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脈沖下通信偶極天線的時域響應快速計算
[Abstract]:The time domain response of dipole antenna based on equivalent circuit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mplicated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e field-circuit combin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antenna and the equivalent interference source model under electromagnetic pulse irradiation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and the time domain current response of antenna port is solved quickly. Two dipolar antennas with different sizes under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are select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calculated by full-wave electromagnetic numerical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equivalent circuit method is not only fast in speed but also easy to adjust the parameters of components.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can also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in the internal circui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作者單位】: 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上海市航空航天器電磁環(huán)境效應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61302036)
【分類號】:TN82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雪芹,宋立軍;閃電電磁脈沖衛(wèi)星接收天線設計初步探索[J];電波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2 孫云卿;楊宏春;;瞬態(tài)電磁脈沖能量傳輸特性的物理實質[J];電波科學學報;2010年02期
3 郝建紅;孫娜燕;高璞;范杰清;;場路結合法分析設備電磁輻照效應[J];電波科學學報;2012年02期
4 甄可龍;呂善偉;張巖;;強電磁脈沖對雷達接收機的天線耦合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朱明達;;電磁脈沖下螺旋天線瞬態(tài)響應的仿真研究[J];信息技術;2009年07期
6 高正,李君利,范佳錦;潛艇天線對核電磁脈沖的響應計算[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5年03期
7 謝彥召,王贊基,王群書,周輝,孫蓓云;高空核爆電磁脈沖波形標準及特征分析[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3年08期
8 楊雨川;譚吉春;盛定儀;楊耿;;導體板上單極天線對電磁脈沖響應特性的矩量法分析[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8年04期
9 張昕;王鋒;;電磁脈沖與短波天線耦合特性的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達新;常天海;;雷電電磁脈沖對電路系統(tǒng)的耦合試驗及其防護設計[J];安全;2008年06期
2 萬海軍,湯仕平,張勇;艦船電磁脈沖效應和防護技術[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3年03期
3 陳加清 ,周璧華 ,賀宏兵;雷電的損傷效應[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6期
4 李家國;張立鵬;杜鵬;;摩托車無線電騷擾研究[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6年03期
5 陳競;石立華;李炎新;高成;;光纖傳輸脈沖電場傳感器的時域校準[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6年06期
6 劉利;徐嘉鋒;;軍用計算機機房的電磁防護技術[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7年05期
7 曾繁春;陳加清;梁妙元;王盼;;沖擊泄流時接地體周圍電勢分布的FDTD分析[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0年01期
8 曹斌;湯仕平;萬海軍;蔡明娟;;高空核電磁脈沖海面散射的仿真研究[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0年04期
9 王啟武;石立華;李炎新;司榮仁;;HEMP模擬器的改進及測量探頭的設計[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1年02期
10 袁軍;肖冬萍;周小艷;;國內外電磁脈沖標準現狀研究[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忠才;時家明;;高功率微波脈沖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和數值模擬[A];第十五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會議會議摘要集[C];2011年
2 孫紅云;王亮;王濤;范榮雙;;GIS技術在無線電波場強分析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測繪學會九屆三次理事會暨2007年“信息化測繪論壇”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江平;方濤;李玉權;;偏振方位交角對脈沖磁場傳感器頻率性能的影響分析[A];全國第十三次光纖通信暨第十四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孟萃;陳雨生;程建平;劉以農;;瞬態(tài)電磁場對雙層圓柱腔體耦合效應的三維FDTD數值模擬[A];第十三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周啟明;李小偉;孫鳳杰;周開明;鄧建紅;羅學金;黃聰順;楊有莉;鄒保山;謝澤元;許獻國;;亞納秒前沿有界波電磁脈沖模擬器[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朱湘琴;王建國;陳再高;孟粉霞;;EMP輻射波模擬器籠形天線的并行數值模擬分析[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6冊)[C];2009年
7 陳維青;何小平;賈偉;湯俊萍;王海洋;李俊娜;薛斌杰;鄒麗麗;毛叢光;蒯斌;周輝;;2.5MV快沿電磁脈沖模擬器脈沖功率源的研制[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2)[C];2008年
8 周啟明;李小偉;孫鳳杰;周開明;鄧建紅;羅學金;黃聰順;楊有莉;鄒保山;謝澤元;許獻國;;亞納秒前沿有界波電磁脈沖模擬器[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2)[C];2008年
9 孫東陽;劉順坤;林東生;;復雜系統(tǒng)電磁脈沖耦合效應的數值模擬[A];第十屆全國抗輻射電子學與電磁脈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張杰;石立華;郭東義;郭曜華;;強磁場模擬器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A];第十屆全國抗輻射電子學與電磁脈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浦實;鐵路無線通信系統(tǒng)射頻鏈路的一體化建模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丁世敏;電磁吸波混凝土材料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靳釗;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簽設計中的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王挺;雙波段相對論返波振蕩器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文武;感應雷電磁干擾及其防護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劉杰;泄漏發(fā)射的信息重建與防御對策[D];浙江大學;2004年
7 趙志斌;復雜土壤中接地網性能分析與變電站內空間電磁場計算[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5年
8 李云偉;變電站開關瞬態(tài)場及其對二次電纜的耦合機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9 閆哲;電磁脈沖孔耦合及其電磁拓撲模型[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10 米彥;納秒脈沖電場誘導腫瘤凋亡的窗口效應與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彥麗;電磁脈沖對開孔屏蔽腔耦合效應的仿真分析[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2 霍宏艷;高速動車組電磁騷擾源建模仿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張強;電力機車弓網離線噪聲輻射場強車廂內外轉換關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張立軍;復雜環(huán)境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蔣征;通信系統(tǒng)中有源和無源器件的高功率電磁脈沖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沈致君;弓網離線電弧電磁干擾問題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劉X;雙頻RFID天線和雙頻功分器設計[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8 楊芳;高阻硅基底陣列式微帶天線中的傳輸線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羅群;大尺度空間屏蔽效能分析方法及HVDC閥廳屏蔽技術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10 萬雙林;電磁能量選擇表面的結構設計及其在強電磁脈沖防護中的應用分析[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海軍,湯仕平,張勇;艦船電磁脈沖效應和防護技術[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3年03期
2 李用兵;田國強;王長河;江西元;;GaAs器件電磁脈沖效應實驗與毀傷機理研究[J];半導體技術;2010年07期
3 楊宏春,阮成禮,林維濤,楊春;陣列天線的波束掃描與衰減特性(英文)[J];電波科學學報;2003年05期
4 楊宏春;阮成禮;崔海娟;曾剛;孫云卿;;線元天線陣列超短電脈沖傳輸特性實驗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07年01期
5 鄒國平;崔翔;魏興昌;李爾平;;高速電路電源/地層間阻抗參數計算與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11年02期
6 阮成禮;萬長華;袁乃昌;;電磁導彈的初步實驗[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2年01期
7 楊瑜;楊宏春;孫云卿;;超寬帶電脈沖的慢衰減特性[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8 楊宏春,阮成禮,楊春,林維濤;脈沖波形對其軸線能量傳播特性影響的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3年10期
9 王天順;核電磁脈沖干擾及防護技術[J];飛機設計;2000年04期
10 夏惠誠;張世燎;毛建舟;;電磁脈沖武器對艦船電子系統(tǒng)的毀傷機理分析[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0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忠慶;姜海波;劉克儉;殷鍇;;高強度電磁脈沖下IP光網絡生存性協調機制[J];計算機工程;2006年07期
2 袁建浩 ,王石安;電磁脈沖在兩種有耗媒質界面的反射[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88年01期
3 文舸一;電磁脈沖的能量傳播規(guī)律[J];電子學報;1996年06期
4 余穩(wěn),,蔡新華,黃文華,劉國治;電磁脈沖對半導體器件的電流模式破壞[J];強激光與粒子束;1999年03期
5 祝敏,周晏,賀亦成,鄭振興,劉順坤;極低頻電場傳感器的設計[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0年04期
6 于東海;沈飚;;1ns脈寬探地雷達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與分析[J];電子器件;1997年01期
7 趙守俊;王華力;白冬林;;應用FDTD分析飛行器天線HEMP響應[J];軍事通信技術;2007年02期
8 胡嶙峋;;對高速公路通信系統(tǒng)中交換機防雷擊的分析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9年07期
9 梁睿;鄭毅;;核電磁脈沖信號向衛(wèi)星軌道傳播數值計算[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9年06期
10 申寧;;電磁脈沖在不同坑道中的傳播衰減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強;;淺議電磁脈沖(EMP)干擾及其防護[A];第十二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楊垂柏;;地球同步軌道航天器電磁脈沖探測的一種思路[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六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3 黃明亮;侯冬云;孟凡民;;CS116試驗項目與設備電磁脈沖防護[A];第六屆全國電磁兼容性學術會議2004EMC論文集[C];2004年
4 趙梅蘭;王德文;曹曉哲;彭瑞云;崔雪梅;高亞兵;馬強;李傳臚;;電磁脈沖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腦)損傷的病理和機理研究[A];第五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第八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四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王保義;張弘;陳海川;王子淑;揚孔;孫敬儒;;電磁脈沖與抗癌藥物相結合加速腫瘤消亡的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李楊;王德文;彭瑞云;趙梅蘭;任建平;曹曉哲;;電磁脈沖對獼猴心電圖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第八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四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李宏杰;劉得成;;強電磁脈沖在空間中的傳播[A];第十屆全國抗輻射電子學與電磁脈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趙梅蘭;王德文;馬強;曹曉哲;;電磁脈沖對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和LTP的影響[A];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和軍事病理學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9 魏明;劉尚合;翟景升;;LEMP危害與防護分析[A];中國物理學會第九屆靜電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楊紅;崔玉芳;高臨路;王德文;;中低強度電磁脈沖誘發(fā)大鼠淋巴細胞凋亡及其機制的研究[A];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和軍事病理學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恩澤;解讀電磁脈沖戰(zhàn)[N];解放軍報;2004年
2 祁建清 周勇;且看美軍如何進行電磁防護[N];解放軍報;2005年
3 郭嘉;智慧照亮“電磁空間”[N];人民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李爭平邋曹紅艷 通訊員 馬勝偉 盧遵侯;電磁脈沖防護研究領域攀高峰[N];經濟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陳勁松邋特約記者張彥中 通訊員 盧軍艦;制勝“第五維戰(zhàn)場”[N];光明日報;2007年
6 [原著]維克多·科爾普斯(菲律賓);點穴戰(zhàn):美國的命門[N];世界報;2006年
7 吳坤邋本報通訊員 吳旭 馬勝偉;牢記使命 傾心鑄盾[N];法制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梁蓬飛邋陸榮軍 特約記者 施永才;鑄盾無形空間[N];解放軍報;2007年
9 晏嘉徽;電磁突襲:21世紀的“新恐怖”[N];解放軍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唐先武邋通訊員 紀金星 楊志軍;奮戰(zhàn)在“第五維戰(zhàn)場”的女科學家[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紅星;電磁脈沖對人體的作用和數值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琳;聲頻干擾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楊孔;電磁脈沖的細胞生物學效應及其提高抗腫瘤藥物的療效與機理分析[D];四川大學;2005年
4 陳實;高能量密度等離子體的結構[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5 王水明;電磁脈沖輻射對生殖系統(tǒng)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6 姜濤;電磁脈沖與高功率微波對視覺系統(tǒng)損傷機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7 楊凌霞;TDPO關鍵技術及TDPO/FDTD混合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王海彬;TDIE/FDTD混合法及其在時域電磁場分析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9 王健;電磁脈沖與艦船典型結構之間電磁相互作用的混合FDTD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10 毛立峰;超寬帶電磁法正演模擬及反演成像[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成龍;電磁脈沖對天線系統(tǒng)的耦合效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2 梁志強;電磁脈沖的傳導防護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白彥麗;電磁脈沖對開孔屏蔽腔耦合效應的仿真分析[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4 曹磊;基于FDTD分析天線對電磁脈沖響應特性[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5 林凡;電磁脈沖生物效應的劑量研究及安全標準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海川;電磁脈沖誘導細胞膜電穿孔及其在治療腫瘤中的應用[D];四川大學;2003年
7 蔣征;通信系統(tǒng)中有源和無源器件的高功率電磁脈沖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張志軍;電磁脈沖對傳輸線耦合規(guī)律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9 敬文濤;導彈線纜高空核爆電磁脈沖耦合效應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10 陳冀;電磁脈沖開放大鼠血腦屏障及其生物效應的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47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44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