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廣義旁瓣相消的機載雷達抗密集轉發(fā)式干擾方法
本文關鍵詞:基于廣義旁瓣相消的機載雷達抗密集轉發(fā)式干擾方法 出處:《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機載雷達 抗轉發(fā)式干擾 廣義旁瓣相消(GSC) 輔助通道 訓練樣本
【摘要】:密集轉發(fā)式干擾不僅會引起雷達虛警,而且會抬高其附近單元的恒虛警率檢測門限進而導致目標檢測性能下降。另外,它還會污染空時自適應處理的訓練樣本,導致雜波抑制性能下降。針對這些問題,該文提出一種機載雷達抗密集轉發(fā)式干擾算法。該算法首先估計干擾方向,然后用廣義旁瓣相消技術在空域濾除干擾。廣義旁瓣相消中的輔助通道為指向干擾方向的和波束,而其協(xié)方差矩陣則利用清晰區(qū)中挑選的干擾樣本估計得到。該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密集轉發(fā)式干擾,減少由其引起的虛警,改善雷達目標檢測性能,同時該算法還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的優(yōu)點。實驗結果驗證了該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dense forward jamming not only causes radar false alarm, but also raises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of CFAR in the nearby unit, which 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arget detection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it also pollutes the training samples of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clutter suppression is degraded.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nti-jamming algorithm for airborne radar, which first estimates the jamming direction. Then the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filter the interference in the spatial domain. The auxiliary channel in the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ation is a sum beam pointing to the interference direction. The covariance matrix is estimated by the interference samples selected in the clear region.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dense forward jamming, reduce the false alarm caused by it,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adar target de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lgorith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372133,61101241)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K5051102008)資助課題
【分類號】:TN974
【正文快照】: 1引言隨著電子戰(zhàn)技術和裝備的發(fā)展,機載雷達面臨的電磁環(huán)境日益復雜,它不僅受地面(海面)雜波的影響,而且還面臨著干擾的威脅[1]�;跀底稚漕l存儲器的干擾機可以將捕獲到的雷達信號進行延時或頻移,產生具有距離欺騙、速度欺騙等特性的轉發(fā)式干擾[2-4]。轉發(fā)式干擾會引起虛警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穎,施龍飛,陳明輝,趙鋒,王雪松;密集干擾環(huán)境下相控陣雷達資源管理優(yōu)化研究[J];電子學報;2005年06期
2 鄧云凱;鄭遠;胡英輝;;合成孔徑雷達轉發(fā)式干擾分析[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0年01期
3 楊建宇;;雷達技術發(fā)展規(guī)律和宏觀趨勢分析[J];雷達學報;2012年01期
4 劉永才;王偉;潘小義;代大海;;基于延遲-移頻的SAR有源欺騙干擾有效區(qū)域研究[J];雷達學報;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博;楊軍;孫光才;周峰;保錚;;一種虛假大場景SAR快速轉發(fā)式欺騙干擾方法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2年04期
2 趙艷麗;周穎;王雪松;羅佳;王國玉;;基于動力學模型的有源假目標鑒別方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3 馬孝尊;柏仲干;朱震;謝虹;;SAR轉發(fā)式相參干擾效果分析[J];電光與控制;2013年02期
4 林文海;;應用于雷達TR組件微組裝中的氣相清洗技術[J];電子與封裝;2013年08期
5 田超;文樹梁;;基于非均勻FFT的長時間相參積累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6期
6 王曙曜;楚曉亮;徐坤;王劍;周濤;魏開進;;OS081H高頻地波雷達系統(tǒng)海面風向反演實驗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6期
7 文才;王彤;吳億鋒;吳建新;;極化-空域聯(lián)合抗機載雷達欺騙式主瓣干擾[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7期
8 肖懷鐵;劉康;范紅旗;;量子雷達及其目標探測性能綜述[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9 同亞龍;王彤;代保全;吳建新;;一種抗密集欺騙式干擾的機載雷達動目標檢測方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5年03期
10 陳明輝,于玉鵬,錢曉俊,王雪松;基于仿真的多假目標干擾對相控陣雷達干擾效果研究[J];雷達與對抗;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范晉祥;楊建宇;;軍用紅外成像探測跟蹤技術發(fā)展趨勢與新技術研究進展[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艷麗;彈道導彈雷達跟蹤與識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2 鑒福升;基于等離子體反射面天線的雷達基本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3 朱燕;SAR-GMTI雷達干擾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劉陽;基于微動特性的SAR干擾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5 柴守剛;運動目標分布式雷達成像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6 張倩;伺服轉臺的非線性建模方法與控制策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7 田靜;雷達機動目標長時間積累信號處理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奔月;正交編碼信號的優(yōu)化設計及脈沖壓縮預處理的工程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趙飛軍;衛(wèi)星通信轉發(fā)式干擾系統(tǒng)中的非線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3 倪亮;信號多載頻移頻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馮林高;數字陣列雷達DBF處理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5 侯澤欣;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資源調度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艦船研究院;2013年
6 石韻;基于嵌入式系統(tǒng)的雷達顯控終端設計與實現(xiàn)[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7 馮展鷹;雷達精密構件擴散焊接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8 易麗;基于改進Morlet小波的雷達信號脈內特征提取算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馬興;基于FPGA沖擊脈沖探地雷達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10 范婷婷;基于時頻分析的雙基地MIMO雷達目標定位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二可;譚懷英;郭建明;;美國導彈防御地基雷達的發(fā)展現(xiàn)狀[J];兵器知識;2010年02期
2 甘榮兵,王建國;改進的對星載SAR的應答式欺騙干擾[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孫云輝,陳永光,焦遜;星載SAR應答式欺騙干擾研究[J];電子對抗技術;2004年02期
4 張伯彥,,蔡慶宇;相控陣雷達的自適應調度和多目標數據處理技術[J];電子學報;1997年09期
5 徐斌,楊晨陽,李少洪,毛士藝;相控陣雷達的最優(yōu)分區(qū)搜索算法[J];電子學報;2000年12期
6 王盛利,于立,倪晉鱗,張光義;合成孔徑雷達的有源欺騙干擾方法研究[J];電子學報;2003年12期
7 周蔭清,徐華平,陳杰;分布式小衛(wèi)星合成孔徑雷達研究進展[J];電子學報;2003年S1期
8 周穎,王雪松,王國玉,李永禎,肖順平;相控陣雷達最優(yōu)波位編排的邊界約束算法研究[J];電子學報;2004年06期
9 周萬幸;;天波超視距雷達發(fā)展綜述[J];電子學報;2011年06期
10 吳一戎;洪文;王彥平;;極化干涉SAR的研究現(xiàn)狀與啟示[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小義;王偉;張文明;;線性調頻脈沖壓縮雷達假目標干擾[A];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先明;機載雷達試飛中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J];現(xiàn)代雷達;2001年S1期
2 常軍;機載雷達目標的大地坐標定位[J];電訊技術;2003年02期
3 李教,敬忠良,王安,何姣娜;機載雷達的基本效能模型[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3年03期
4 劉烽,毛繼志,許家棟;一種新型的機載雷達射頻仿真系統(tǒng)設計方案[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3年06期
5 賴真琴;機載雷達多目標軟件仿真[J];電訊技術;2004年02期
6 曹劍,張雄文;國外海軍機載雷達的發(fā)展概況[J];電子科學技術評論;2005年01期
7 張雪蓮;;論俄羅斯與印度在機載雷達領域的軍技合作[J];現(xiàn)代雷達;2007年03期
8 鄭景嵩;高曉光;李波;;基于典型態(tài)勢的機載雷達功能仿真[J];計算機仿真;2008年06期
9 李棟;王克軍;方偉奇;;直升機載雷達振動沖擊環(huán)境適應性分析與設計探討[J];火控雷達技術;2010年04期
10 張亮;殷切;韓海峰;;機載雷達氣象方式的降雨補償方法設計與實現(xiàn)[J];現(xiàn)代雷達;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烽;毛繼志;許家棟;;一種新型的機載雷達射頻仿真系統(tǒng)設計方案[A];第十二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張海燕;;機載雷達大系統(tǒng)的開發(fā)[A];四川省電子學會雷達與火控、電子線路與系統(tǒng)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1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張海燕;;我國機載雷達需走跨越式發(fā)展道路[A];四川省電子學會雷達與火控、電子線路與系統(tǒng)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1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陳兆軍;丁慶賢;吳俊偉;;沿海氣候環(huán)境對機載雷達設備的影響和維護[A];2011航空維修理論研究及技術發(fā)展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5 劉曉春;;高性能機載雷達罩電性能優(yōu)化設計方法[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6 嚴諾;;某機載雷達天線吊艙結構設計及力學分析[A];2005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韓志鋼;唐堯;段芳芳;牟聰;;直升機載雷達對地目標跟蹤濾波研究[A];2011年通信與信息技術新進展——第八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許光運;丁慶賢;;淺談戰(zhàn)時閘門是航空機載雷達對抗技術[A];2011航空維修理論研究及技術發(fā)展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9 鞠金山;;某機載雷達的電源組件防護技術[A];第四屆電子產品防護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南濤;;抗靜電涂料體系在機載雷達罩表面的防護技術[A];2010第十五屆可靠性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魏剛 劉江平 ;“空中鷹眼”:機載雷達[N];解放軍報;2003年
2 記者 田學科;以開發(fā)新一代機載雷達預警接收機[N];科技日報;2006年
3 記者承京;六○七所加快實施全面整合步伐[N];中國航空報;2003年
4 陸凌期;六○七所新型雷達無故障通過定型試飛[N];中國航空報;2003年
5 朱明輝 孟月民;我省機載雷達技術國內領先[N];安徽日報;2004年
6 張建 張坤;初曉軍擦亮海天“千里眼”[N];解放軍報;2004年
7 記者 王艷紅;隱形飛機不隱[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8 王建云;蘇-34戰(zhàn)機有多少難言之隱?[N];中國國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范西昆;機載雷達空時自適應處理算法及其實時實現(xiàn)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2 薛巍;基于DPCA的機載雷達主雜波自適應抑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3 胡文琳;機載雷達恒虛警率檢測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4 唐斌;機載雷達Krylov子空間STAP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麗娟;雙基地機載雷達雜波抑制技術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2 史永奇;現(xiàn)代機載雷達系統(tǒng)信息融合算法的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唐政;目標特性和噪聲干擾對機載雷達探測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阮鋒;機載雷達環(huán)境仿真與動目標檢測[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5 劉健;機載雷達通用自動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6 劉寶光;機載雷達目標模擬與系統(tǒng)仿真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7 田北京;機載雷達空時自適應信號處理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8 韓偉;機載雷達空時自適應處理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鄭昱;機載雷達常規(guī)地圖的信號處理方法研究和系統(tǒng)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10 辛明;新一代小型機載雷達顯示終端的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412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41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