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地形糾正及其在雪冰制圖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 + 地形糾正。 參考:《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14年01期
【摘要】:目的針對合成孔徑雷達(SAR)影像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圖像畸變問題,提出了基于相干矩陣的全極化SAR影像地形糾正算法,并運用于雪冰制圖。方法該方法首先采用距離多普勒模型建立SAR成像幾何模型;然后利用全極化Cloude特征分解方法對全極化SAR圖像進行融合,將融合后的SAR圖像與模擬圖像進行配準提高SAR影像幾何定位精度;最后利用投影面積歸一化和極化方位角移動補償技術對地形引起的輻射畸變進行糾正。結果采用中國長江源區(qū)南部唐古拉山中段冬克瑪?shù)妆▍^(qū)域的C波段Radarsat-2全極化SAR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配準模擬SAR和原始SAR影像的控制點方位向和距離向的均方根誤差(RMSE)分別為7.765像素和14.586像素;經(jīng)過地形糾正后的地物分類精度達80%以上。結論實驗結果表明:1)該方法能夠有效消除SAR影像中幾何和輻射畸變的影響;2)地形糾正后的SAR數(shù)據(jù)在雪冰制圖中具有可行性。
[Abstract]:Ai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mage distortion caused by terrain undulation i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a full polarimetric SAR image terrain corr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herent matrix is proposed and used in snow ice mapping. Method this method first sets up a few models of SAR imaging using distance Doppler model, and then uses full polarimetric Cloude characteristic decomposition square. All polarization SAR images are fused, the fused SAR image is registered with the simulated image to improve the geometric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AR image. Finally, the projection area normalization and polarization azimuth motion compensation technique are used to correct the radiation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terrain. The C band Radarsat-2 fully polarizing SAR data of the bottom glacier area is verified.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azimuth and distanc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the control points of the simulated SAR and the original SAR images is 7.765 pixels and 14.586 pixels respectively.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terrain after the topographic correction is more than 80%.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it.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and radiative aberrations in SAR images, 2) SAR data after topography correction are feasible in snow and ice mapping.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shù)字地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01447)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基金項目(2011AA12040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基金項目(2010CB951403)
【分類號】:TN957.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譙程駿;何曉波;葉柏生;;唐古拉山冬克瑪?shù)妆ㄑ┍热找蜃友芯縖J];冰川凍土;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卿文武;陳仁升;劉時銀;韓海東;王建;;兩類度日模型在天山科其喀爾巴西冰川消融估算中的應用[J];地球科學進展;2011年04期
2 楊康;;格陵蘭冰蓋表面消融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2013年01期
3 張健;何曉波;葉柏生;吳錦奎;;近期小冬克瑪?shù)妆ㄎ镔|(zhì)平衡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冰川凍土;2013年02期
4 邱玲花;彭定志;胡林涓;張明月;;基于MODIS和SRM的拉薩河流域融雪徑流模擬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Z1期
5 劉偉剛;效存德;劉景時;沈永平;張東啟;柳景峰;張通;侯典炯;林霞;;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北坡絨布冰川消融速率特征分析[J];冰川凍土;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巧媛;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變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雷;黃土高原小流域侵蝕溝道空間頻譜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大慶,姜彤,張寅生,康爾泗;天山烏魯木齊河源降水觀測誤差分析及其改正[J];冰川凍土;1988年04期
2 張勇,劉時銀,上官冬輝,謝昌衛(wèi),韓海東,王建;天山南坡科其卡爾巴契冰川度日因子變化特征研究[J];冰川凍土;2005年03期
3 蒲健辰,,姚檀棟,張寅生,瀨古勝基,藤田耕史;冬克瑪?shù)妆ê兔旱V冰川的物質(zhì)平衡(1992/1993年)[J];冰川凍土;1995年02期
4 張寅生,姚檀棟,蒲健辰,效存德,康世昌,侯書貴,太田岳史,矢吹裕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瑪?shù)缀恿饔蛩倪^程特征分析[J];冰川凍土;1997年03期
5 劉時銀,丁永建,王寧練,謝自楚;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物質(zhì)平衡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研究[J];冰川凍土;1998年01期
6 張勇;劉時銀;丁永建;;中國西部冰川度日因子的空間變化特征[J];地理學報;2006年01期
7 劉俊峰;楊建平;陳仁升;陽勇;;SRM融雪徑流模型在長江源區(qū)冬克瑪?shù)缀恿饔虻膽肹J];地理學報;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存學,李鋒;噪聲圖像濾波的樹型濾波器[J];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1993年03期
2 林阿嵐;;17英寸圖像美工專用傳統(tǒng)顯示器 Acer P791[J];電子測試;2001年05期
3 蔣定定;許兆林;李開端;;基于子波變換的SAR圖像邊緣提取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05年06期
4 張躍飛;姜玉亭;王建英;尹忠科;;基于稀疏分解的圖像壓縮[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6年04期
5 陸海東;吳明贊;;基于DSP+FPGA結構的小波圖像處理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06年03期
6 尹忠科;解梅;王建英;;基于稀疏分解的圖像去噪[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黎明;李書明;楊杏本;;一種脈沖噪聲模糊檢測和濾波算法[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8 郭水霞;;圖像處理中非加性噪聲情形下維納濾波的推廣[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年12期
9 劉中合;王玉亮;李邦明;楊峰;劉賢喜;;數(shù)字圖像處理及特征測量技術研究[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胡雪麗;龍熙華;;基于小波變換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增強[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茹海峰;殷業(yè);;基于與圖像相結合的語音端點檢測方法研究[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高鳳岐;陳建輝;李戍;;自適應電視跟蹤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A];2003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王亞麗;段錦;景文博;顧玲嘉;翟超;;空間光通信中激光光斑檢測與特性分析[A];2007年先進激光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思源;何平安;艾勇;田雪騁;;空間光通信APT中基于CCD的精跟蹤圖像處理分析[A];第十七屆十三省(市)光學學術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群;劉志文;;機載SAR實測數(shù)據(jù)的成像處理研究[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6 曲本香;盛玉霞;柴利;;基于濾波器組的圖像子帶編碼仿真系統(tǒng)[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七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江淑紅;張建秋;胡波;;目標中心距離加權的圖像跟蹤算法[A];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向汝建;田英華;季云松;雒仲祥;;小波變換在二維圖像背景處理中的應用[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劉杰;;并行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實時圖像處理研究[A];第十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10 魏小程;李琦;王騏;陸威;;多目標相干激光雷達距離像跟蹤算法仿真[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娟;中國—蘇格蘭信號圖像處理研究院成立[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2 記者 李映;手機攝像模組:像素攀高 功能求新[N];中國電子報;2007年
3 記者 王翰林;PAL100Hz再現(xiàn)東芝液晶電視巔峰之作[N];科技日報;2006年
4 山東 顏士宗;6款國產(chǎn)超薄高清寬屏CRT彩電簡述[N];電子報;2007年
5 記者 蘇杭;東芝新品再現(xiàn)液晶電視巔峰之作[N];大眾科技報;2006年
6 盧慶儒;MPEG4與H.264擁抱HDTV時代來臨[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7 馮華中;LCD色彩表現(xiàn)力因跨越3000∶1而更加絢爛[N];電腦商報;2007年
8 林宗輝;手機照相傳感器技術概觀[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9 周童;恩智浦秀數(shù)字電視新技術[N];計算機世界;2007年
10 大連 馬東;選購液晶電視累并快樂著[N];電子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慶軍;智能圖像處理及其在無線多媒體業(yè)務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04年
2 王保平;基于模糊技術的圖像處理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3 王明祥;獨立分量分析方法及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大學;2005年
4 尚曉清;多尺度分析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5 王麗榮;基于小波變換的目標檢測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楊紅衛(wèi);小麥品質(zhì)分析的信號處理方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7 王舟;基于遠程相關性的圖像處理[D];華南理工大學;1998年
8 陳學軍;無線視頻眼震系統(tǒng)實現(xiàn)及分析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蔡超;基于小波和偏微分方程的圖像處理方法與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劉盛鵬;基于Contourlet變換的圖像稀疏分量分析[D];上海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連靜;基于多尺度融合的圖像邊緣檢測[D];吉林大學;2005年
2 張躍飛;基于稀疏分解的圖像壓縮[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3 彭瑋瑋;視頻壓縮技術及高清數(shù)字電視解碼芯片設計[D];長安大學;2008年
4 王春光;基于小波分析的圖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5 陳爾建;基于變分偏微分方程的圖像處理以及一類能量泛函極小的部分正則性[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6 薛力偉;隨機共振系統(tǒng)的參數(shù)選取與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黃飛;基于DM642的紅外圖像實時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D];浙江大學;2006年
8 尹立杰;基于公鑰模式的數(shù)字圖像信息隱藏技術[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9 周元;基于塊匹配和光流方程的視頻運動信息提取[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孫國鋒;成像激光雷達的噪聲效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16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91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