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網(wǎng)絡MAC層的Markov鏈綜合分析模型
[Abstract]:The IEEE 802.11p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for vehicle-mounted ad hoc networks uses an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In ord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mechanism can satisfy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essages, different competing window values ar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intra-message collision and back-off hang of busy channel, an analytical model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is constructed, which integrates saturation and unsaturated conditions. Through this model, the normalized throughput and packet loss rat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queue messag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ized throughp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vehicles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packets; the packet loss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vehicles; and the high priority queue always has a large normalized throughput value. It is verified that IEEE 802.11p can guarantee the Qo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essages.
【作者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17417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2YJS113)
【分類號】:TN92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和生;張明洋;孫偉;;基于IEEE802.11p高速車路通信環(huán)境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崔紀平;朱東弼;;無線車載網(wǎng)絡MAC協(xié)議算法之性能探究[J];電子測試;2013年13期
2 陳晨;呂寧;劉雷;裴慶祺;李曉記;;Critical safe distance design to improve driving safety based on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Yong Xu;Chen Wei-bo;;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ateway for Vehicular Networks[A];第25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黎潔;列車運行控制系統(tǒng)安全通信協(xié)議驗證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2 張兵;IEEE 802.11無線網(wǎng)絡DCF協(xié)議性能分析及改進[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3 丁郁;基于機會通信的車載網(wǎng)絡路由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4 林思雨;高速鐵路移動通信系統(tǒng)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5 楊超;認知無線網(wǎng)絡中頻譜接入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二飛;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MAC層CSMA/CA機制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2 趙靜;車載Ad Hoc網(wǎng)絡MAC協(xié)議退避算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3 余智;面向IEEE 802.11n的SDMA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趙玲;網(wǎng)絡化多移動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5 邵新明;IEEE802.11n幀聚合機制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本宏;陸陽;吳其林;翟琰;;有限負載下IEEE 802.11 DCF機制時延分析[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1年02期
2 毛建兵;毛玉明;冷鵬;白翔;;支持QoS的IEEE 802.11 EDCA性能研究[J];軟件學報;2010年04期
3 陳朝陽;邢海濤;楊光松;馬中華;林子杰;;非參數(shù)似然率獨立分量分析算法的OFDM系統(tǒng)載波頻偏盲估計[J];儀器儀表學報;2011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長林;張清國;;網(wǎng)絡化控制系統(tǒng)的隨機最優(yōu)控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2期
2 張久鋒;吳久銀;;基于Markov鏈的LEO衛(wèi)星移動信道動態(tài)仿真模型[J];軍事通信技術;2004年04期
3 陳彥海;劉文劍;邱福生;;基于Markov鏈的產(chǎn)品開發(fā)過程模型研究[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4 羅自強,張志華;軟件Markov測試的可靠性評估[J];艦船電子工程;2004年04期
5 李娜;秦拯;張大方;陳蜀宇;;基于Markov Chain的協(xié)議異常檢測模型[J];計算機科學;2004年10期
6 楊林翔;藍科;;基于收斂性分析的遺傳算法改進方向研究[J];硅谷;2009年20期
7 邢永康,馬少平;多Markov鏈用戶瀏覽預測模型[J];計算機學報;2003年11期
8 李鶴田;劉云;何德全;;基于Markov鏈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模型[J];鐵道學報;2007年02期
9 劉立民;馬麗濤;龐彥軍;李法朝;;基于多保留策略的復合型遺傳算法及其收斂性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劉若辰,杜海峰,焦李成;免疫多克隆策略[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藍永超;丁永建;康爾泗;張濟世;;黑河流域水資源動態(tài)變化及其趨勢的灰色Markov鏈預測[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慧敏;丁艷;;激光目標模擬器的建模與分析[A];2003年全國系統(tǒng)仿真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卜先錦;嚴建鋼;王陽;;一種評估管理教育績效的方法[A];第四屆中國青年運籌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1年
4 金秀滿;勾長虹;魏國平;遲亞利;方志耕;;基于MARKOV鏈的軍事目標偽裝生存概率模擬分析[A];2003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黃繼紅;;gModeler:化工過程動態(tài)建模與分析系統(tǒng)[A];2001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馬彪;;基于Markov鏈的動態(tài)網(wǎng)絡拓撲生成模型[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7 張永;孟秀云;李鐘武;;某飛行仿真轉(zhuǎn)臺建模與分析[A];2001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8 厲蘇州;徐玲;劉飛;;SMB色譜分離過程的混雜系統(tǒng)建模與分析[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9 王創(chuàng)民;高俊云;王首成;;橋式起重機動剛度計算的建模與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物流工程的持續(xù)與科學發(fā)展——第八屆物流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新力;任創(chuàng)業(yè);;語言學的研究需要數(shù)理統(tǒng)計知識[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孫彥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風險讓人們更加“只顧眼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記者 劉春輝;全新微架構(gòu)平臺提升商用計算能力[N];人民郵電;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小悅;復雜關聯(lián)系統(tǒng)的可靠性建模與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0年
2 龍連春;智能桁架結(jié)構(gòu)受力性態(tài)最優(yōu)控制的建模與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3年
3 顏炯;基于UML的軟件統(tǒng)計測試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4 明亮;遺傳算法的模式理論及收斂理論[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5 鄧蘇;C~4ISR系統(tǒng)建模與分析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0年
6 馬長林;網(wǎng)絡化隨機控制系統(tǒng)的分析與綜合[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廖偉志;混雜生產(chǎn)過程的混雜Petri網(wǎng)建模及分析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王博;無線多跳Ad hoc網(wǎng)絡負載均衡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王政;嵌入式周期控制系統(tǒng)的建模與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羅鵬程;基于Petri網(wǎng)的系統(tǒng)安全性建模與分析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建宏;基于光鉸鏈的主動磁軸承系統(tǒng)的建模與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 馬巖;非軸對稱工件車銑加工的切削力建模與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3 虞倩e,
本文編號:2336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33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