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的單向多用的代理重加密方案
本文選題:代理重加密 + 基于身份的密碼體制; 參考:《計算機應用研究》2014年08期
【摘要】:針對大多單向多用的代理重加密方案存在密文大小、計算代價會隨著重加密的次數(shù)增多而增加的問題,在Toshihiko的代理重加密方案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個基于身份的單向多用的代理重加密方案。相比已有的基于身份的代理重加密方案,方案需要密鑰生成中心為用戶生成兩類密鑰,一類用于解密密文的密鑰;另一類用于重加密的密鑰。新方案具有固定密文長度,并在隨機預言模型下證明了安全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ost one-way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s have ciphertext size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st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reencryption, Toshihiko's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 is based on Toshihiko's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 An identity-based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identity-based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s, the scheme requires a key generation center to generate two types of keys for users, one for decrypting ciphertext and the other for reencryption. The new scheme has a fixed ciphertext length and is proved to be secure under the stochastic prediction model.
【作者單位】: 蘭州城市學院信息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西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163038,61262057)
【分類號】:TN918.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FANG LiMing;WANG JianDong;GE ChunPeng;REN YongJun;;Fuzzy conditional proxy re-encryption[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黃勤龍;馬兆豐;傅鏡藝;鈕心忻;;基于代理重加密的多媒體數(shù)字版權授權協(xié)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2 薛梅;;DRM的隱私保護[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3 劉志遠;崔國華;;類型可修改的基于身份代理重加密方案[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4 劉志遠;邱陽;;一個無證書的代理重加密方案設計[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5 郭麗峰;盧波;;有效的帶關鍵字搜索的代理重加密方案[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4年06期
6 李暉;孫文海;李鳳華;王博洋;;公共云存儲服務數(shù)據(jù)安全及隱私保護技術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4年07期
7 孟藝超;張敏情;王緒安;;固定密文長度的基于身份的單向多跳代理重加密方案[J];計算機應用;2014年06期
8 黃勤龍;馬兆豐;楊義先;鈕心忻;傅鏡藝;;云計算平臺下基于屬性加密的動態(tài)版權使用控制方案(英文)[J];中國通信;201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琴;多用戶共享云計算服務環(huán)境下安全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2 王紅兵;基于雙線性配對的代理重加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3 周德華;代理重加密體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勇;基于屬性加密的云數(shù)據(jù)訪問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中華;;CA系統(tǒng)接入控制和加密技術[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張樂星;基于RSA和高級數(shù)據(jù)加密標準的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加密方案[J];科技通報;2005年02期
3 靳瑞芳;張建軍;;基于密碼學的身份簽密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7年02期
4 崔永剛;劉玉軍;;可公開驗證的短密鑰公鑰加密方案[J];通信學報;2010年03期
5 杜偉章,王新梅;基于最大秩距離碼的秘密碼加密方案[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0年09期
6 馬雪英,章華,金勤;一個數(shù)據(jù)傳輸加密方案的設計與實現(xiàn)[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5年05期
7 孫金青;孫艷蕊;袁喜鳳;;基于身份的環(huán)認證加密方案的改進[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8年05期
8 于秀珍;周愛霞;賈廷見;;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的結構分析與加密方案[J];中州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9 金傳升;;加密Modem[J];通信技術;1986年04期
10 張海林,王育民,胡征;一種新的不需要幀同步模數(shù)模加密方案[J];電子學報;199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振宇;;對稱加密方案的密文驗證安全性[A];第二屆中國科學院博士后學術年會暨高新技術前沿與發(fā)展學術會議程序冊[C];2010年
2 楊晨;馬文平;王新梅;;可動態(tài)加入的基于身份的廣播加密方案[A];2006全國復雜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蔣建國;邢世義;包先雨;;一種用于H.264的視頻加密方案[A];全國第19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洪政;高飛;;一種基于秘密共享的視頻加密方案[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5 唐峰;閆磊;李燕;蔡勉;;基于H.264視頻關鍵信息加密的一種新方法[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任艷麗;谷大武;;可證明安全的公鑰簽密方案[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姚新欽;;一種基于橢圓曲線的加密模型策略[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8 王育卿;張宜春;;基于四叉樹的廣播加密算法[A];圖像圖形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C];2010年
9 章洋;范植華;;移動自組網(wǎng)絡中相鄰節(jié)點間通信的匿名安全[A];第二十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姚新欽;;一種改進的橢圓曲線加密模型策略[A];2010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五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記者 毛黎;美研制出量子密碼分發(fā)系統(tǒng)樣機[N];科技日報;2007年
2 陳思;同時支持AP和無線橋接[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3 ;量子加密技術能實現(xiàn)絕對數(shù)據(jù)安全嗎?[N];計算機世界;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紅兵;基于雙線性配對的代理重加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2 王圣寶;基于雙線性配對的加密方案及密鑰協(xié)商協(xié)議[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李素娟;高效的容忍密鑰泄漏的公鑰加密方案[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4 李洪偉;基于身份的密碼學若干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5 魏普文;密碼算法與協(xié)議簡化設計[D];山東大學;2009年
6 任艷麗;基于身份密碼體制的研究與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7 閻召祥;公鑰加密方案的選密安全性證明方法及2~m次根識別方案在同步攻擊下的安全性證明[D];山東大學;2007年
8 邵俊;代理重密碼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9 賈晨軍;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安全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張志;基于標識的密碼體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金漫;廣播加密方案研究與應用[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周牧昕;空間加密方案的改進與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3 王劍鋒;云計算中模糊可搜索加密方案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張偉仁;格基廣播加密方案的設計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王慶濱;公鑰廣播加密方案設計與分析[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6 陳浩;有界提取模型下自適應泄漏彈性加密方案的設計與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2年
7 黨曉;基于MapReduce的對稱可搜索加密方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8 廖志委;廣播加密方案的研究與應用[D];暨南大學;2011年
9 趙遠杰;云計算中的公鑰可搜索加密方案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10 楊文杰;抗惡意KGC攻擊的無證書加密方案的分析與設計[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107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11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