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合成孔徑雷達間歇采樣轉(zhuǎn)發(fā)干擾
本文選題:合成孔徑雷達 + 間歇采樣轉(zhuǎn)發(fā)干擾 ; 參考:《電波科學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針對合成孔徑雷達欺騙干擾過程中雷達參數(shù)偵測困難以及傳統(tǒng)間歇采樣導致假目標滯后的問題,提出一種改進的間歇采樣轉(zhuǎn)發(fā)方式,通過對采樣存儲的信號進行處理,根據(jù)線性調(diào)頻信號延遲與頻率偏移耦合的特征達到假目標串前移的效果,從而有效保護干擾機附近區(qū)域的場景目標.定量分析了假目標位置與信號處理階數(shù)和延遲量的關(guān)系,仿真給出了不同參數(shù)情況下假目標串的干擾效果.改進方法在保留了間歇采樣所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解決了假目標滯后的問題,同時也隱藏了傳統(tǒng)移頻干擾會導致中心頻率偏移的特征,并且所形成假目標的位置與雷達信號調(diào)頻斜率無關(guān),適用于雷達脈間調(diào)頻斜率捷變的情況.
[Abstract]:Aiming at the difficulty of radar parameter de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eception jamming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intermittent sampling leads to false target lagging, an improved intermittent sampling and forward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ocess the sampled and stored signals.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 of LFM signal delay and frequency offset, the pseudo-target string can be moved forward,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cene target in the area near the jamm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lse target posi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order and delay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jamming effect of false target string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is given by simulation. The improved method not only preserves all the advantages of intermittent sampling,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false target lag, and conceals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shift interference will lead to center frequency offse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alse target is independent of the frequency modulation slope of radar signal,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ase of frequency modulation slope agility between radar pulses.
【作者單位】: 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部預(yù)研基金(9140A07010713BQ02025;CASC04-02)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132191100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61302188)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BK20131005)
【分類號】:TN9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德峰;高梅國;傅雄軍;江長勇;;參數(shù)偵測誤差對SAR欺騙干擾的影響[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7期
2 朱燕;趙國慶;;距離目標像欺騙干擾的效果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3 張新相;吳鐵平;陳天麒;;隨機信號雷達抗干擾性能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08年01期
4 王玉軍;趙國慶;;對LFM雷達的N階SSC盲移頻干擾算法[J];電路與系統(tǒng)學報;2011年04期
5 朱良;曹鵬;禹衛(wèi)東;;基于移頻干擾的成像算法抗干擾性能分析[J];電子學報;2011年S1期
6 趙博;楊軍;孫光才;周峰;保錚;;一種虛假大場景SAR快速轉(zhuǎn)發(fā)式欺騙干擾方法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2年04期
7 林曉烘;劉培國;薛國義;;脈沖重復(fù)間隔測量誤差對SAR欺騙干擾成像的影響[J];宇航學報;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哲帥;吳漢平;;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Radar Decoy[J];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2012年01期
2 劉忠;王雪松;劉建成;王國玉;肖順平;;基于數(shù)字射頻存儲器的間歇采樣重復(fù)轉(zhuǎn)發(fā)干擾[J];兵工學報;2008年04期
3 劉國滿;鄭坤;高梅國;;一種欺騙式SAR干擾信號發(fā)生器的設(shè)計與實現(xiàn)[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朱守保;羅強;童創(chuàng)明;;SAR虛假圖像干擾信號快速生成方法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5 廖輝榮;李國林;;機載自衛(wèi)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對引信信號偵察的作用評估[J];電訊技術(shù);2011年03期
6 張新相;吳鐵平;陳天麒;;隨機信號雷達抗干擾性能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08年01期
7 黎薇萍;陶海紅;廖桂生;倪亮;陳瑞;;抗干擾多波形優(yōu)化設(shè)計技術(shù)[J];電波科學學報;2010年05期
8 曾祥能;張永順;何峰;董臻;;相位編碼信號的綜合旁瓣能量改善技術(shù)[J];電波科學學報;2012年01期
9 武昕;李澍;劉暢;王巖飛;;基于特征參數(shù)的隨機噪聲雷達相關(guān)輸出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10 朱守保;羅強;童創(chuàng)明;;SAR圖像欺騙干擾方法研究[J];電光與控制;201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志勇;付耀文;黎湘;;實時SAR欺騙干擾系統(tǒng)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shù)年會(CCSP-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艷麗;彈道導彈雷達跟蹤與識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7年
2 李江源;高分辨SAR干擾機理與高效干擾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3 吳曉芳;SAR-GMTI運動調(diào)制干擾技術(shù)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4 劉立東;混沌信號處理及其在雷達中的應(yīng)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王玉軍;線性調(diào)頻雷達干擾新技術(shù)及數(shù)字干擾合成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張煜;對逆合成孔徑雷達干擾技術(shù)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黎薇萍;多發(fā)射認知雷達的波形優(yōu)化設(shè)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8 何密;同時極化測量體制雷達的校準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9 黃瑯,
本文編號:17985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79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