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余卷積碼的維特比譯碼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914.3
【部分圖文】:
xxxxxxx擾碼輸出圖 3.8 同步擾碼器結構圖同步擾碼與自同步擾碼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本節(jié)將擾碼算法置仿真環(huán)路設置如下:入信號→卷積編碼→交織→QPSK 調制→AWGN 信道→QPSK譯碼→輸出信號入信號→自同步擾碼→卷積編碼→交織→QPSK 調制→調→解交織→維特比譯碼→自同步解擾碼→輸出信號入信號→同步擾碼→卷積編碼→交織→QPSK 調制→AWGN 織→維特比譯碼→同步解擾碼→輸出信號atlab 軟件在相同的信噪比環(huán)境中進行仿真,得到同步擾碼與,如圖 3.9 所示。
圖 3.11 傳統(tǒng)算法與改進算法譯碼性能仿真結果對比圖3.11 中,橫坐標為輸入誤碼率,縱坐標為輸出誤碼率,在碼率為是在不刪余或是為了提高碼率進行刪余的情況下,本文改進的的維特比譯碼算法。當仿真的數(shù)據(jù)包的數(shù)量提高或者數(shù)據(jù)包長想情況,則本文算法將與傳統(tǒng)算法的性能趨于一致。但是本文有效減少高碼率下的分支度量值的計算步驟,因此更加適用于編譯碼處理。碼率對譯碼性能的影響用的編碼器為1/2碼率,為了得到更高的碼率,本文根據(jù)不同的后的序列通過一定的刪余模式,得到刪余后的序列。為了評估不同碼率的情況,選取碼率分別為 1/2、2/3、3/4 和 5/6,譯碼數(shù)據(jù)包個數(shù) NP為 10,數(shù)據(jù)長度 Nl為 1000,譯碼深度 d 為 45果圖如圖 3.12 所示。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2 時,且當輸入誤碼率低于 10%時,編碼對輸出誤碼的改善于 5%時,編碼能夠將輸入誤碼基本糾正;在編碼碼率為 2/3于 5%時,編碼對輸出誤碼的改善明顯,當輸入誤碼率低于 誤碼基本糾正;在編碼碼率為 3/4 時,且當輸入誤碼率低于 2的改善明顯,當輸入誤碼率低于 1%時,編碼能夠將輸入誤碼為 5/6 時,且當輸入誤碼率低于 0.6%時,編碼對輸出誤碼的改低于 0.2%時,編碼能夠將輸入誤碼基本糾正。綜上所述,本率下,均體現(xiàn)出良好的編碼增益,說明改進算法適用于不同碼碼。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黃芝平;周靖;蘇紹璟;劉純武;呂喜在;;基于游程統(tǒng)計的自同步擾碼多項式階數(shù)估計[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2 廖紅舒;袁葉;甘露;;自同步擾碼的盲識別方法[J];通信學報;2013年01期
3 金善子;;版圖設計中的寄生參數(shù)分析[J];中國集成電路;2006年11期
4 王翠霞,范學峰,許維勝,余有靈,王子君;Cadence版圖設計環(huán)境的建立及設計規(guī)則的驗證[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4年15期
5 付少忠,楊家瑋;并行擾碼和解擾的實現(xiàn)[J];無線電工程;2004年04期
6 徐元欣,王匡,仇佩亮;實現(xiàn)卷積交織的幾種實用方法[J];電路與系統(tǒng)學報;2001年01期
7 白寶明,馬嘯,王新梅;隨機交織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通信學報;2000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寇金鋒;MU-MIMO WLAN系統(tǒng)上行信道接入機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2 周曉天;交織多址技術在下一代無線通信中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3 李頎;基于FPGA的片上多處理器建模方法[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元賀進;下一代WLAN信道綁定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
2 尹德偉;基于Encounter的RISC_CPU后端設計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孟凱;基于FPGA的級聯(lián)編碼研究及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高翔;無線局域網(wǎng)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91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89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