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802.11n與ZigBee共存:子載波置零多輸入多輸出物理層模型

發(fā)布時間:2018-03-29 05:23

  本文選題:多輸入多輸出 切入點:Zig 出處:《計算機應用》2014年12期


【摘要】:針對802.11n與Zig Bee共享ISM頻段造成的Wi Fi與Zig Bee信道重疊,進而導致網(wǎng)絡間相互干擾使得網(wǎng)絡性能下降,以及當前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避免(CSMA/CA)可能導致的頻譜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問題,提出一個采用子載波置零技術(shù)的2×2非相干多輸入多輸出(MIMO)物理層模型。該模型中,為了避免共信道干擾,Wi Fi發(fā)送端在發(fā)送數(shù)據(jù)前首先對其當前使用的信道中可能存在的Zig Bee信號進行檢測,若檢測到Zig Bee信號則對已被占用的頻譜對應的子載波置零,使用余下頻譜不重疊子載波進行通信。接收端對發(fā)送端使用的子載波進行識別,并完成后續(xù)工作。通過使Wi Fi與Zig Bee信號頻譜分離來消除信號間干擾,解決兩者共存問題,實現(xiàn)Wi Fi與Zig Bee數(shù)據(jù)并行傳輸。在由GNURadio/USRP軟件無線電設備和Zig Bee節(jié)點搭建的實驗床上進行的實驗結(jié)果表明,采用子載波置零技術(shù)的2×2非相干MIMO可以獲得全帶寬發(fā)送狀態(tài)下50%~70%的吞吐量,同時在數(shù)據(jù)并行傳輸過程中Zig Bee的正確收包百分比達到90%以上。
[Abstract]:In view of the overlap of Wi-Fi and Zig Bee channel caused by 802.11n and Zig Bee sharing ISM band,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is degraded by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networks.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low spectrum resource utilization caused by current carrier listening multiplexing access /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 / CAA), a 2 脳 2 incoherent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M) physical layer model using subcarrier zeroing technique is proposed. In this model, a 2 脳 2 incoherent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O) physical layer model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void the co-channel interference, the Wi Fi transmitter detects the Zig Bee signal which may exist in the channel it is currently using before transmitting the data, and if the Zig Bee signal is detected, it sets zero to the subcarrier corresponding to the occupied spectrum. The receiver identifies the sub-carriers used by the transmitter and completes the follow-up work.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signals is eliminated and the problem of coexistence of the two is solved by separating the spectrum of the Wi Fi signal from the Zig Bee signal. The parallel transmission of Wi Fi and Zig Bee data is real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experimental bed built by GNURadio/USRP software radio equipment and Zig Bee node show that, The 2 脳 2 incoherent MIMO with subcarrier zeroing technique can achieve 50% throughput in the state of full bandwidth transmission, and the correct packet rate of Zig Bee in the process of data parallel transmission is more than 90%.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0172063)
【分類號】:TN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德鑫,馮大政,趙夢;利用高階累積量的盲多輸入多輸出系統(tǒng)辨識[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shù);2005年11期

2 朱秋明;徐大專;羅艷強;陳小敏;;多輸入多輸出信道空域相關性評估簡化模型[J];電波科學學報;2011年02期

3 李相如;張昭;王小謨;;集中式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等效陣列增益推導[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4 王文胤;程智謀;;認知的協(xié)同多輸入多輸出通信[J];通信電源技術(shù);2013年06期

5 譚麗麗,韋崗;多輸入多輸出盲解卷問題的最大熵解法[J];電子學報;2000年01期

6 鄭武;張海濱;宋文濤;羅漢文;;多輸入多輸出無線系統(tǒng)的迭代可配置樹型搜索檢測[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7 王燕;薛小瑋;弓樹宏;吳振森;;降雨環(huán)境中多輸入多輸出地-衛(wèi)信道相關性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3年04期

8 董瑞翔;多輸入多輸出系統(tǒng)辨識在高爐中的應用[J];冶金自動化;1984年01期

9 張軼;任清華;褚振勇;;多輸入多輸出變換域通信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2年07期

10 朱幼蓮;基于立方擴展法的多輸入多輸出邏輯綜合算法的實現(xiàn)[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芮賢義;;干擾受限環(huán)境下多輸入多輸出-最大比合并系統(tǒng)的容量和誤符號率分析[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2 張俊玉;;多輸入多輸出線性系統(tǒng)的盲辨識[A];第二十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C];2001年

3 畢慶琪;蘇為洲;;多輸入多輸出有限脈沖響應系統(tǒng)的信號功率譜分析和相應的盲辨識方法[A];中南六。▍^(qū))自動化學會第24屆學術(shù)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陳性敏;陳翰馥;;多輸入多輸出Hammerstein系統(tǒng)的遞推辨識[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吳朝木;;單片機在編碼器設計中的應用[A];第十六屆電工理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WLAN技術(shù)取得突破[N];計算機世界;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玲;多輸入多輸出探地雷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珊珊;無線多輸入多輸出系統(tǒng)關鍵技術(shù)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2 徐浩;多輸入多輸出沖擊振動試驗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3 鄭飛;多輸入多輸出通信系統(tǒng)智能檢測技術(shù)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游青松;多輸入多輸出的建模與系統(tǒng)容量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劉良玉;多輸入多輸出頻域模型參數(shù)識別[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6 叢文;隨機非線性多輸入多輸出時滯系統(tǒng)的自適應神經(jīng)網(wǎng)絡控制[D];青島大學;2014年

7 吳吉平;多輸入多輸出頻域正交多項式模態(tài)參數(shù)識別方法[D];中南大學;2002年

8 楊巍;多輸入多輸出正弦掃頻試驗控制方法研究與實現(xiàn)[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9 張奇;多輸入多輸出(MIMO)編碼技術(sh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張殿寶;高速環(huán)境下多輸入多輸出(MIMO)信道模型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797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6797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998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