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纖維加熱光纜的砂性土滲流場C-DTS分布式監(jiān)測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砂性土 + 滲流場 ; 參考:《巖土力學》2015年02期
【摘要】:巖土體中滲流場的監(jiān)測是巖土工程防災減災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在總結已有監(jiān)測方法優(yōu)缺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滲流場碳纖維加熱光纜的分布式溫度光纖感測技術(簡稱C-DTS);介紹了該方法的監(jiān)測原理;提出了溫度特征值(tT)的概念;設計了砂性土滲流模擬裝置,并對砂性土中不同滲流速率下的滲流場進行了室內試驗。通過試驗確定了tT與滲流速率(V)之間存在線性關系;證明了碳纖維加熱光纜能夠有效地提高DTS監(jiān)測的敏感性,可實現(xiàn)滲流速率的分布式監(jiān)測。對該方法應用于工程實踐還需要開展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分析。
[Abstract]:The monitoring of seepage field in rock and soil is an essential basic work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monitoring methods, a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fiber sensing technique (C-DTS) for fiber optic cable heating in seepage field (C-DTS) is proposed, the monitoring principle of this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ncept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value (TT) is put forward.A seepage simulation device for sandy soil was designed, and the seepage field in sand soil with different seepage rates was tested in laboratory.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 T and seepage rate V) is determined by experiments, and it is proved that carbon fiber heating cab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DTS monitoring and realize the distributed monitoring of seepage rate.The research work needed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analyzed.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蘇州南智傳感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No.2011CB710605)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No.2012BAK10B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o.41230636)
【分類號】:TN8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韓永溫;郝文杰;張林行;張曉飛;呂中虎;;基于拉曼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tǒng)研究[J];半導體光電;2013年02期
2 劉國強;劉國良;;滲流現(xiàn)象與滲流量觀測[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3 朱萍玉;Luc Thévenaz;冷元寶;周楊;;基于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堤壩滲流模擬系統(tǒng)設計(英文)[J];儀器儀表學報;2007年03期
4 董海洲,陳建生;利用溫度示蹤方法探測基坑滲漏[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12期
5 劉長吉;陳建生;陳亮;白蘭蘭;李軍華;;庫壩區(qū)地下水滲流場模式識別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金珍;周平根;馬麥寧;陳峰;董穎;鐘沛林;;用地電阻率探測和監(jiān)測滑坡體實驗[J];地震學報;2008年03期
2 安金珍;周平根;馬麥寧;陳峰;董穎;鐘沛林;;Experiments on exploring and monitoring landslip-mass using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observations[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8年03期
3 陳植華;孫璐;龔星;;馬坑鐵礦疏干條件下地下水溫度場特征及其指示意義[J];地質科技情報;2012年05期
4 馬瑞;董啟明;孫自永;鄭春苗;;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溫度示蹤與模擬研究進展[J];地質科技情報;2013年02期
5 張輝;楊天春;;堤壩隱患無損探測研究應用進展[J];大壩與安全;2013年01期
6 余鵬;段紹輝;周正仙;田杰;劉小燕;;光纖傳感技術在電力電纜中的研究進展[J];光通信技術;2013年11期
7 仝芳軒;夏泳;杜科;張生生;;基于喇曼散射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研究[J];光通信技術;2014年03期
8 姚紀華;宋漢周;羅仕軍;吳志偉;劉薇薇;;綜合示蹤法在巖溶水庫滲漏探測中的應用[J];工程勘察;2014年05期
9 黃平華;韓素敏;;礦井底板破碎帶溫度場模型推導及模擬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4年03期
10 王乃民;孫謙;李紅;婁雅瓊;;基于分布式光纖測溫技術的LNG泄漏監(jiān)測系統(tǒng)[J];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江;張少杰;劉浩吾;;熱脈沖法監(jiān)測土壩集中滲漏的數(shù)值仿真[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趙云非;;城市地鐵深基坑施工滲漏水事故預防討論[A];2012年中鐵隧道集團低碳環(huán)保優(yōu)質工程修建技術專題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新建;堤壩集中滲漏溫度場探測模型及數(shù)值實驗[D];河海大學;2006年
2 武君;尾礦壩化學淤堵機理與過程模擬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唐世斌;混凝土溫濕型裂縫開裂過程細觀數(shù)值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王玉玲;重金屬污染場地電阻率法檢測數(shù)值模擬及反演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5 費維水;尾礦壩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艷梅;大壩滲漏傳熱模型分析與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2 白蘭蘭;裂隙巖體熱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王少力;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土壩形變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4 蔣桂林;土壩形變監(jiān)測中光纖傳感裝置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5 馬池香;尾礦壩滲流場分析及其水土交互作用機理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6 徐翔宇;基于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技術的滲漏監(jiān)測方法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王亞軍;土巖組合地區(qū)深基坑內支撐支護體系數(shù)值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8 張賀超;砂土介質中微生物誘導封堵技術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9 何茂強;屋面雨水回灌巖溶含水層初步試驗研究[D];濟南大學;2012年
10 李鵬飛;基于流場擬合法的基坑滲漏探測儀設計[D];吉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端有,陳鵬霄,王志旺;溫度示蹤法滲流監(jiān)測技術在長江堤防滲流監(jiān)測中的應用初探[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0年S1期
2 陳建生,董海洲,凡哲超,陳亮;示蹤法對小浪底壩區(qū)繞壩滲漏通道的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4年02期
3 張發(fā)旺,王貴玲,侯新偉,李建華,李玉靜;地下水循環(huán)對圍巖溫度場的影響及地熱資源形成分析——以平頂山礦區(qū)為例[J];地球學報;2000年02期
4 汪集e,熊怜熪E粕倥,
本文編號:1738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73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