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干擾背景下壓縮感知雷達波形優(yōu)化設計
本文選題:壓縮感知雷達 + 波形設計 ; 參考:《電子學報》2014年03期
【摘要】:為改善壓縮感知雷達(Compressive Sensing Radar,CSR)在干擾噪聲背景下目標檢測及距離-多普勒參數(shù)的估計性能,該文提出一種感知矩陣平均相干系數(shù)(Averaged Coherence of the Sensing Matrix,ACSM)與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聯(lián)合優(yōu)化的波形設計方法.文中首先建立了CSR距離-多普勒二維參數(shù)感知模型,推導了波形聯(lián)合優(yōu)化設計的目標函數(shù),其次以多相編碼信號作為優(yōu)化碼型并采用模擬退火(Srmulated Annealing,SA)算法對目標函數(shù)進行優(yōu)化求解.與傳統(tǒng)CSR波形相比,優(yōu)化設計的波形提高了CSR在低信干噪比條件下的成功檢測概率,同時有效降低了目標距離-多普勒參數(shù)估計誤差,由此改善了CSR在干擾噪聲背景下的距離-多普勒成像質(zhì)量.計算機仿真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arget detection and range-Doppler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compressed sensing radar (CSR) in noisy background, In this paper, a new waveform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average coherence of the perceptual matrix and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are combined to optimize the waveform desig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veraging coherence of the sensing MatrixMatrix (ACSM) and 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SINR). In this paper, a 2-D parameter sensing model of CS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joint waveform optimization is derived. Secondly, the polyphase coded signal is used as the optimized code type and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SR waveform, the optimized waveform improves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CS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duces the range Doppler parameter estimation error effectively. Therefore, the range-Doppler imaging quality of CSR under interference noise is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shù)學院;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西安分院;
【基金】:江蘇省科技廳臨床醫(yī)學科技專項——新型臨床診療技術(shù)攻關(guān)(No.SBL201230101)
【分類號】:TN957.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石光明;劉丹華;高大化;劉哲;林杰;王良君;;壓縮感知理論及其研究進展[J];電子學報;2009年05期
2 劉天鵬;劉振;魏璽章;;基于壓縮感知的脈間捷變頻SAR成像研究[J];電子學報;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鵬飛;李亮;趙驥;;壓縮感知在醫(yī)學圖像重建中的最新進展[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2年01期
2 黃添強;蘇立超;;基于自適應小波基和Smoothed-l_0的壓縮感知圖像重構(gòu)算法[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3 王超;梁大鵬;;壓縮感知測量方法的機密性[J];電訊技術(shù);2010年11期
4 吳凌華;張小川;;壓縮感知的發(fā)展與應用[J];電訊技術(shù);2011年01期
5 陳鵬;徐烽;;衛(wèi)星認知無線通信中頻譜感知算法比較[J];電訊技術(shù);2011年09期
6 陳鵬;徐烽;邱樂德;王宇;;衛(wèi)星稀疏信道中頻譜空穴的新型檢測算法[J];電訊技術(shù);2012年01期
7 彭歲陽;盧大威;張軍;胡衛(wèi)東;沈振康;;一種對隨機頻率步進信號的散射中心提取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0年02期
8 李松;朱豐;劉昌云;馮有前;張群;;基于壓縮感知的彈道導彈微多普勒提取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1年05期
9 朱豐;張群;顧福飛;孫鳳蓮;李開明;;合成孔徑雷達運動目標譜圖二維壓縮與重構(gòu)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12年01期
10 宗竹林;胡劍浩;朱立東;王健;;編隊衛(wèi)星合成孔徑雷達空時二維壓縮感知成像[J];電波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建虎;陳杰;張履謙;;基于壓縮感知和EMD的SAR海洋內(nèi)波探測方法[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2 王安娜;周小星;孫紅英;楊鴻武;;基于壓縮感知過程的語音增強新算法[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3 高暢;李海峰;馬琳;;基于壓縮感知理論的語音信號壓縮與重構(gòu)方法[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4 周小星;王安娜;孫紅英;楊鴻武;;基于壓縮感知過程的語音增強[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5 梁瑞宇;奚吉;張學武;;壓縮感知理論在語音信號處理中的應用[A];2010’中國西部聲學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6 陳守寧;鄭寶玉;吉曉東;;WMSN中基于壓縮感知的VSQI壓縮反饋[A];2010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紹青;王鵬;;未來無線認知傳感器監(jiān)測網(wǎng)絡的設計與應用[A];頻譜管理與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鄭仕鏈;何斌;楊偉程;;認知無線電寬帶頻譜感知試驗研究[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1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范晉祥;楊建宇;;軍用紅外成像探測跟蹤技術(shù)發(fā)展趨勢與新技術(shù)研究進展[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10 趙翠;周遙;毛鑫萍;馬永陽;;基于線性預測的自適應語音壓縮感知[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2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瑞明;基于壓縮采樣的比幅測向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周小平;高速移動MIMO OFDM系統(tǒng)快衰落信道估計方法[D];上海大學;2011年
3 鄧海松;基于稀疏先驗的計算機試驗元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4 楊成;壓縮采樣中匹配追蹤約束等距性分析及其應用[D];復旦大學;2011年
5 王悅;認知無線電寬帶頻譜感知技術(shù)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6 唐亮;壓縮感知及其在超寬帶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7 石磊;壓縮感知在超寬帶信道估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8 朱旭琪;分布式信息壓縮算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9 郝曉冉;分布式視頻編碼技術(shù)[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李民;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和圖像修復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云;基于壓縮感知理論的人臉識別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單進;基于壓縮感知的魯棒性說話人識別[D];蘇州大學;2010年
3 王曉;壓縮感知在無線通信網(wǎng)絡數(shù)據(jù)采集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黃瑩;室外移動機器人導航信息壓縮算法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11年
5 焦東立;基于壓縮感知的盲信號處理技術(sh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王超;抗混疊Contourlet濾波器組的設計分析及其在MRI圖像壓縮感知重構(gòu)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李國峰;基于生物醫(yī)學信號的體域網(wǎng)低功耗設計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趙志鵬;基于小波域維納濾波器的壓縮感知理論及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楊銳;基于壓縮感知理論的寬帶模擬多帶信號檢測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王尋;分布式網(wǎng)絡中壓縮感知的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盛利,于立,倪晉鱗,張光義;合成孔徑雷達的有源欺騙干擾方法研究[J];電子學報;2003年12期
2 焦李成,譚山;圖像的多尺度幾何分析:回顧和展望[J];電子學報;2003年S1期
3 張春梅;尹忠科;肖明霞;;基于冗余字典的信號超完備表示與稀疏分解[J];科學通報;2006年06期
4 劉丹華;石光明;周佳社;;一種冗余字典下的信號稀疏分解新方法[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宗鋒;基于信號波形設計的SAR抗干擾技術(shù)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麗平;朱義勝;;認知超寬帶無線電波形設計和頻譜整形技術(shù)[J];通信技術(shù);2009年07期
2 劉韻佛;劉崢;劉俊;;基于高分辨距離像的MIMO雷達波形設計[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shù);2011年04期
3 張新波,高瀾;脈間碼捷變信號的分析[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shù);1987年03期
4 張潤寧;林茂庸;柯有安;;具有零距離旁瓣及LPI特性的大TB積雷達波形[J];火控雷達技術(shù);1993年04期
5 華淞;李饒輝;;調(diào)頻步進信號產(chǎn)生方法的研究[J];雷達與對抗;2008年02期
6 李素媛;李曉明;;一種基于遺傳算法的正交組網(wǎng)雷達信號設計方法[J];中國雷達;2008年02期
7 繆中平;羅進文;;超寬帶通信中的波形設計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30期
8 田新廣,李琳,張爾揚;直接數(shù)字式信號合成中的波形設計與頻譜分析[J];無線電通信技術(shù);2001年04期
9 遲永鋼,張乃通;基于頻譜控制的超寬帶波形設計[J];無線電工程;2005年08期
10 張娟;;超寬帶(UWB)通信中的脈沖波形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遠安;張春榮;強勇;;基于相位編碼信號的MIMO雷達正交波形設計的研究[A];2011年通信與信息技術(shù)新進展——第八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遲永鋼;;基于PSWF的超寬帶通信系統(tǒng)最佳波形設計[A];2005年全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shù)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侯婷;馬子龍;;脈內(nèi)相位編碼脈間準隨機跳頻雷達信號研究[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shù)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崔博;李曉波;袁嗣杰;陶文;;偽碼調(diào)相連續(xù)波雷達波形設計與仿真[A];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shù)新發(fā)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牟善祥;李興國;;脈間步進頻率雷達波形設計分析[A];199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9年
6 季晨荷;宋耀良;;基于正交復合波形設計的寬帶雷達共信道干擾消除方法研究[A];2010年全國電磁兼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黃志;陳海強;廖夢澤;;基于最佳波形理論的基帶信號研究及其波形設計[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仕元;吳樂南;肖健華;李大勇;雷俊;;二次伸縮二相編碼脈壓信號[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shù)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何成龍;蔚保國;王W,
本文編號:1995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99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