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網絡通信論文 >

一種基于軟件通信體系結構的波形組件動態(tài)部署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4-29 08:43

  本文選題:軟件通信體系結構 + 波形組件。 參考:《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4年09期


【摘要】:簡述了軟件無線電波形及波形組件,分析了SCA波形軟件裝配描述文件SAD,提出了一種基于軟件通信體系結構和波形組件管理器的組件動態(tài)部署方法,并設計實現了組件管理器;使用組件管理器為組件的創(chuàng)建和部署提供統一接口,為波形組件的動態(tài)部署操作提供靈活方便的通用接口實現;以寬帶網絡波形為例,在vxWorks下進行了波形組件的部署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滿足SCA波形組件的動態(tài)創(chuàng)建和部署要求,解決了波形組件的創(chuàng)建和部署操作與其它操作夾雜在一起,耦合度高的問題,從而提高了組件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oftware radio wave shape and waveform components, analyzes the SCA waveform software assembly description file, and proposes a dynamic deployment method of th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software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and waveform component manager, and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component manager. The component manager is used to provide a unified interface for component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and to provide a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universal interface for dynamic deployment of waveform components, taking broadband network waveform as an example, the deployment test of waveform components is carried out under vxWor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ynamic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SCA waveform components,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waveform components are intermingl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is high, thus improving the reus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Port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作者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
【分類號】:TN9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秋明;林志堂;楊瑩瑩;林敏;;基于SCA的小型化核心框架研究[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祝陳;趙虎;柯海寧;;雷達信號中頻采樣技術[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錢團結,章曉霞,陳離;軟件無線電技術在數字電視中的應用[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唐睿,陳霞,談振輝;軟件無線電的數字中頻技術在WCDMA基站中的應用[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4 喻黎霞;;軟件無線電中前端數字下變頻的研究[J];辦公自動化;2009年20期

5 王建忠;多相濾波在軟件無線電中的應用[J];兵工自動化;2004年04期

6 陳冒銀;代健美;劉作學;;基于ICS-554的軟件無線電載波同步[J];兵工自動化;2006年09期

7 李秋生;;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總體技術研究[J];兵工自動化;2007年01期

8 韋萍;邵嘯;趙東杰;;基于軟件無線電的中頻頻譜監(jiān)測方法的優(yōu)化[J];兵工自動化;2008年10期

9 周亞飛;趙修斌;胡健生;;接收相參雷達相干檢波改進設計與仿真[J];兵工自動化;2010年10期

10 夏明飛;夏明旗;;數字鑒頻技術在電臺檢測設備中的應用[J];兵工自動化;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濤;陳娟;單洪;;基于DSPBuilder的數字下變頻器FPGA設計[A];2005年“數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馬濤;李東生;;單芯片可重構數字接收機的研究[A];2005年“數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馬濤;李東生;;一種數控振蕩器(NCO)的FPGA實現新方法[A];2005年“數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李志國;王振嶺;;HB濾波器在數字接收機中的應用及實現[A];第二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C];2011年

5 崔素玲;張超;杜會文;杜以濤;;時間門技術在頻譜分析儀中的研究與應用[A];2011下一代自動測試系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月;鄒江威;陳曾平;;寬帶全數字雷達接收機參數設計[A];第十四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9)論文集[C];2009年

7 王磊;郝士琦;戎雁;;基于瞬時特征參數提取的數字通信信號解調[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8 呂卓;侯春萍;侯永宏;;全數字OQPSK解調算法的研究及FPGA實現[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劉欣;林水生;李廣軍;;數字下變頻器中坐標變換模塊的ASIC實現[A];四川省電子學會半導體與集成技術專委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棋;趙軍;李玉柏;;基于DSP和FPGA的數字集群系統終端設計[A];2006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秉法;“北斗二號”民用軟件接收機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文旭;被動雷達導引頭數字信道化接收機研究及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覃嶺;無線電偵測中的陣列處理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肖楊;基于軟件無線電的編碼激勵超聲血流檢測系統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陳廣泉;認知異構無線網絡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6 劉義賢;認知無線電中的頻譜感知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嚴濟鴻;寬帶相控陣雷達波束控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常虹;寬帶偵收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任智源;高峰均比系統中放大器的高效高線性化技術[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10 丁漢清;認知無線電頻譜感知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越;煤礦提升容器激光定位系統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陸智超;全數字MSK調制解調器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王曉光;認知無線電中基于模型的頻譜分配算法[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張瑜;認知無線電中基于循環(huán)譜的信號檢測識別[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金光;EPIRB檢測儀技術方案設計與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王巍;寬帶信道化數字測頻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孫大為;數字化單邊帶水聲語音通信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陳慶華;北斗導航系統時域自適應濾波研究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劉漢章;基于FPGA的中頻數字接收機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劉旭峰;高速高效寬帶數字信道化接收機算法研究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車克南,洪錫軍,劉獻科,張激;一個全特性軟件通信架構核心框架的實現[J];計算機工程;2005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雪蓮;基于軟件通信體系結構的波形應用接口設計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2 趙繼龍;SCA軟件無線電系統軟件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恩;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的體系結構淺析[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劉克麗;舊桃當新符[J];個人電腦;2005年07期

3 張德群;龍建國;;現代作戰(zhàn)實驗仿真體系結構探討[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05年04期

4 榮劍;;云計算及其應用[J];辦公自動化;2012年10期

5 趙會群;孫晶;;網構軟件體系結構代數模型[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3年01期

6 趙建民;;對局域網絡體系結構的探討[J];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1期

7 傅興鋼;RISC體系結構上的編譯時增強并行性代碼重組[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1990年09期

8 蔡衛(wèi)東;新一代計算機信息處理體系結構——客戶機/服務器[J];情報探索;1994年04期

9 李抒彤,陸鑫達;新型商用高性能服務器的體系結構[J];計算機工程;1997年S1期

10 朱虹,馮玉才;一種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體系結構[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199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翠茹;高麗鮮;;元數據集成體系結構的研究[A];2009全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董永貴;董恩生;賈惠波;;生物啟發(fā)儀器的體系結構及實現技術[A];第二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魏晨曦;房鴻瑞;;NASA未來深空測控新概念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4 李海靈;;信息化礦山建設體系結構在嘉樂泉煤礦的應用[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1年

5 甘仞初;謝瑩;曹炳文;;需求驅動的自適應體系結構的知識體系研究[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余亞平;馬秀琴;;國內PACS系統淺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7 李俊超;張占月;甘朝虹;楊欣;;C~4ISR體系結構設計方法研究[A];2013第一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論文集[C];2013年

8 楚旺;錢德沛;;基于體系結構的軟件生產線開發(fā)方法的形式化框架[A];2005年全國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余毅敏;何川;楊青彬;;淺析移動Agent技術及其在TMN管理中的應用優(yōu)勢[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10 陳英武;葛冰峰;熊健;姜江;楊克巍;;基于可執(zhí)行體系結構的體系優(yōu)化設計過程[A];經濟全球化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1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群峰邋李德彪;重視體系結構力的再生[N];中國國防報;2007年

2 ;Power Architecture:不斷滿足新興市場需求[N];中國電子報;2006年

3 ;EA的新回報[N];網絡世界;2005年

4 ;電聯關注面向用戶基于業(yè)務的體系結構[N];人民郵電;2001年

5 中科院計算所 孫凝暉;體系結構—創(chuàng)新的步伐不斷[N];計算機世界;2003年

6 ;王鋼:發(fā)展通用CPU走自主知識產權之路[N];人民政協報;2004年

7 ;網絡體系:促進電信與IP的融合[N];人民郵電;2000年

8 梁懿嫻;美國F5公司推出互聯網控制體系結構[N];國際商報;2001年

9 安燁;企業(yè)門戶的特點及體系結構[N];網絡世界;2001年

10 雷震洲;GENI治理網絡“亞健康”[N];計算機世界;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軍;可執(zhí)行體系結構及DoDAF的可執(zhí)行化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2 李嘉欣;基三體系結構中并行運算的關鍵機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長云;基于體系結構的軟件動態(tài)演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文梅;流體系結構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伍楠;高效能流體系結構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6 樊金斗;高性能路由器中存儲體系結構的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7 高妍妍;ASIP體系結構形式化建模與驗證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8 何義;流體系結構指令管理及系統虛擬化仿真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蔣哲遠;基于Web服務的特定領域軟件體系結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張波濤;片上高性能嵌入式計算—面向軟基帶的應用并行處理模型及體系結構[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偉波;信息系統體系結構中服務產品設計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郝永春;基于排隊理論的軟件體系結構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3年

3 李禮;流體系結構存儲訪問機制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4 高俊;基于體系結構的軟件自適應方法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彭寧;面向MES開放式體系結構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潘加順;城市體系結構與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4年

7 趙毅;Linux集群體系結構[D];青島大學;2009年

8 黃霞輝;基于軟件生產線的體系結構和組裝過程相關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張曉敏;基于體系結構的軟件系統族開發(fā)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王員云;基于J2EE的面向服務體系結構的研究與設計[D];南昌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192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8192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e2d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