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抽頭延遲設置與幅相誤差對全雙工射頻自干擾消除的影響
本文選題:無線通信 + 自干擾抵消。 參考:《電子與信息學報》2015年07期
【摘要】:對于多徑自干擾信道場景下同時同頻全雙工(CCFD)無線通信系統(tǒng),考慮射頻域多抽頭自干擾抵消技術,現(xiàn)有研究多集中于實驗驗證,缺少抽頭個數與延遲設置、幅度和相位等參數對自干擾抵消性能的影響分析,不利于工程參數的選取。針對此問題,在已知抽頭個數和延遲設置的情況下,該文給出各個抽頭幅度和相位的求解方法,并推導了幅度和相位誤差對自干擾抵消性能影響的理論表達式。分析與仿真表明,對于特定抽頭個數,當最大抽頭延遲小于自干擾信號主徑延遲時,自干擾抵消值隨著最大抽頭延遲的增加而增加,而當最大抽頭延遲大于約兩倍自干擾信號主徑延遲時,自干擾抵消值隨著最大抽頭延遲的增加而減少;對于特定抽頭延遲范圍,當抽頭個數增加或自干擾信號帶寬減少時,自干擾抵消值隨之變大;對于特定的延遲設置,隨著幅度或相位誤差的增加,自干擾抵消值越來越小。
[Abstract]:For the simultaneous full duplex CCF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multi-track self-interference channel scenario, considering the multi-tap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ology in RF domai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re mostly focused o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lack of tap number and delay set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mplitude and phas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s unfavorable to the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number of tap and the setting of delay are known,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each tap is given, and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effect of amplitude and phase error on the performance of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s derive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when the maximum tap delay is less than the main path delay of the self-interference signal, th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valu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ximum tap delay. When the maximum tap delay is more than twice the main path delay of the self-interference signal, th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valu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ximum tap delay, and for the specific tap delay range, when the tap number increases or the self-interference signal bandwidth decreases, Th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valu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mplitude or phase error,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mplitude or phase error.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干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471108,U1035002/L05,61001087,61101034,61271164,61301154) 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4ZX03003001-002,2012ZX03003010-003,2011ZX03001-006-01) 863計劃項目(2014AA01A704)資助課題
【分類號】:TN91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志亮;羅龍;邵士海;潘文生;沈瑩;唐友喜;;ADC量化對同頻全雙工數字自干擾消除的誤碼率性能分析[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年06期
2 徐強;全欣;潘文生;邵士海;唐友喜;;同時同頻全雙工LTE射頻自干擾抑制能力分析及實驗驗證[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3期
3 王俊;趙宏志;卿朝進;唐友喜;;同時同頻全雙工場景中的射頻域自適應干擾抵消[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俊;趙宏志;卿朝進;唐友喜;;同時同頻全雙工場景中的射頻域自適應干擾抵消[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琳;無線通信中互補序列的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瑤;全雙工通信中基于極化信息處理的自干擾消除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志亮;羅龍;邵士海;潘文生;沈瑩;唐友喜;;ADC量化對同頻全雙工數字自干擾消除的誤碼率性能分析[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年06期
2 史寅科;邱玲;;非理想信道信息下雙向多中繼選擇系統(tǒng)性能分析[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大威,顧亞平,李秀紅,許偉杰;自適應聲干擾抵消系統(tǒng)[J];聲學技術;1996年01期
2 方朝曦;王宗欣;;一種新的混合多徑干擾抵消方法[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3 李峰,潘申富,陸建平;串行干擾抵消器性能分析[J];無線電工程;2005年05期
4 徐定杰;郭少彬;王偉;;多徑信道下一種改進的混合干擾抵消方法的研究[J];宇航學報;2009年03期
5 楊梅;陳陽;;一種改進的并行干擾抵消檢測算法[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8期
6 韋家鼎,葉為文,丁久量;同軸電纜傳送電視的交流干擾抵消器[J];廣播與電視技術;1975年Z1期
7 左朋,陳建榮;微波頻段直接實現(xiàn)的干擾抵消技術[J];空間電子技術;2002年04期
8 任曉亞;宋愛民;;自適應算法在干擾抵消器應用中的比較研究[J];通信技術;2007年12期
9 杜娜;徐大專;;采用比特干擾抵消的低復雜度多用戶空時迭代接收機[J];應用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10 王志永;解靜;劉獻杰;;基于自適應陷波的干擾抵消技術分析[J];計算機與網絡;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梁雙春;;多天線CDMA系統(tǒng)中干擾抵消算法性能分析[A];2004’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陳超;;BLAST結構MMSE檢測方法分析[A];2011年全國通信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趙軍輝;王東明;尤肖虎;馬章勇;;多碼CDMA系統(tǒng)中基于迭代信道估計的并行干擾抵消方法研究[A];2003’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汪瑩;趙春明;姜明;;基于MMSE軟干擾抵消的HARQ大迭代接收機[A];2012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12年
5 王海紅;王欣;;V-BLAST系統(tǒng)中一種低復雜度的列表OSIC檢測算法[A];第十四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郭治;昂志敏;靳紅超;;基于V-BLAST的檢測算法的研究[A];2009全國虛擬儀器大會論文集(二)[C];2009年
7 劉本奇;杜選民;;逆波束形成拖船噪聲抵消[A];2007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成華;寬帶碼分多址系統(tǒng)的并行干擾抵消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2 劉召偉;高速率無線OFDM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干擾抵消技術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司坤;正交頻分復用技術中的信道估計與干擾抵消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張永波;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并行干擾抵消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3 趙彥龍;碼分多址系統(tǒng)并行干擾抵消檢測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張超;部分并行干擾抵消檢測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5 李紹輝;基于并行干擾抵消與天線陣列的多用戶檢測算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5年
6 羅青全;EV-DO迭代干擾抵消的研究和前向鏈路物理層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06年
7 馬瑞芳;CDMA移動通信中干擾抵消多用戶檢測技術[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李小梅;V-BLAST中硬判反饋迭代和檢測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9 金偉;WCDMA下行接收技術研究及基站發(fā)射模塊的硬件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691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86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