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維空間域移動通信統(tǒng)計信道的多普勒效應
本文選題:均勻分布 + D空間統(tǒng)計信道模型�。� 參考:《物理學報》2014年04期
【摘要】:針對散射體均勻分布以及三維空間域(3 dimension,3D)移動通信環(huán)境,提出了3D空間統(tǒng)計信道模型.對在指向性天線覆蓋下的室內微小區(qū)移動通信環(huán)境,模型能夠估計多徑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時信道參數,如波達信號在水平面以及垂直面的信號到達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以及多普勒效應(Doppler spectra,DS)等.移動臺(mobile station,MS)的移動特性會使接收信號產生多普勒效應,根據運動的相對性理論,基站(base station,BS)也會有相對運動,因此也會有多普勒效應產生.本文引入控制變量法導出三維空間域在MS以及BS端的多普勒效應,數值仿真結果與室外3D多徑衰落信道對比表明,本模型的信道參數估計結果符合理論和經驗,擴展了3D空間統(tǒng)計信道模型的研究和應用.
[Abstract]:A 3D spatial statistical channel model is proposed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catterers and 3D spatial domain 3D mobil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indoor micro-cell mobil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vered by directivity antenna, the model can estimate the important space-time channel parameters of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Such as the arrival angle of arrival signal in horizontal plane and vertical plane, and Doppler Doppler spectraum DSs, etc.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of motion, the base station (BS) will have relative motion, so there will also be Doppler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Doppler effect of 3D spatial domain in MS and BS is deriv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outdoor 3D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show that the channel parameter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3D spatial statistical channel model are extended.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61372128) 科技部公益性行業(yè)專項(批準號:GYHY200906053)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工業(yè))項目(批準號:BE2011195) 江蘇省博士后基金(批準號:2011-11-010986678)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TN929.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靈基;楊益新;;水下運動目標線譜噪聲源識別方法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夷升,李愛玲;多普勒效應在電和光方面的應用[J];現代物理知識;2001年05期
2 李龍;樊養(yǎng)余;張政偉;譚慶貴;;多普勒效應下星間光通信系統(tǒng)的仿真性能分析[J];計算機仿真;2009年01期
3 陳再清;;多普勒效應在安全行車中的應用[J];電訊技術;1989年06期
4 林國興;用光纖多普勒效應測量血流速度[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1993年01期
5 王健;;多普勒效應在檢測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計量;2013年05期
6 李輝明;;高鐵移動網絡中克服多普勒效應方法[J];通信技術;2012年03期
7 譚毅;;多普勒效應的仿真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2年04期
8 李驥;王陽;施國棟;裘昌利;;基于多普勒效應的自動取餐系統(tǒng)設計[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09期
9 楊金城,楊諶犁;多普勒效應的寬帶原理及其應用[J];通信世界;2001年16期
10 宮旭;蔡云祥;;被動定向浮標多普勒效應定位法[J];艦船電子工程;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孝輝;許龍霞;薛艷榮;;多普勒效應對偽距影響的分析與驗證[A];第二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C];2011年
2 胡金兵;;多普勒效應和逆多普勒效應的對比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3 陳紅藝;;各向異性介質的特異多普勒效應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4 張華;許錄平;謝強;;X射線脈沖星信號建模及多普勒測量[A];第二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晶;應對多普勒效應理論進行再思考[N];科技日報;2010年
2 記者 常麗君;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分子層面的多普勒效應[N];科技日報;2011年
3 張孟軍;英科學家成功演示反多普勒效應[N];科技日報;2003年
4 蘇恩澤;物理學家闖紅燈[N];解放軍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高飛;多普勒效應首次用于定位失聯航班[N];中國航空報;2014年
6 鄭州 李永亮;RD627多普勒效應傳感器的應用[N];電子報;2001年
7 記者 王春;我科學家首次在光波波段發(fā)現逆多普勒效應[N];科技日報;2011年
8 記者 張濱陽 劉石磊;運用多普勒效應“猜”飛機墜落位[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9 張巍巍;多普勒效應可實現手勢操控電腦[N];科技日報;2012年
10 ;新加坡科學中心[N];大眾科技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端坡;GSM-R多普勒效應與切換掉話分析及車載分析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愛武;微多普勒效應分析與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2 王學勤;激光微多普勒效應的仿真與實驗研究[D];煙臺大學;2007年
3 李沅洪;彎曲時空中的多普勒效應[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4 盛美菊;激光微多普勒效應特征提取的方法研究[D];煙臺大學;2008年
5 童匯琛;基于多普勒效應的RFID室內定位技術研究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6 胡文艷;利用多普勒效應抗距離波門拖引干擾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 楊海青;基于多普勒效應的金屬探測器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629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96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