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波分復用網絡中基于軟管模型的生存性設計
本文關鍵詞:電力波分復用網絡中基于軟管模型的生存性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波分復用 共享風險鏈路組 軟管不確定業(yè)務量模型 分級保護 可靠性 電力通信
【摘要】:生存性設計是規(guī)劃電力通信波分復用(WDM)網絡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傳統(tǒng)的方法根據(jù)各節(jié)點對的峰值速率來制定保護規(guī)劃方案,也并未考慮光纖鏈路之間共享物理資源的情況,既不準確又浪費資源。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計算共享風險鏈路組的失效概率模型,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基于軟管不確定業(yè)務量模型和共享風險鏈路組的分級保護算法——HSP算法,并通過計算機仿真對該算法的性能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HSP顯著提高了找到保護路徑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了受損業(yè)務無法恢復的概率。失效概率模型和HSP算法還應用到了某省級電力波分復用核心網絡的成效評估和規(guī)劃設計中,作為評估該省電力骨干光傳輸網絡建設成本和可靠性的依據(jù)。
【作者單位】: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關鍵詞】: 波分復用 共享風險鏈路組 軟管不確定業(yè)務量模型 分級保護 可靠性 電力通信
【分類號】:TN929.1;TM73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波分復用(WDM)技術已在國內電力通信系統(tǒng)廣泛使用[1]。由于WDM網絡往往承載大顆粒的電力生產管理業(yè)務,因此光纜的中斷可能會導致巨大的數(shù)據(jù)丟失,嚴重影響電網的安全、穩(wěn)定、可靠運行[2]。WDM網絡生存性[3-12]已成為構建下一代電力通信光網絡所關注的焦點。在實際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燦;;大容量骨干光傳輸網技術及運維案例解析[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3年12期
2 王先培;田猛;董政呈;龍嘉川;代蕩蕩;朱國威;;通信光纜故障對電力網連鎖故障的影響[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5年1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高會生;電力通信網可靠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苗苗;劉建峰;;電力通信網路由可靠性模型的研究[J];電力系統(tǒng)通信;2012年01期
2 鮑興川;;配電通信網接入層EPON保護組網可靠性與性價比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3年08期
3 管紅光;楊宜鎮(zhèn);任萬里;韓志杰;季一木;孫雁飛;;基于OpenFlow的網絡虛擬化技術研究應用[J];電信科學;2014年01期
4 石悅;郭少勇;邱雪松;;基于免疫算法的電力通信網線路規(guī)劃方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5 許俊現(xiàn);張建臣;馬博洋;;ECI光傳輸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4年04期
6 彭棚;何玉鈞;何宇;;電力通信網安全風險評估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4年03期
7 謝波;王志敏;;省級電力通信傳輸網ECC風暴分析和子網規(guī)劃[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4年06期
8 李銀鋒;徐偉;皇甫耀華;;基于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分析與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年30期
9 王超;王慧芳;張弛;劉瑋;李一泉;何奔騰;;數(shù)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tǒng)的可靠性建模研究[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3年03期
10 李映雪;黃春明;;江西省配電通信網規(guī)劃方案研究[J];江西電力;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輝柏;陳興;;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體系研究[A];第九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國炎;廣域后備保護原理與通信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熊翱;傳送網網絡質量評價模型和優(yōu)化方法[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3 狄浩;虛擬網絡的高效和可靠映射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熊余;自感知的光交換網絡抗毀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5 汪洋;軟件定義集中式數(shù)據(jù)中心組網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皮薇薇;鄭州電力調度數(shù)據(jù)通信專網建設規(guī)劃[D];鄭州大學;2010年
2 盧錕;電力通信業(yè)務風險度評估方法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10年
3 劉振棟;電力通信網絡系統(tǒng)建設方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4 蔣燁;基于RFID技術的電力通信檢修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齊苗苗;電力通信網可靠性評估軟件設計及實現(xiàn)[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6 徐紅燕;基于STM32F103實現(xiàn)Profibus-DP從站軟核的研發(fā)[D];溫州大學;2012年
7 吳順安;秦皇島電力通信網可靠性評估系統(tǒng)[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8 李亞立;廊坊電力通信網建設項目的可靠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9 王超;數(shù)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展敬宇;基于最小路集的通信網絡可靠性計算方法的優(yōu)化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學淵,梁雄健,VillyB.Iversen;通信網可靠性管理的框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2 劉會永;孟洛明;;傳送網運行有效性評價模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張學淵,梁雄健;關于通信網可靠性定義的探討[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4 甘德強,胡江溢,韓禎祥;2003年國際若干停電事故思考[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4年03期
5 彭清卿,向力,盧長燕,鄒國輝,孫煒;國家電力調度數(shù)據(jù)網組網研究[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4年08期
6 柳明;何光宇;沈沉;盧強;;IECSA項目介紹[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6年13期
7 夏德明;梅生偉;侯云鶴;;基于OTS的停電模型及其自組織臨界性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7年12期
8 丁道齊;中國電力通信必須適應電力市場發(fā)展的需要——兼談信息通信產業(yè)與電力工業(yè)的相互依存性及相關技術[J];電力系統(tǒng)通信;2003年05期
9 趙子巖;陳希;劉建明;;建立電力系統(tǒng)通信網可靠性管理體系相關問題的探討[J];電力系統(tǒng)通信;2006年10期
10 邢寧哲;閆海峰;;電力通信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J];電力系統(tǒng)通信;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上一;;40G波分復用(WDM)技術及應用分析[J];華東電力;2010年03期
2 徐進;陳抱雪;周建忠;;光纖-薄膜型粗波分復用器件制備技術研究[J];光學儀器;2013年04期
3 龐翠珠,,李唐軍;波分復用光纖通信[J];鐵道通信信號;1995年06期
4 熊穎;丁凡;熊華鋼;;保證航電波分復用網絡實時性的虛拓撲設計[J];電光與控制;2012年04期
5 唐曉東,曾慶濟,金耀輝;波分復用環(huán)網功率管理方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6 唐曉東,曾慶濟,金耀輝;波分復用環(huán)網功率管理方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7 徐捷,曾慶濟;基于遺傳算法的波分復用環(huán)網業(yè)務疏導[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8 陳鶴鳴;吳卓然;;基于光子晶體的太赫茲波波分復用器件的設計[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9 傅勁;譚慶貴;胡渝;;一種衛(wèi)星波分復用/黑碼分多址組網方案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10 張瑞玨;趙克俊;康成彬;鄭傳榮;;雷達系統(tǒng)中WDM技術的應用分析[J];火控雷達技術;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進發(fā);;波分復用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舉例[A];2008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李和璋;伍浩成;謝征;趙灝;;波分復用光網絡管理通道技術分析與探討[A];全國第十三次光纖通信暨第十四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甘朝欽;孫小菡;張明德;;波分復用星形單跳網的波長三次重用設計[A];全國第十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一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1)論文集[C];2001年
4 蔣東君;李純丹;;100G波分的關鍵技術及應用探討[A];四川省通信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陳e
本文編號:1095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09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