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認知無線電網絡中的聯(lián)合收發(fā)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and the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criterion, a MIMO cogni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for min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dual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reduces the transmission power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 addition, the beamforming algorithm of SINR equalization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alanc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gnitive users in MIMO cognitive network.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algorithm can not only avoid the interference to the main user, but also guarantee the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each user,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balanced SINR greatly.
【作者單位】: 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072044,61371124,61201217,61103224)~~
【分類號】:TN919.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亞玲;穆學文;;二階錐規(guī)劃的一種Barzilai-Borwein梯度算法[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2 鄭冬;梁錫坤;;附加交易費用的動態(tài)投資組合魯棒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3 劉一兵;吳文傳;張伯明;李正爍;巨云濤;;基于混合整數(shù)二階錐規(guī)劃的三相有源配電網無功優(yōu)化[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4年15期
4 臧旭躍;趙河明;郭晨;;基于matlab的數(shù)字濾波器設計[J];電子世界;2014年15期
5 王君;;魯棒多目標線性規(guī)劃模型及混合遺傳算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09期
6 LIU GuoQing;SHENG Min;WANG XiJun;LI Ying;LI YuZhou;;Fairness-based joint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an SMDP approach[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4年08期
7 趙睿;何世文;;低復雜度MISO干擾信道協(xié)同波束成形算法[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8 夏燦鋒;何世文;黃永明;王海明;楊綠溪;;考慮收發(fā)機損耗的多小區(qū)多用戶下行鏈路波束成形算法[J];通信學報;2013年12期
9 胡春燕;貴竹青;朱志斌;朱華麗;;一類非線性二階錐規(guī)劃的非光滑牛頓法[J];數(shù)學雜志;2014年03期
10 張峗;李本威;賈舒宜;王子斌;孫濤;楊欣毅;;航空發(fā)動機混疊振動信號的欠定盲源分離方法[J];推進技術;201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南;基于稀疏重構的陣列信號波達方向估計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李杰;穩(wěn)健波束形成與稀疏空間譜估計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3 姚暉;分布式信號源參數(shù)估計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4 秦林霞;非負稀疏優(yōu)化的精確松弛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5 馬如遠;移動機器人嵌入式環(huán)境視覺壓縮傳感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郭傳好;幾類錐規(guī)劃問題算法與應用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3年
7 田野;基于稀疏重構的陣列信號多參數(shù)估計[D];吉林大學;2014年
8 黃劍;低軌空間目標雷達探測信息處理技術[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9 陳軍;高能效的分布式天線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10 崔雪婷;基于不同風險度量和交易約束的投資組合選擇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慧慧;二階錐規(guī)劃的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2 崔白楊;基于Ridgelet冗余字典的非凸壓縮感知重構方法[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周巍;L1范數(shù)最小化算法及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李曉;信號長可控的多項式矩陣及列非相關觀測陣構造新方法[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5 顏菲菲;壓縮感知框架下MRI圖像重建的序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孟海龍;IIR數(shù)字濾波器的約束最小二乘設計[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7 徐旋;食品可追溯生產企業(yè)福利函數(shù)研究[D];江南大學;2013年
8 陳燁;基于分類器融合的網絡異常行為檢測研究[D];江南大學;2013年
9 丁偉;基于壓縮感知的水下圖像處理[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10 史麗麗;基于稀疏分解的信號去噪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驊;黨明杰;;基于碼相關的自適應多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2008年06期
2 鄭均杰;;一種穩(wěn)健接收波束形成算法[J];艦船電子對抗;2013年04期
3 孫學軍;唐斌;萬再蓮;;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的數(shù)字波束形成算法[J];電訊技術;2008年11期
4 任超;吳嗣亮;王菊;李加琪;;基于可變對角加載的穩(wěn)健空時波束形成算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11期
5 徐立德;王華奎;劉柱;;一種新的變步長波束形成算法[J];山西電子技術;2008年06期
6 宋昕;汪晉寬;韓英華;;基于可變對角載入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J];信號處理;2008年04期
7 劉春靜;張曙;;不確定權值下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9年08期
8 劉聰鋒;廖桂生;;最差性能最優(yōu)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9 顧曉波;張驊;;基于數(shù)字波束形成算法的仿真設計[J];科技視界;2012年11期
10 宋昕;汪晉寬;韓英華;;基于二次型約束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靜然;彭啟琮;邵懷宗;居太亮;;基于自適應對角加載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A];無線傳感器網及網絡信息處理技術——2006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徐海林;;一種改進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A];2009年全國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李曉敏;侯朝煥;鄢社鋒;楊力;;一種加速波束形成算法的仿真系統(tǒng)[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陳超賢;;一種穩(wěn)健的最低旁瓣波束形成算法[A];2013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C];2013年
5 陳超賢;;近似最優(yōu)對角加載量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A];2009年全國水聲學學術交流暨水聲學分會換屆改選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張海濱;曲強;金明錄;;一種改進的基于可變加載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A];2010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正;黃海寧;葉青華;;一種對DOA失配寬容的波束形成算法[A];2005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陳熙;楊堅;;基于誤差矩陣的OFDM系統(tǒng)的同頻干擾抑制波束形成算法[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毛魯光;秦衛(wèi)平;;盲遞歸最小二乘算法在OFDM中的應用研究[A];200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姜斌;韓樹平;衣壟諱;;均勻圓陣MVDR波束形成算法研究[A];2009年浙蘇黑魯津四省一市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徐東陽;基于非圓系數(shù)估計的寬線性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2 宋昕;復雜環(huán)境下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3 李會勇;寬帶數(shù)字陣列波束形成算法及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斌斌;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王海軍;多波束形成算法和硬件實現(xiàn)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張?zhí)O;直接數(shù)據(jù)域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何挺;陣列穩(wěn)會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呂艷;波束形成算法研究與工程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馬晨;陣列波束形成算法及其硬件實現(xiàn)方法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石曉磊;基于對角載入的魯棒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8 肖明;波束形成算法抗干擾性能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孫力娟;基于SVM數(shù)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10 徐海利;復雜擾動環(huán)境下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525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45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