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在船舶大氣激光通信中的遮擋作用
[Abstract]:Although the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 atmosphere itself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hip's atmospheric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focus on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caused by the atmosphere on the laser beam.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in rai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rect occlusion of raindrops, especially the overlapping effect between projections formed by raindrops, which can well explain the phenomenon that lasers can still pass through heavy rain and even rainstor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model,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raindrop occlusion in ship atmospheric laser communic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ximum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light in rain and the attenuation of light intensity are calculated and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tenuation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basically accord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rine atmospheric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作者單位】: 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輪機工程系;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61177043)
【分類號】:TN92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乾遠;郭軍;莫海濤;衛(wèi)斌;;大氣激光通信的自動跟瞄技術探討[J];廣西通信技術;2009年02期
2 龔義森;張明;;大氣激光通信的發(fā)展和應用[J];軍事通信技術;1985年04期
3 王蔚然,,袁宏春;大氣激光通信的跟瞄系統(tǒng)[J];地質(zhì)科技管理;1994年03期
4 溫濤,魏急波,馬東堂;移動大氣激光通信中接收視場角的研究與分析[J];紅外技術;2003年05期
5 鄧代竹,郭華福;多發(fā)射機在大氣激光通信中的應用[J];光學與光電技術;2005年04期
6 譚大川,史清白,范天泉;大氣激光通信機的設計[J];光電工程;2005年11期
7 王俊生,田波,崔一平;大氣激光通信技術[J];電子器件;2005年01期
8 余楊;張旭蘋;;大氣激光通信機的光學模型和物理實現(xiàn)研究[J];激光雜志;2006年01期
9 王志勇;袁強;陳旭輝;孫暉;;一種大氣激光通信機的總體設計[J];通信技術;2007年09期
10 鐘曉春;韓佳佳;;大氣激光通信中幾種調(diào)制方式的性能比較[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蔣麗娟;朱道偉;;大氣激光通信技術及其應用[A];廣西光學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馬東堂;華衛(wèi)令;魏急波;;多光束大氣激光通信中激光光源的溫度場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焦榮;柯熙政;張華;;多業(yè)務大氣激光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07'儀表,自動化及先進集成技術大會論文集(一)[C];2007年
4 陳曉華;戴佳;;航機大氣激光通信(網(wǎ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A];中國航空學會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yè)全國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殷祖燾;段志姣;;淺談大氣激光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評價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解東宏;廖曉敏;劉向陽;崔玉萍;;大氣激光通信系統(tǒng)在應急救援中的應用[A];2013第一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論文集[C];2013年
7 蔣麗娟;朱道偉;;大氣激光通信WDM系統(tǒng)關鍵技術分析[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8 楊利紅;柯熙政;魏時光;;大氣激光通信中光PPM偏振調(diào)制的硬件設計及其仿真實驗[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Ⅱ)[C];2008年
9 王惠琴;;大氣激光通信中V-BLAST碼的研究與實現(xiàn)[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王平;移動式大氣激光通信信號接收新方法研究 獲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計劃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N];科技日報;2007年
2 孫立華;監(jiān)聽反監(jiān)聽 收集軍情招數(shù)多[N];北京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勇;大氣激光通信中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2 馬東堂;大氣激光通信中的多光束發(fā)射和接收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3 易湘;大氣激光通信中光強閃爍及其抑制技術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張璐;大氣激光通信中隨機光信號的建模和檢測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麗;大氣激光通信仿真軟件平臺[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先武;大氣激光通信脈沖位置編碼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3 張杰;無線大氣激光通信損耗特性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4 孟楷;高效率、高速率大氣激光通信接收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5 苗琳;大氣激光通信數(shù)據(jù)傳輸?shù)姆抡嫜芯縖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6 焦榮;多業(yè)務大氣激光通信機的研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7 江平新;大氣激光通信發(fā)射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王瑞;大氣激光通信光學系統(tǒng)設計和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9 王麗黎;面向大氣激光通信的數(shù)值計算及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10 秦嶺;大氣激光通信中多脈沖調(diào)制系統(tǒng)的設計[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755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47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