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稱W態(tài)和身份認證的安全量子通信協(xié)議
本文選題:量子密碼 + 量子通信; 參考:《計算機應用》2014年02期
【摘要】:由于W態(tài)糾纏的強魯棒性,它被認為是更適用于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安全通信的信息載體。針對4粒子W態(tài)或3粒子非對稱W態(tài)量子直接通信效率低下或物理實現(xiàn)困難等缺陷,利用3粒子對稱W態(tài)和量子身份認證機制,提出了一種新的確定型安全量子通信協(xié)議。該協(xié)議由認證碼生成、量子態(tài)準備、量子態(tài)分發(fā)、安全檢測與身份認證和消息通信五階段組成,通信雙方只需進行兩粒子Bell基、單粒子Z基或X基測量,通信效率也有所提高,即1個3粒子W態(tài)傳輸1經(jīng)典比特信息。安全分析證明該協(xié)議能有效抵抗各類竊聽者Eve攻擊和偽裝攻擊,具有較好的安全特性。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trong robustness of W state entanglement,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re suitable information carrier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quantum secure communication. A new secure quantu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ree-particle symmetric W state and the quantum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four-particle W state or the 3-particle asymmetric W state quantum direct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or the difficulty of physical realization. The protocol consists of five stages: authentication code generation, quantum state preparation, quantum state distribution, security detectio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message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only two particle Bell basis, single particle Z basis or X base measurement. That is, a 3-particle W state transmits 1 classical bi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tocol can effectively resist various eavesdroppers' Eve attacks and camouflage attacks, and has better security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網(wǎng)絡(luò)監(jiān)控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103235,61170321,61373016,61373131) 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shè)工程資助項目(PAPD)
【分類號】:TN918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朝;劉建偉;劉瀟;尚濤;;A Novel Deterministic Secure Quantum Communication Scheme with Einstein Podolsky Rosen Pairs and Single Photon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3年10期
2 聶義友;徐瑋;章勤男;李淵華;桑明煌;;基于五粒子團簇態(tài)的可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J];光子學報;2014年01期
3 CHANG Yan;XU ChunXiang;ZHANG ShiBin;YAN LiLi;;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ith single photon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36期
4 李先忠;何國田;張欣;;基于四粒子團簇態(tài)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xié)議仿真[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12期
5 許楠;胡占寧;連文娟;;基于非最大糾纏態(tài)的雙向量子通信協(xié)議[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6 盛宇波;周瀾;;Efficient electronic entanglement concentration assisted by single mobile electrons[J];Chinese Physics B;2013年11期
7 昌燕;許春香;張仕斌;閆麗麗;;Quantum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ith a quantum one-time pad[J];Chinese Physics B;201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曉慧;多用戶量子通信方案及協(xié)議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2 易運暉;單光子量子安全通信技術(shù)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章勤男;基于團簇態(tài)的量子安全通信[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源源;;量子通信技術(shù)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應用[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1年02期
2 王鵬,劉勇奎;量子密碼技術(shù)[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趙楠;閆毅;裴昌幸;;水下量子通信的研究[J];現(xiàn)代電子技術(shù);2008年07期
4 平生;量子通信系統(tǒng)設(shè)想[J];國外科技動態(tài);1994年05期
5 鐘可君,唐志列,盧非,李凌燕;量子通信的研究進展和發(fā)展前景[J];光電子技術(shù)與信息;2004年06期
6 蘇曉琴,郭光燦;量子通信及其進展[J];運城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新華;;量子通信走進人們?nèi)粘I頪J];軍民兩用技術(shù)與產(chǎn)品;2009年06期
8 王靜端;量子通信的發(fā)展前景[J];半導體光電;2002年01期
9 ;量子與量子通信[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shù);2010年06期
10 王靜端;正在開發(fā)的量子通信[J];電子技術(shù);200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元;馮世棟;;量子通信技術(shù)及其軍事應用分析[A];2010通信理論與技術(shù)新發(fā)展——第十五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朱甫臣;;關(guān)于量子密碼研究的幾點個人觀點[A];第十一屆保密通信與信息安全現(xiàn)狀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閆玲博;;淺談量子密碼技術(shù)在軍事通信上的應用[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郭迎;何廣強;熊錦;曾貴華;;量子糾錯碼及其在量子通信中的應用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薛鵬;韓超;喻擘;林秀敏;郭光燦;;利用光學腔中的原子實現(xiàn)糾纏制備與量子通信[A];第十一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趙寶奎;鄧富國;周宏余;;高效穩(wěn)定的DPS-QKD方案[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劉亞寧;陳濤;;生物光子發(fā)射和信息傳遞[A];第八屆全國發(fā)光分析暨動力學分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李熙涵;鄧富國;周宏余;;聯(lián)合噪聲下的光量子態(tài)保真?zhèn)鬏斉c量子通信[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彭建;馮雪冬;高慧敏;楊伯君;于麗;;應用于量子通信中的1.55μm波段光孤子脈沖源的研制[A];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劍;史保森;江云坤;范曉峰;郭光燦;;非破壞性的偶數(shù)粒子GHZ糾纏態(tài)識別方案[A];第九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摘要集(Ⅱ)[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路;我國量子通信研究取得新進展[N];人民郵電;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學珍;量子密碼 可以保護你我網(wǎng)絡(luò)信息[N];中國婦女報;2011年
3 馮騫 本報特約通訊員 陳楓;量子通信:劃時代的嶄新技術(shù)[N];解放軍報;2011年
4 記者 李陳續(xù) 通訊員 楊保國;量子通信走進日常生活[N];光明日報;2009年
5 ;中科大建成世界首個全通型量子通信網(wǎng)絡(luò)[N];網(wǎng)絡(luò)世界;2009年
6 記者 黃X;量子通信也可能被無痕竊聽[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記者 劉莉;第九次中國科協(xié)論壇聚焦量子密碼[N];科技日報;2010年
8 吳海菁;量子密碼:終結(jié)黑客夢想[N];電腦報;2004年
9 耿熹;陳增兵:不會遭竊的量子通信[N];北京科技報;2008年
10 ;中國率先建起量子通信網(wǎng)[N];計算機世界;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麗珍;自由空間量子通信中偏振光子傳輸和操控的理論與模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權(quán)東曉;量子通信協(xié)議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沈奇;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時間測量技術(shù)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3年
4 陳杰;實用化量子通信系統(tǒng)及其關(guān)鍵技術(shù)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鄧富國;量子通信理論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6 楊彬;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技術(shù)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3年
7 金賢敏;遠程量子通信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8年
8 銀振強;量子密碼與量子中繼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9 閻毅;自由空間量子通信若干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10 張陽;光纖量子密碼實驗和實用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s,
本文編號:1791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79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