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陣測量雷達掃描特性及誤差補償方法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hased array radar, the influence of antenna scanning on beam width and antenna gain is analyzed. The radar angle compensation database is collected by the method of radar stepped-axis tracking simulation, and the compensation of angle error is real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racking coordinate measurement in phased array radar.
【作者單位】: 中國白城兵器試驗中心;
【分類號】:TN958.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軍;盧福剛;;導引頭指向角誤差研究[J];兵工學報;2009年03期
2 崔嵬;朱新國;沈清;;一種新的三階距離跟蹤環(huán)參數(shù)設計算法[J];兵工學報;2010年06期
3 馬振球;崔嵬;;相位和差單脈沖雷達測角性能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8期
4 齊興龍;田潤瀾;王春雨;;機載雷達天線空域穩(wěn)定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2年03期
5 馬百雙;劉昌錦;;炮口初速度測量方法綜述[J];四川兵工學報;2011年08期
6 常志彬;袁誠宏;劉峻;;船載測量雷達穩(wěn)定回路作用分析[J];電訊技術;2008年05期
7 周新良;;計算機輔助跟蹤技術在單脈沖跟蹤伺服系統(tǒng)中的實現(xiàn)與仿真[J];電訊技術;2008年06期
8 張曉明;陳禾;仲順安;;脈沖多普勒小型數(shù)字化中頻接收機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訊技術;2008年11期
9 王文民;曹偉;蘇宏艷;;基于幅度加權幾何中心法的毫米波高分辨雷達角跟蹤技術[J];電訊技術;2009年02期
10 劉嘉興;;利用射電星噪聲的無塔校相方法[J];電訊技術;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雁;張迎濱;;船載精密跟蹤測量雷達結構設計要求和特點[A];2008年電子機械與微波結構工藝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鳳建廣;錢衛(wèi)平;;旋轉(zhuǎn)飛行器的應答機天線分析[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3 彭煒;何國瑜;王正鵬;;一種L/LS/S波段寬帶自跟蹤饋源系統(tǒng)[A];200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康學海;王雙平;;高數(shù)據(jù)速率“動中通”移動衛(wèi)星通信終端天線的基本設計與指標說明[A];2007中國衛(wèi)星應用大會會議文集[C];2007年
5 郁濤;;短基線三站對沿雙曲線下滑目標的測高誤差分析[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信息化與社會發(fā)展學術討論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金梁;箔條干擾的特性與雷達抗箔條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楊彥炯;陣列天線與毫米波緊縮場天線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劉也;彈道目標實時跟蹤的穩(wěn)健高精度融合濾波方法[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4 陳璇;復合制導武器系統(tǒng)戰(zhàn)技指標的融合評估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饒彬;對抗條件下彈道目標的雷達跟蹤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祝依龍;特征輔助的目標機動檢測技術[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肖立;窄帶雷達體制下彈道中段目標微動參數(shù)估計[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雷劍梅;基于單脈沖和自適應天線的數(shù)字單脈沖跟蹤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9 胡體玲;3mm波段高分辨力單脈沖雷達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10 趙鋒;彈道導彈防御跟蹤制導雷達探測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揚;測控單站多星和差多波束測角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楊亞潔;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金留念;無源定位中時延估計方法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周暢;基于混合遺傳算法的正交多相碼波形優(yōu)化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孔曉丹;單脈沖跟蹤雷達跟蹤測量技術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朱利超;某二次雷達信號處理模塊算法分析及硬件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周琦;兩維數(shù)字陣列雷達DBF控制及其電路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段繼崗;艦載跟蹤雷達二自由度數(shù)字伺服系統(tǒng)的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丁向麗;目標動態(tài)模擬器設計與實現(xiàn)[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胡雷;基于最小二乘類的空間配準算法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付中;;球桿儀在機床故障診斷與誤差補償方面的應用[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0年10期
2 杜蕓;于連棟;;淺析一種深孔零件快速測量裝置的數(shù)學模型和誤差補償[J];電子世界;2014年04期
3 張紅俊,張紅旺,同長虹;電阻應變式傳感器在應用中的誤差補償[J];機械管理開發(fā);2003年04期
4 郭衛(wèi)東;谷文港;張曉玲;;軸系扭振測試分度誤差補償方法及程序?qū)崿F(xiàn)[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7年02期
5 常鵬;李成榮;;平面并聯(lián)機器中變值幾何參數(shù)的誤差補償方法[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年02期
6 張洪鑫;張健;喬玉晶;司俊山;馬薇;;液晶空間光調(diào)制器波前模擬及誤差補償[J];光電子.激光;2013年05期
7 劉煥牢,李斌,師漢民;基于球桿儀數(shù)控機床誤差補償方法研究[J];工具技術;2003年08期
8 任永強,楊建國;五軸數(shù)控機床綜合誤差補償解耦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9 王毅,趙忠,衛(wèi)育新;帶誤差補償?shù)亩恢脤け眱x設計[J];兵工自動化;2005年04期
10 何培杰;伺服刀架系統(tǒng)的反復反饋誤差補償控制[J];機床與液壓;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李航;孫厚芳;袁光明;;基于二維誤差測量的數(shù)控機床誤差補償與控制[A];人才、創(chuàng)新與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何宇航;柴立群;李強;高波;曹益平;;一種鏡面對稱法絕對測量中的誤差補償方法[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葛文濤;鄧正隆;高玉凱;;機抖式激光陀螺溫度誤差補償研究[A];第十屆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劉又午;章青;趙小松;張志飛;;數(shù)控機床誤差補償——提高工作精度的基本途徑[A];面向21世紀的生產(chǎn)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紀的生產(chǎn)工程”學術會議暨企業(yè)生產(chǎn)工程與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張闖;楊慶新;劉福貴;顏威利;;車載電子指南系統(tǒng)的設計[A];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劉又午;章青;趙小松;張志飛;;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課題[A];制造業(yè)與未來中國——200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陳國洪;袁歡;;滄州縱橫高爐槽下選程的功能及實現(xiàn)[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13年會論文集[C];2013年
8 范晉偉;谷志敏;劉宏旭;胡勇;;數(shù)控曲面磨床幾何誤差補償及網(wǎng)絡化應用[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蔡偉林;多自由度倒裝鍵合機構設計與誤差補償[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陳逢軍;非球面超精密在位測量與誤差補償磨削及拋光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粟時平;多軸數(shù)控機床精度建模與誤差補償方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4 沈金華;數(shù)控機床誤差補償關鍵技術及其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張毅;數(shù)控機床誤差測量、建模及網(wǎng)絡群控實時補償系統(tǒng)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6 馬術文;數(shù)控機床熱變形特性和熱誤差補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英姝;數(shù)控誤差補償新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王慧珍;加工零件全自動化編程測量和誤差補償[D];天津大學;2004年
3 王偉;數(shù)控加工中在線檢測及誤差補償?shù)年P鍵技術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9年
4 關偉智;銑床加工中心的空間誤差測量及其補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5 李寶忠;加工中心的誤差補償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6 洪江力;絲杠磨床在線誤差補償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7 楊保龍;夾具系統(tǒng)綜合誤差補償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周靜;裝夾誤差及其主動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9 劉征文;銑車復合加工中心整機熱變形及誤差補償?shù)难芯縖D];蘭州理工大學;2013年
10 王元寶;基于誤差補償?shù)臅r間序列預測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077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40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