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MFT的空間目標微動特征提取
本文選題:空間目標 + 離散匹配傅里葉變換。 參考:《現(xiàn)代防御技術》2014年06期
【摘要】:空間目標的高速軌道運動,會導致微動曲線的展寬和走動,將對后續(xù)的微動特征提取產(chǎn)生不利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離散匹配傅里葉變換(DMFT)的空間目標微動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分析了高速空間目標的信號回波模型;其次,根據(jù)回波信號的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DMFT的補償參數(shù)估計的方法;最后,采用Hough變換提取了目標的微動特征。仿真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魯棒性,結(jié)果表明微動特征的提取精度得到了明顯提高。
[Abstract]:The high speed orbit motion of the space target will lead to the widening and moving of the fretting curve, which will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subsequent fretting feature extrac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method of extracting fretting feature of spatial target based on discrete matched Fourier transform (DMFT)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signal echo model of high speed space target is analyzed.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ho signal, a compensa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DMFT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fretting feature of target is extracted by Hough transfor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robust, and the precision of fretting feature extraction is improved obviously.
【作者單位】: 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空軍工程大學防空反導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201369,61102109)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3JQ8008)
【分類號】:TN91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盛利,李士國,倪晉麟,張光義;一種新的變換——匹配傅里葉變換[J];電子學報;2001年03期
2 袁斌;唐鵬飛;徐世友;陳曾平;;基于FRFT的一維距離像高速運動補償[J];雷達科學與技術;2012年03期
3 黃小紅,邱兆坤,許人燦;空間軌道目標ISAR成像方法[J];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2005年02期
4 安偉剛;程少云;;基于DMFT的LFM信號參數(shù)估計[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9年01期
5 馬林;;雷達目標識別技術綜述[J];現(xiàn)代雷達;2011年06期
6 孫照強;魯耀兵;李寶柱;彭軍;;寬帶信號及其特征的微多普勒提取技術研究[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8年11期
7 黃小紅,邱兆坤,王偉;目標高速運動對寬帶一維距離像的影響及補償方法研究[J];信號處理;2002年06期
8 楊劍;許人燦;鮑慶龍;陳曾平;;基于熵最小準則的ISAR成像高速運動補償實現(xiàn)方法[J];信號處理;2009年12期
9 韋家勇;杜小勇;王壯;胡衛(wèi)東;;基于參數(shù)化模型的空間目標一維距離像補償技術[J];信號處理;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泓波,王盛利,劉國歲,倪晉麟;基于改進變采樣率處理技術的SAR運動目標檢測[J];兵工學報;2002年02期
2 劉愛芳,朱曉華,陸錦輝,劉中;基于離散匹配傅里葉變換的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算法[J];兵工學報;2004年04期
3 劉愛芳,朱曉華,陸錦輝,劉中;基于離散匹配傅里葉變換的高速運動目標逆合成孔徑雷達距離像補償[J];兵工學報;2004年06期
4 朱力,王盛利,倪晉麟,劉國歲;用匹配傅里葉變換估計星載SAR多普勒參數(shù)[J];兵工學報;2005年03期
5 陳建軍;王盛利;;基于匹配傅立葉變換的超高速運動目標檢測[J];兵工學報;2007年11期
6 鄭晶;王祖林;郭旭靜;;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中抗線性調(diào)頻干擾算法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7 張云;姜義成;;基于匹配傅里葉變換的艦船目標成像算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8 王盛利,倪晉麟,張光義;數(shù)據(jù)倒序匹配付里葉變換處理[J];電路與系統(tǒng)學報;2003年04期
9 李永平;唐斌;;基于分段解線條的SMSP干擾抑制方法[J];電子信息對抗技術;2012年01期
10 盧輝斌;祝利輕;易學頂;楊雪峰;;基于MDCFT的高動態(tài)載波捕獲算法改進[J];計算機安全;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盛利;倪晉麟;張光義;;匹配付里葉變換的加窗技術[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2 曹敏;付耀文;姜衛(wèi)東;黎湘;莊釗文;;基于FRFT的空間目標一維距離成像新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3 李彬彬;易寶林;羅樂;劉文嬌;;基于信源學的光譜曲線特征提取技術比較研究[A];中國通信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09年
4 句彥偉;李士國;于立;;基于瞬時距離-瞬時多普勒的高速機動目標成像[A];2009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陳翼;王盛利;;一種基于匹配傅里葉變換的相參積累算法[A];2010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彬彬;易寶林;羅樂;劉文嬌;;基于信源學的光譜曲線特征提取技術比較研究[A];中國通信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智富;脈壓雷達信號的識別與參數(shù)估計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楊予昊;自旋目標運動成像與靜止目標凝視成像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3 王虹現(xiàn);ISAR成像新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王勝;動態(tài)目標雷達回波實時模擬技術及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朱宇濤;多通道ISAR成像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馬梁;彈道中段目標微動特性及綜合識別方法[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劉旭波;基于數(shù)字信道化接收機LPI雷達信號參數(shù)估計與分選[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8 李邦宇;超寬帶生物雷達成像及生命信號檢測關鍵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鐘佑明;希爾伯特—黃變換局瞬信號分析理論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10 于鳳芹;多分量Chirp信號的時頻表示與參數(shù)估計的研究及其應用[D];上海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瑞軍;基于非起伏目標的相參積累TBD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孔令坤;機動目標和多目標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顧海燕;距離—速度有源雷達干擾建模與對抗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胡萬秋;彈道中段目標進動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祝利輕;基于離散匹配傅里葉變換的高動態(tài)載波捕獲技術改進[D];燕山大學;2010年
6 姜沛;兩種寬帶雷達的SAR成像方法及試驗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李衛(wèi)星;寬帶雷達數(shù)據(jù)采集與實時成像處理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劉毅;逆合成孔徑雷達的成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9 陳安;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問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10 涂志宇;高速運動目標逆合成孔徑雷達運動補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興浩,鄧兵,陶然;分數(shù)階傅里葉變換數(shù)值計算中的量綱歸一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2 陳雋永,徐繼麟;寬帶信號模型及分辨力性能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01年01期
3 王璞;楊建宇;杜雨m:;;分數(shù)階自相關和FrFT的LFM信號參數(shù)估計[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保錚,孫長印,邢孟道;機動目標的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原理與算法[J];電子學報;2000年06期
5 王盛利,李士國,倪晉麟,張光義;一種新的變換——匹配傅里葉變換[J];電子學報;2001年03期
6 孫泓波,顧紅,蘇衛(wèi)民,劉國歲;基于互Wigner-Ville分布的SAR運動目標檢測[J];電子學報;2002年03期
7 孫曉昶,皇甫堪;基于Wigner-Hough變換的多分量LFM信號檢測及離散計算方法[J];電子學報;2003年02期
8 莊釗文;劉永祥;黎湘;;目標微動特性研究進展[J];電子學報;2007年03期
9 白雪茹;周峰;邢孟道;保錚;;空中微動旋轉(zhuǎn)目標的二維ISAR成像算法[J];電子學報;2009年09期
10 金文彬,劉永祥,黎湘,任雙橋;再入目標質(zhì)阻比估計算法研究[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昕;王建立;周泗忠;黃惠明;熊仁生;;空間目標光度特性測量方法研究[J];光電工程;2007年03期
2 陳維真;張春華;周曉東;;空間目標的光度特性及其成像信噪比研究[J];紅外技術;2007年12期
3 趙博;周慶勇;張旺;符京楊;;基于天地基測控的空間目標聯(lián)合定軌研究[J];光電工程;2011年11期
4 黃宗福;汪金真;陳曾平;;光電探測中空間目標和恒星目標運動特性分析[J];光電工程;2012年04期
5 趙祖德;;室內(nèi)空間目標的標定[J];激光與紅外;1984年06期
6 李鑒;肖業(yè)倫;;一種改進的空間目標接近分析快速算法[J];航空學報;2007年S1期
7 薛豐廷;湯心溢;;空間目標熱分析建模研究[J];紅外技術;2008年01期
8 張衡;彭啟民;呂文先;黎俊;胡曉惠;;基于亮度序列的空間目標周期性判證與提取[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9年02期
9 馬林;;空間目標逆合成孔徑成像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雷達;2007年10期
10 李柏年;劉興威;顧可偉;;空間目標測控指揮自動化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J];微計算機信息;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俊華;楊根;徐青;;空間目標雷達散射特性仿真[A];'2010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馬景然;張濤;宋靖雁;;一種基于圖像的空間目標器模擬裝置的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A];2007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王書宏;胡謀法;陳曾平;;強背景下空間目標光電探測的可行性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4 張科科;傅丹鷹;周峰;和濤;;空間目標可見光相機探測能力理論計算方法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九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6年
5 張科科;傅丹鷹;;天基空間目標可見光遙感器的先期研究[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文集(A 光電系統(tǒng)總體技術專題)[C];2006年
6 張科科;阮寧娟;傅丹鷹;蘭麗艷;;天基對靜止軌道空間目標可見光探測的幾何位置分析[A];2007年光電探測與制導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博;;基于EKF算法的空間目標跟蹤[A];面向航空試驗測試技術——2013年航空試驗測試技術峰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 魏敏;陳海寧;葉斌;許冰;;用CCD進行空間目標光度測量方法的研究[A];第十九屆測控、計量、儀器儀表學術年會(MCMI'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徐小琴;孫華燕;;基于MATLAB的星載空間目標跟蹤控制系統(tǒng)仿真研究[A];’2004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葛成良;黃志偉;范國濱;梁正;劉志強;李正東;吳劍濤;孫和平;冷杰;鄭捷;楊銳;顧靜良;路大舉;萬敏;胡曉陽;;基于Sinda/G,Nevada空間目標熱輻射特性分析[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振偉;空間目標光電觀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2 王偉國;空間目標白天光電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袁振濤;空間目標普測型雷達信號檢測與參數(shù)估計算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4 藍朝楨;空間目標天基光學觀測系統(tǒng)建模與探測能力分析[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5 盧海平;空間目標視景模擬器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黃劍;低軌空間目標雷達探測信息處理技術[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7 程昊文;航天器軌道理論在空間目標編目管理中的應用[D];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雅娟;空間目標寬帶成像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2 宋瀟捷;空間目標三維網(wǎng)格化建模和光學特性計算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楊康;空間目標高光譜特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吳波;空間目標交會期間碰撞概率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5 劉薇;基于空間編目數(shù)據(jù)庫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應用[D];湘潭大學;2013年
6 王宏;空間目標動態(tài)信息庫的設計和實現(xiàn)[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4年
7 劉鏹;空間目標幸運成像技術的實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王春雪;基于圖像的空間目標三維姿態(tài)估計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2014年
9 平振;基于空間域共軛梯度法的空間目標圖像復原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10 吳方奇;空間目標的數(shù)字圖像識別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047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10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