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儲能脈沖電源中電容重復利用方案設計及仿真
本文選題:脈沖功率 + 超導儲能; 參考:《電工電能新技術》2014年10期
【摘要】:在基于超導電感-電容混合儲能脈沖電源中,兩個儲能電感比值較大時轉換電容的容量要求也較大,降低了超導儲能的體積優(yōu)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分析了轉換電容對單模塊電路工作特性的影響,提出了多模塊超導電感-電容混合儲能脈沖電源電路共用一個轉換電容支路的設計思路,并以三模塊為例對同時放電和延時放電模式進行了仿真驗證。仿真結果表明:多模塊超導電感-電容混合儲能脈沖電源電路可以共用一個轉換電容支路,兩種放電模式對負載電流脈沖都進行了改進,但同時放電模式進一步降低了超導儲能的優(yōu)勢,而延時放電模式可大幅提高超導儲能的優(yōu)勢。
[Abstract]:In the hybrid energy storage pulse power supply based on superconducting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the capacity of the conversion capacitors is also large when the ratio of the two energy storage inductors is high, which reduces the volume advantage of th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onversion capacitance on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module circuit,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that the multi-module superconducting inductance / 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pulse power supply circuit shares a conversion capacitor branch. Taking three modules as an example, the simultaneous discharge and delayed discharge modes are simulated and verif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module superconducting inductor-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pulse power supply circuit can share one conversion capacitor branch, and the load current pulse is improved by two discharge modes. But at the same time discharge mode further reduces the advantage of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while delay discharge mod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dvantage of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淄博供電公司;高青縣供電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07112)
【分類號】:TN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秀成;王贊基;李軍;;一種用于電磁發(fā)射的電感電容混合型儲能脈沖電源[J];彈道學報;2009年03期
2 李獻;王秋良;劉建華;;直線感應電磁發(fā)射器分析與優(yōu)化[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2期
3 李海濤;朱英偉;邵慧;董亮;嚴仲明;胡基士;王豫;;超導儲能磁體對電感性負載放電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4期
4 李海濤;邵慧;董亮;朱英偉;嚴仲明;王豫;;基于超導儲能型脈沖變壓器的脈沖電源放電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2年01期
5 初祥祥;于歆杰;劉秀成;;三種電感儲能型脈沖電源電氣性能的比較[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2年03期
6 陳楠;唐躍進;魏斌;秦華容;郭芳;任麗;李敬東;潘垣;;脈沖變壓器對超導電感脈沖輸出能量的影響[J];高電壓技術;2009年02期
7 李海濤;王豫;董亮;趙艷雷;王騰;;基于超導儲能電感的meat-grinder脈沖電源[J];高電壓技術;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獻;王秋良;王厚生;劉建華;陳順中;;直線感應線圈推進器仿真與實驗[J];兵工學報;2011年11期
2 李鳳層;雷彬;李治源;;單級感應線圈發(fā)射器仿真方法對比及實驗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1年02期
3 李海濤;邵慧;董亮;朱英偉;嚴仲明;王豫;;基于超導儲能型脈沖變壓器的脈沖電源放電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2年01期
4 李海濤;董亮;邵慧;朱英偉;王豫;;脈沖功率系統(tǒng)儲能型超導脈沖變壓器放電研究[J];低溫與超導;2011年03期
5 李獻;王秋良;王厚生;劉建華;陳順中;;兩段直線感應電磁發(fā)射器實驗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0年11期
6 吳銳;程志;桂志興;李海濤;嚴仲明;王豫;;鈣和鈰二元摻雜對釔鋇銅氧超導體性能的影響[J];低溫物理學報;2012年05期
7 李海濤;董亮;王亮;吳銳;王豫;;多模塊脈沖變壓器并聯(lián)驅動電磁推進系統(tǒng)仿真[J];彈道學報;2012年03期
8 郭芳;黎志;陳楠;;超導電感儲能脈沖輸出電路的模塊化設計及其關鍵問題[J];低溫與超導;2012年10期
9 李海濤;吳銳;嚴仲明;董亮;王豫;;一種電流型超導儲能脈沖變壓器的放電模式[J];低溫物理學報;2013年01期
10 李海濤;王豫;陳維榮;嚴仲明;吳銳;;基于meat-grinder脈沖電源的感應線圈炮發(fā)射性能仿真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郭芳;高溫超導磁懸浮連續(xù)脈沖磁行波電磁發(fā)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朱英偉;多極矩場電磁推進模式研究與系統(tǒng)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章志成;高壓脈沖放電破碎巖石及鉆井裝備研制[D];浙江大學;2013年
4 李海濤;基于超導儲能脈沖變壓器的脈沖電源模式研究與系統(tǒng)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磊;線圈感應型電磁推進系統(tǒng)加速電樞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賈強;電磁軌道炮技術及應用研究[D];中北大學;2012年
3 吳銳;螺線管式超導常導混合脈沖變壓器的設計與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4 王亮;基于Ansoft的Y系感應型驅動線圈優(yōu)化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5 雷進偉;電聲脈沖法測試系統(tǒng)用納秒脈沖源的研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6 潘東紫;脈沖發(fā)電機的自勵磁控制系統(tǒng)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張郁;一種基于低頻補償?shù)拿}沖大電流測試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8 張惠;電磁軌道炮電感梯度的研究和解析計算[D];燕山大學;2013年
9 張軍暉;氣體火花開關放電動態(tài)仿真及實驗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10 趙起;火花隙開關等離子體運行過程的光學干涉診斷[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福昌,李勁,姚宗干;電磁發(fā)射兵器用電容器的選取[J];兵工學報;2003年03期
2 劉秀成;王贊基;李軍;;一種用于電磁發(fā)射的電感電容混合型儲能脈沖電源[J];彈道學報;2009年03期
3 李建輝;劉秀成;王春明;王贊基;;電感儲能型線圈炮系統(tǒng)的建模和參數(shù)優(yōu)化[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7年02期
4 趙純;鄒積巖;何俊佳;李小鵬;;重接式電磁發(fā)射的線圈與發(fā)射體仿真計算[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8年01期
5 李峰;董亮;嚴仲明;肖廣大;閆強華;王豫;;小型超導磁體的快速放電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9年03期
6 李獻;王秋良;劉建華;;直線感應電磁發(fā)射器分析與優(yōu)化[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2期
7 李海濤;朱英偉;邵慧;董亮;嚴仲明;胡基士;王豫;;超導儲能磁體對電感性負載放電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4期
8 孫連華;孫鷂鴻;嚴萍;劉傳譜;李敏堂;孫財新;;重復推進系統(tǒng)中脈沖功率源研制及應用[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4期
9 魏斌;唐躍進;周羽生;李敬東;文遠芳;;MOV在液氮溫區(qū)沖擊響應特性的探討[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2期
10 宋萌;周羽生;唐躍進;魏斌;;電磁發(fā)射用高溫超導空心脈沖變壓器[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羽生;高溫超導脈沖功率應用電磁特性的基礎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二勇;;新型GaAs-(AlGa)As大光腔(LOC)激光器脈沖電源的設計與研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1985年01期
2 江瀅瀾,張琛;電鍍用脈沖電源的微型機實現(xiàn)[J];微型電腦應用;1998年04期
3 穆新華,豆飛進;電加工脈沖電源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設計(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4年03期
4 董華軍;李洪友;吳延清;王仁麗;周錦進;;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電源的設計[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5年12期
5 楊藝;華菊仙;李軍;;美陸軍電熱化學發(fā)射系統(tǒng)[J];國外坦克;2006年11期
6 ;使用JF—40型復式晶體管脈沖電源情況[J];模具工業(yè);1975年01期
7 ;可控硅脈沖電源加工型腔模[J];機械工人.冷加工;1976年06期
8 黃遠良;莫增權;;數(shù)控線切割低損耗脈沖電源探討[J];電加工與模具;1982年01期
9 陳國祥;陸紀培;郭永年;張曉東;;集成電路多波形脈沖電源[J];機械工程師;1988年01期
10 盧金生,顧敏,王紅偉,高辛樹;離子滲氮用脈沖電源的研制[J];江蘇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文強;曹發(fā)和;張昭;張鑒清;;脈沖電源對鎂合金AZ91D陽極氧化的影響[A];2008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呂文波;;VMOS管在線切割機床脈沖電源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3 李啟謙;晏龍輝;;HYNC—50A微機脈沖電源的硬件及接口電路[A];第五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電火花成型加工篇)[C];1986年
4 晏龍輝;李啟謙;;HC—50B微機脈沖電源軟件系統(tǒng)[A];第五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電火花成型加工篇)[C];1986年
5 黃炎;;WPP線切割毫微秒脈沖電源[A];第六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9年
6 王福官;;JMD-3型兩忯路多波形晶體管脈沖電源[A];第五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電火花成型加工篇)[C];1986年
7 葉樹林;劉晉春;;組合式脈沖電源的研制[A];第八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宋博巖;趙萬生;李振波;邢文忠;;用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構成脈沖電源模糊控制器[A];第八屆全國電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9 張祥生;張文輝;張宏祥;;鋁及鋁合金換向脈沖陽極氧化染色工藝研究與生產(chǎn)應用[A];天津市電鍍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10 黃炎;孫旭昶;韋偉;顧圣達;;高速低粗糙度低電極絲損耗的節(jié)能脈沖電源[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第11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專輯[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進;發(fā)展數(shù)控機床的關鍵是提高工藝水平[N];中國建材報;2000年
2 記者黃曉良;甘肅機械集團目標有“四新”[N];中國工業(yè)報;2003年
3 記者黃曉良通訊員馮勃;天傳所調整產(chǎn)品結構求發(fā)展[N];中國機電日報;2002年
4 石山;硬件診室[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5 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張倫 蘇建南;海歸博士開發(fā)新型尾氣凈化器[N];泰州日報;2009年
6 楊靖;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棒的對撞機[N];科技日報;2004年
7 ;飛利浦半導體縮短RFIC開發(fā)時間[N];中國電子報;2000年
8 何波;獲科技人員服務企業(yè)行動項目支持[N];天水日報;2009年
9 記者 李佳 通訊員 范葳;脈沖強磁場實驗樣機在漢研制成功[N];長江日報;2009年
10 記者 葉桂華 通訊員 周根成 劉月青;89項科研成果榮膺市科技進步獎[N];泰州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陽培;射流電鑄快速成型納米晶銅工藝基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2 李小朋;非導電工程陶瓷高效電火花磨削技術及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3 張明;J-TEXT托卡馬克裝置脈沖電源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及運行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趙俊;熱敏元件綜合特性測試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趙玉峰;微弧氧化電流脈沖電源及其負載電氣特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洪友;齒輪的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技術基礎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7 蔣成璽;脈沖強磁場電源系統(tǒng)設計及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胡敏;電脈沖技術在電凝聚法污水處理和微弧氧化領域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8年
9 許建軍;基于Tesla變壓器的高功率電磁脈沖發(fā)生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10 閆鵬;超聲振動輔助磨削—脈沖放電復合加工及其控制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冀震曉;鈦合金電火花加工脈沖電源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羅海林;一種新型高功率脈沖電源的研制[D];武漢大學;2004年
3 閆穎;脈沖電暈等離子體中的N_2(C~3Π_u→B~3Π_g)光譜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4 李春榮;高壓雙窄脈沖電源的設計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唐勇;螺旋錐齒輪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王智超;脈沖半導體激光器光束整形與激勵電源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7 張恩軍;大功率特種脈沖電源控制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4年
8 王堯鋒;高頻脈沖電解開關電源研制及工藝試驗[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房偉;高能脈沖電源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5年
10 于中福;微能可控微細電火花線切割脈沖電源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188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81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