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分布式MIMO信道測量系統(tǒng)的最優(yōu)導頻設計
本文選題:無線信道測量 + 分布式MIMO; 參考:《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摘要】:研究適用于分布式MIMO無線通信信道測量系統(tǒng)的低峰均功率比導頻信號優(yōu)化方法和低復雜度多天線信號發(fā)送方案.為使發(fā)送信號的峰均功率比最低,采用OFDM技術,根據(jù)導頻的長度、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尺寸和子載波的映射方式,搜索最優(yōu)的恒模零自相關(CAZAC)序列作為基序列.由最優(yōu)基序列生成的OFDM發(fā)送信號峰均功率比低至2.556 dB.對第1根天線發(fā)送信號的采樣點逐個移相,就可生成其余多根天線的發(fā)送信號.為支持分布式MIMO信道測量,采用所設計的信號幀格式的發(fā)送信號在時域和頻域都可分離.與現(xiàn)有方案相比,所提出方案具有發(fā)送信號峰均功率比小和實現(xiàn)復雜度低的優(yōu)點.
[Abstract]:A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pilot signal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a low complexity multi-antenna signal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distributed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measurement system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of transmitted signals, OFDM technology is used to search the optimal constant Modulus Zero autocorrelation (CAZAC) sequence as the base sequence according to the pilot length, the size of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 mapping mode of the subcarriers. The PAPR generated from the optimal basis sequence is as low as 2.556 dB. When the sampling points of the first antenna transmit signal phase by phase, the transmission signals of the other antennas can be generated. In order to support distributed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the transmitted signals in the designed frame format can be separated in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chemes,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APR and low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2013CB329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132003)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BK2011019,BK20130631)
【分類號】:TN919.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全會;蔣朝暉;;無線寬帶通信中的MIMO技術[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呂進文;張立軍;陳常嘉;;MIMO系統(tǒng)中改進的天線選擇算法[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3 周嗣勇;楊維;;基于V-BLAST的多載波直接序列擴頻CDMA系統(tǒng)上行鏈路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4 蔣偉,項海格;采用M-QAM調制的MIMO系統(tǒng)中基于置信度傳播的多用戶檢測算法[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5 李偉華;焦秉立;;基于周期反饋MIMO系統(tǒng)的容量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6 胡高平;程艷;;基于EM算法的MIMO OFDM系統(tǒng)信道估計[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7 王強;陶小峰;許靈軍;舒晶;張平;;降低B3G系統(tǒng)中MIMO接收機復雜度的方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8 肖征榮,余智,趙紹剛,吳偉陵;使用復小波包的MIMO-OFDM無線系統(tǒng)[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9 王雪松;楊星;薛春美;李道本;;MIMO-CDMA系統(tǒng)中的相位編碼技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10 楊宇;匡鏡明;費澤松;;空間復用MIMO系統(tǒng)的功率分配新算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Semi-orthogonal Precoder Design with Vector Quantized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肖國軍;匡鏡明;劉家康;;多星座圖映射分層空時結構及其在無線局域網(wǎng)中的應用[A];2005年海峽兩岸三地無線科技學術會論文集[C];2005年
3 修春娣;王京;;分布式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MIMO信道容量研究[A];2005年信息與通信領域博士后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黃永明;楊綠溪;;采用分組線性星座預編碼OFDM的分層空時傳送方式及其迭代接收[A];第十二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5)論文集[C];2005年
5 江帆;王墉;楊晨陽;;時空相關信道中下行多用戶MIMO系統(tǒng)性能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6 王墉;江帆;楊晨陽;;下行MU-MIMO與TDMA-MIMO系統(tǒng)性能比較[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7 龔希陶;王聞今;;DFT擴展的MIMO-OFDM系統(tǒng)中基于導頻的信道估計算法[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8 龔兵;戴清杰;王賽;劉蓉;;基于閉環(huán)控制的發(fā)射分集方案[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六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萬蒙;;基于OFDM系統(tǒng)的信道估計算法的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10 鄭杰文;王軍;李少謙;;在802.11n的空時傳輸中一種簡化復雜度檢測算法的性能[A];2006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波;MIMO通信系統(tǒng)中的天線選擇與預編碼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2 郭文卓;多天線多用戶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宮宇;基于STBC-OFDM技術的海上移動通信新框架體系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張昕;基于OFDMA的寬帶無線通信系統(tǒng)資源分配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吳敏;多天線通信系統(tǒng)中有限反饋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6 王階;MIMO系統(tǒng)中的定向干擾抑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夏欣;多用戶MIMO系統(tǒng)中的預編碼及用戶調度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呂凌;廣義協(xié)作通信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9 陳亮輝;CDMA移動通信中參數(shù)估計和數(shù)據(jù)檢測[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10 楊波;高頻譜效率的無線網(wǎng)絡廣義協(xié)作通信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晶晶;基于球形譯碼算法的MIMO系統(tǒng)均衡技術[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毛劍;基于MIMO-OFDM系統(tǒng)的均衡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梁衛(wèi)敬;MIMO-OFDM系統(tǒng)中基于TGPS的資源分配算法[D];鄭州大學;2010年
4 李萌;MIMO-OFDM系統(tǒng)載波同步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宋楠;MIMO-OFDM系統(tǒng)的信道估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楊業(yè)強;MIMO-OFDM系統(tǒng)天線選擇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薛明;MIMO-OFDM編碼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邵家楓;基于WiMAX的初始ranging檢測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王二小;MIMO-OFDM系統(tǒng)中降低PAPR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郭晶;超正交空時網(wǎng)絡編碼在MIMO-OFDM系統(tǒng)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中堂;徐冉;許蘇曉;;MIMO信道平均容量優(yōu)化算法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年29期
2 黃永佳,朱近康;基于信號共軛周期平穩(wěn)特性的MIMO信道估計方法[J];信號處理;2005年04期
3 武俊;陳曦;王浩剛;皇甫江濤;;窄帶MIMO信道最大似然估計的誤差[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8年11期
4 高凱;張爾揚;;MIMO信道的三維互相關模型及其相關特性分析[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5 管明祥;萬學元;袁芳;王瑞春;;基于時延無線MIMO信道的仿真與實現(xiàn)[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劉謙雷,楊綠溪,衡偉;用于克服MIMO信道時變性的去相關自舉均衡器[J];電子學報;2005年07期
7 Rubén lbernón-Fern餼ndez;José-María Molina-García-Pardo;José-Víctor Rodríguez;Leandro Juan-Ll餼cer;;基于網(wǎng)絡分析儀的寬帶MIMO信道探測[J];電子設計技術;2008年06期
8 李曉陸;何昭水;謝勝利;;MIMO信道的卷積盲分離新算法[J];移動通信;2007年Z1期
9 王開華;;MIMO信道低解碼復雜度的空時分組碼設計[J];移動通信;2012年14期
10 沙毅;王彬;姚娜;徐曉景;;平坦MIMO信道中最小均方誤差估計的一種改進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忻;聶在平;;MIMO信道中衰落信號的空域相關性評估[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陳彌;高西奇;;空間相關MIMO信道下的有限反饋技術[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3 修春娣;王京;;分布式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MIMO信道容量研究[A];2005年信息與通信領域博士后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康桂華;無線MIMO信道的模型、容量、估計和實現(xiàn)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聶欣;新型網(wǎng)絡結構下MIMO信道測量與建模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3 高凱;MIMO信道的建模、仿真及無線衰落信道的Markov模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4 金穎妮;基于3GPP LTE的MIMO信道建模與信道測量[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肖海林;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MIMO信道建模與信道估計[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李志剛;分布式MIMO信道質量估計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7 姜煜;MIMO信道下V-BLAST接收機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云峻嶺;MIMO信道特征研究及其硬件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2 劉婷;壓縮感知理論及其在MIMO信道和天線陣列估計中的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3 劉宇暢;MIMO信道關鍵技術研究與建模[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4 溫沛霖;高速鐵路移動環(huán)境下MIMO信道預測與預處理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5 劉澍;MIMO信道估計及頻域均衡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05年
6 徐寅;基于鏡像法的MIMO信道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
7 徐曉麗;基于鏡像法的MIMO信道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8 張濤;基于MIMO信道的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shù)难芯縖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9 蔡青;定向天線MIMO信道中信號多普勒功率譜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姚曉星;多極化天線MIMO信道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88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08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