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寬帶信道模擬器的數(shù)字硬件設計與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17-10-26 04:22

  本文關鍵詞:寬帶信道模擬器的數(shù)字硬件設計與實現(xiàn)


  更多相關文章: 信道模擬器 數(shù)字硬件 ATCA FPGA 高速ADC/DAC


【摘要】:隨著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和第五代移動通信的發(fā)展,無線通信設備的研究需求和復雜度越來越高,無線通信帶寬與頻段也不斷增加。系統(tǒng)測試與無線信道模擬仿真在整個研發(fā)周期里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如何全面的模擬所有可能的寬帶無線通信信道模型。在研究寬帶無線通信的測試中,需要研究不同的通信方式在不同的信道中的傳輸模型。這個過程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包括不同的外場實驗,外場的無線通信環(huán)境是最真實的實驗環(huán)境,但是每次都需要將待測設備搬到室外測試環(huán)境,無疑給測試與研究帶來極大不便。而且要測試完各種不同的信道需要反復測試不同的外場實驗與環(huán)境。且同一個地方的測試環(huán)境局限性比較大,無線信道特征比較單一,不能反映通用的無線信道。針對以上實際問題,論文在運用軟件無線電技術的思想,研究了寬帶信道模擬器,設計并實現(xiàn)了信道模擬器的中心處理單元的硬件平臺。首先,針對寬帶無線信號的通用頻段以及帶寬,以軍用無線電臺為實例,提出了信道模擬器的設計指標。項目目標是設計一套在0.1~3000MHz頻段工作的寬帶信道模擬器平臺,支持8個通道同時工作,每條通路支持收發(fā)自動切換。論文從關鍵技術、硬件指標、軟硬件接口功能的角度分析設計需求。接著,設計與實現(xiàn)了寬帶信道模擬器的數(shù)字硬件,設計了前端數(shù)字采集模塊。前端數(shù)字采集模塊包含F(xiàn)PGA數(shù)字板與ADC/DAC模塊。設計并實現(xiàn)了中心處理板,中心處理板采用ATCA構架,包含4片Xilinx V7 FPGA,8個FMC擴展卡、對外提供高達800Gbps數(shù)據(jù)速率的高速串行接口、高性能OCXO、高性能時鐘網(wǎng)絡、1000Mbps以太網(wǎng)、32GB DDR3。最后,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測試中心數(shù)字基帶處理板的各項硬件指標參數(shù),包括電源輸出電壓、紋波,10G GTX高速串行接口,DDR3,1000Mbps以太網(wǎng),時鐘,FMC ADC/DAC回環(huán)測試。同時對各項測試指標進行分析與提出改進意見。論文設計并實現(xiàn)了寬帶信道模擬器的數(shù)字硬件,通過對系統(tǒng)各項功能和性能的測試,驗證其可行性;贏TCA的中心處理板卡已經(jīng)包括在寬帶信道模擬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預研、大規(guī)模遙控測量等具體項目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關鍵詞】:信道模擬器 數(shù)字硬件 ATCA FPGA 高速ADC/DAC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929.53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6
  • 縮略詞表16-18
  • 第一章 緒論18-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8
  • 1.2 研究內(nèi)容與安排18-21
  • 第二章 信道模擬器技術現(xiàn)狀21-28
  • 2.1 引言21
  • 2.2 軟件無線電技術21-22
  • 2.3 信號采樣理論22-24
  • 2.3.2 低通采樣定理23
  • 2.3.3 帶通采樣定理23-24
  • 2.4 信號采樣技術24-26
  • 2.4.1 常規(guī)采樣技術24-25
  • 2.4.2 射頻直接采樣技術25-26
  • 2.5 信道模擬器產(chǎn)品26-27
  • 2.6 小結27-28
  • 第三章 信道模擬器指標與需求分析28-34
  • 3.1 引言28
  • 3.2 總體指標28-29
  • 3.2.2 系統(tǒng)結構29
  • 3.3 各數(shù)字模塊單元指標29-33
  • 3.3.1 前端ADC、DAC模塊指標29-31
  • 3.3.2 前端數(shù)字板31-32
  • 3.3.3 中心處理單元指標分析32-33
  • 3.4 小結33-34
  • 第四章 寬帶信道模擬器的數(shù)字硬件方案設計34-50
  • 4.1 引言34
  • 4.2 總體方案設計34-35
  • 4.3 前端采集模塊方案35-42
  • 4.3.1 ADC方案35-37
  • 4.3.2 DAC方案37-39
  • 4.3.3 前端數(shù)字板方案39-42
  • 4.4 中心處理單元方案設計42-49
  • 4.4.2 ATCA概述43-44
  • 4.4.3 FPGA方案設計44-45
  • 4.4.4 配置FPGA方案設計45-46
  • 4.4.5 接.方案設計46
  • 4.4.6 數(shù)據(jù)存儲方案設計46-47
  • 4.4.7 GE交換機模塊47-48
  • 4.4.8 電源方案設計48
  • 4.4.9 時鐘方案設計48-49
  • 4.5 小結49-50
  • 第五章 中心處理單元方案實現(xiàn)50-83
  • 5.1 引言50
  • 5.2 FPGA模塊方案實現(xiàn)50-57
  • 5.2.1 上電配置50-52
  • 5.2.2 上電后配置52
  • 5.2.3 Bank劃分及Bank電壓、電平52-53
  • 5.2.4 FPGA GTX劃分53
  • 5.2.5 XC7VX690T GTH分配53-54
  • 5.2.6 FMC接54-55
  • 5.2.7 存儲器(DDR3)55-56
  • 5.2.8 電源分配56-57
  • 5.3 配置FPGA模塊實現(xiàn)57-61
  • 5.3.1 上電配置57-58
  • 5.3.2 上電后配置58-59
  • 5.3.3 Bank劃分及Bank電壓、電平59
  • 5.3.4 DDR259-60
  • 5.3.5 NOR FLASH60-61
  • 5.4 時鐘、復位模塊實現(xiàn)61-66
  • 5.4.1 復位61-62
  • 5.4.2 時鐘62-63
  • 5.4.3 OCXO、時鐘分配器、PLL確定63-66
  • 5.5 GE交換機模塊實現(xiàn)66-69
  • 5.5.1 供電66-67
  • 5.5.2 上電配置67-68
  • 5.5.3 接.分配68-69
  • 5.5.4 配置接.及功能69
  • 5.6 電源模塊69-80
  • 5.6.1 ATCA電源系統(tǒng)69-70
  • 5.6.2 熱插拔70
  • 5.6.3 電源功耗統(tǒng)計70-71
  • 5.6.4 電源方案設計71-72
  • 5.6.5 上電時序控制72-73
  • 5.6.6 電源結構73-74
  • 5.6.7 電源模塊、芯片選型74
  • 5.6.8 模塊、芯片關鍵指標、信號74-80
  • 5.7 接.速率及等長80-82
  • 5.7.1 等長要求80-82
  • 5.8 小結82-83
  • 第六章 性能測試與分析83-98
  • 6.1 引言83
  • 6.2 調試與測試環(huán)境83-86
  • 6.2.1 硬件調試平臺83-85
  • 6.2.2 軟件調試工具85-86
  • 6.3 單元模塊測試86-97
  • 6.3.1 電源測試86-87
  • 6.3.2 時鐘測試87-90
  • 6.3.3 FPGA測試90-92
  • 6.3.4 DDR3模塊測試92-93
  • 6.3.5 以太網(wǎng)測試93-94
  • 6.3.6 FMC ADC/DAC回環(huán)測試94-95
  • 6.3.7 GTX測試95-97
  • 6.3.8 復位測試97
  • 6.4 小結97-98
  • 第七章 結束語98-100
  • 7.1 本文總結及貢獻98
  • 7.2 下一步工作建議和未來研究方向98-100
  • 致謝100-101
  • 參考文獻101-103
  • 個人簡歷103-10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104-105
  • 附件105-10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念祖;劉蕾蕾;洪偉;張彥;蒯振起;董元旦;陳繼新;王海明;;車內(nèi)寬帶信道測量與建模[J];電波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2 任潔;宋高俊;王陽;;時變寬帶信道的長距離預測[J];計算機仿真;2010年12期

3 王開;劉郁林;張先玉;;基于壓縮感知理論的超寬帶信道估計[J];計算機仿真;2011年06期

4 王蔚東;楊俊安;;基于改進梯度投影算法的壓縮感知超寬帶信道估計[J];信號處理;2012年03期

5 王蔚東;楊俊安;;基于自適應投影矩陣的壓縮感知超寬帶信道估計[J];電路與系統(tǒng)學報;2013年01期

6 潘劍;晉本周;張盛;林孝康;;基于隨機編碼變換壓縮感知超寬帶信道估計[J];電聲技術;2013年04期

7 趙硯博;肖恒輝;李炯城;;一種基于貪婪基追蹤算法的壓縮感知超寬帶信道估計方法[J];移動通信;2013年02期

8 郭揚;王珂;楊兆升;;短波寬帶信道動態(tài)軟件仿真[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年03期

9 孫政委;葛利嘉;薛峰;屈原;;基于有限新息率采樣理論的超寬帶信道估計[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9年17期

10 楊潔茹;王春;;折疊式寬帶信道化電子對抗接收機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新苗;李有明;徐鐵峰;俞建定;;快速的超寬帶信道估計新方法[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董霽;劉云;李英丹;李周;張明遠;;超寬帶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研究[A];2011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3 田志明;李永;楊雪松;袁家R,

本文編號:10970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0970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35c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