遇到的物體是否相一個物體被擊中,需要準確的判斷出該射線實際上擊中的射線是否被接收到。點對點的跟蹤技術(shù),不需要接收測試,由于它是的原理就排除了不能到達接收端的射線,所以它的準確度和效建模。它首先要確定發(fā)射端和接收端兩個點,接著將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 Survey of Massive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s[J]. ZHANG Jianhua,WANG Chao,WU Zhongyuan,ZHANG Weite. ZTE Communications. 2017(01)
[2]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for massive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models[J]. Cheng-Xiang WANG,Shangbin WU,Lu BAI,Xiaohu YOU,Jing WANG,Chih-Lin I.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2016(02)
[3]Radio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at 2.4/5GHz in Subway Tunnels[J]. LI Jinxing,ZHAO Youping,ZHANG Jing,JIANG Rui,TAO Cheng,TAN Zhenhui. 中國通信. 2015(01)
[4]5G移動通信發(fā)展趨勢與若干關(guān)鍵技術(shù)[J].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鄔賀銓.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2014(05)
[5]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shù)及發(fā)展趨勢[J]. 董愛先,王學軍. 通信技術(shù). 2014(03)
[6]863計劃5G專家組組長尤肖虎:5G的核心不僅僅是技術(shù)[J]. 魯義軒. 通信世界. 2013(29)
[7]室內(nèi)多徑信道的三維寬帶多極化測量方法[J]. 王鵬,鄭劍峰,陳文華,馮正和.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10(08)
[8]兩種常用的射線追蹤方法介紹[J]. 尹紀超,任萍. 中國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 2008(12)
[9]射線追蹤方法中反射管的方向矢量分析[J]. 劉芫健,張業(yè)榮,曹偉.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 2007(04)
博士論文
[1]大規(guī)模天線系統(tǒng)信道測量方法與空間相關(guān)性研究[D]. 李金興.北京交通大學 2017
[2]高速鐵路無線信道傳播特性、建模與測量方法研究[D]. 周濤.北京交通大學 2016
[3]軌道交通場景電波傳播建模理論與方法研究[D]. 官科.北京交通大學 2014
[4]室內(nèi)MIMO無線信道特性研究與建模[D]. 張繼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5]新型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下MIMO信道測量與建模研究[D]. 聶欣.北京郵電大學 2010
[6]寬帶多天線無線傳播信道的特性、測量和建模研究[D]. 張明.北京郵電大學 2008
[7]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MIMO信道建模與多天線設(shè)計研究[D]. 李忻.電子科技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基于大規(guī)模多天線信道測量平臺的控制軟件開發(fā)與測試[D]. 肖湘.北京交通大學 2017
[2]大規(guī)模MIMO信道建模及傳播特性研究[D]. 吳海龍.東南大學 2016
[3]Massive MIMO信道測量控制軟件的研究與開發(fā)[D]. 劉鵬宇.北京交通大學 2016
[4]虛擬Massive MIMO信道測量系統(tǒng)的研制及大尺度衰落分析[D]. 肖晶成.北京交通大學 2016
[5]MIMO信道精確建模[D]. 王勵.浙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296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9296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