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導體激光器的激光通信鏈路光功率衰減建模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半導體激光器的激光通信鏈路光功率衰減建模分析
【摘要】:應用于兩棲車輛平臺的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通信距離短,具有體積小、功耗低,不使用穩(wěn)定伺服系統(tǒng)的要求。首先分析近紅外光在海平面上傳輸?shù)闹饕p,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鏈路光功率幾何衰減模型,推導出在特定條件下,接收光功率與接收光軸偏離發(fā)射光軸距離、傾斜角以及光源發(fā)散角的關系。最后,應用MATLAB進行了仿真計算,得出光通信距離為100m、300m和500m的最優(yōu)發(fā)散角分別為24°、8°和5°,即此發(fā)散角下接收光學系統(tǒng)的光功率為閾值時,可偏離光軸距離達到最大。
【作者單位】: 海軍工程大學兵器工程系;中國人民解放軍73106部隊;
【分類號】:TN248.4;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激光因其獨特的性質,已經(jīng)在激光通信、激光測距、激光制導和激光雷達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1]。激光通信與通常的無線電通信相比較,其主要優(yōu)點是通信速率高和保密性好,是無線電通信在強干擾下的重要補充方式,可在無線電靜默時保障通信暢通。大型艦船上的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晗平;紅外輻射大氣透過率的工程理論計算方法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1998年04期
2 黃紅梅;許錄平;王勇;張華;;QPS信號在大氣空間中的衰減特性分析[J];宇航學報;2012年07期
3 強希文,張輝,屠琴芬,袁仁峰,李鐘敏;激光雷達信號大氣衰減效應[J];應用光學;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開宏;激光檢測傳感器的設計與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2 鄧華秋;龍青云;許捷翰;;高斯光束在光纖間的透鏡耦合[J];半導體光電;2006年05期
3 馬麗娜;胡永明;胡正良;孟洲;;分布布拉格反射式光纖激光器的單縱模設計[J];半導體光電;2008年02期
4 王品紅;田坤;;5×5陣列光互連傳輸?shù)哪M計算[J];半導體光電;2008年03期
5 劉秉琦;周斌;張瑜;;利用介質膜高反鏡實現(xiàn)“貓眼”目標有效隱身[J];半導體光電;2012年01期
6 毛峽;董旭陽;刁偉鶴;;巡航導彈紅外輻射及大氣衰減計算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8年08期
7 毛峽;胡海勇;黃康;梁曉庚;;飛機紅外輻射及大氣透過率計算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9年10期
8 李長江;由光學Bloch方程討論連續(xù)激光振蕩過程[J];北京化工學院學報;1983年01期
9 王偉,鄧甲昊,黃艷,尹君;基于偽隨機碼的激光引信探測技術[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10 王景峰;張海洋;趙長明;楊蘇輝;;種子注入高重復頻率Q開關激光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柴金華;劉寧;;霧天遠程激光測距技術分析[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曾朝陽;賈鑫;張曉永;;線性調頻連續(xù)波激光雷達測量方法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李宗春;孫紀章;馮其強;鄧勇;;Mensi激光掃描儀精度測試方法研究[A];數(shù)字測繪與GIS技術應用研討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4 楊兵;楊小麗;張偉;;成像激光雷達計算機仿真[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盧廣鋒;金世龍;趙洪常;王飛;張文;;基于虛擬儀器的二頻機抖激光陀螺閉環(huán)光路控制平臺[A];2004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2005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廣西光學學會成立20周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李國會;陳天江;葉一東;向汝建;鄭為民;雒仲祥;季云松;何忠武;;TEA-CO_2差分吸收激光雷達回光探測[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戴婭瓊;申旭輝;洪順英;;機載LiDAR技術及其在地學中的應用[A];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文甫;汪超;陽華;李蘇;張湘英;;EDFA中增益競爭及其對WDM光網(wǎng)絡的影響[A];2007年全國第十六屆十三。ㄊ校┕鈱W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梁郁;蔣立輝;劉鵬;熊興隆;;提高激光雷達測量能見度反演精度的改進方法[A];全國第二屆信號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痆C];2008年
10 楊曉武;黃興友;;用激光雷達觀測研究氣溶膠氣候效應初探[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德倉;微波調制測風激光雷達新方法和激光雷達測量溫度關鍵技術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魏文儉;激光制導光電對抗半實物仿真關鍵技術與系統(tǒng)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王宏;煤礦機器人激光雷達與慣性傳感器導航理論及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4 袁楓;機載LIDAR數(shù)據(jù)處理與土地利用分類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5 駱社周;激光雷達遙感森林葉面積指數(shù)提取方法研究與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6 郭曙光;緊湊光子源研究[D];南開大學;2001年
7 袁孝;超短超強激光脈沖在低密度等離子體和空氣中的傳輸[D];四川大學;2002年
8 巨養(yǎng)峰;光纖超熒光光源和固體激光器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2年
9 謝元平;機械抖動激光陀螺鑒相解調與穩(wěn)頻技術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0年
10 鄒曉兵;噴氣式Z箍縮等離子體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錚;基于激光掃描數(shù)據(jù)的交通信息采集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付甜;基于機載激光雷達的亞熱帶森林參數(shù)估測[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田力;高速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雙波長光纖激光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4 楊超;雙通道動態(tài)三維成像激光雷達的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張華;復雜三維目標的二次曲面幾何建模[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弋寧;合成孔徑激光雷達成像仿真實驗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沈姝鈺;激光雷達多通道信號接收處理電路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李志;FSO網(wǎng)絡的拓撲形成和路由算法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李t,
本文編號:1188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18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