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球參考架的穩(wěn)定源選取及其最新實現(xiàn)
本文選題:VLBI + 天球參考架 ; 參考:《測繪學報》2010年02期
【摘要】:天球參考架是對理想的天球參考系的實現(xiàn),其穩(wěn)定性直接決定了所描述天體運動規(guī)律及某些地球物理現(xiàn)象的精度;1979-2007年期間全球IVS(international VLBI service)網(wǎng)近30年的觀測資料,利用上海天文臺的Calc_Solve系統(tǒng)對天測與測地VLBI資料進行解算和分析,得到一系列由射電源坐標(赤經(jīng)和赤緯)構成的時間序列。通過對該時間序列的穩(wěn)定性的檢驗和分析,制定選擇穩(wěn)定源的標準,得到一套穩(wěn)定的河外射電源表列,最終實現(xiàn)由173顆穩(wěn)定的定義源與135顆補充源構建的穩(wěn)定天球參考架。
[Abstract]:The celestial sphere reference frame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celestial sphere reference system. Its stabilit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the described celestial body motion law and some geophysical phenomena. Based on the global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service) data from 1979 to 2007, a series of time series composed of radio power coordinates (longitude and red latitude)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Calc solid system of Shanghai Observatory. Through the test and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time series,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stable sources are worked out, and a set of stable extragalactic radio sources table is obtained. Finally, a stable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constructed from 173 stable defined sources and 135 supplementary sources is realiz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903032,10973030,10778635)
【分類號】:P1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曉瑜,萬同山,蔣棟榮,沈志強,劉祥;三顆河外射電源第一歷元的VLBI圖像[J];天體物理學報;1998年04期
2 鄭為民,舒逢春,張秀忠;實時VLBI技術[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3年01期
3 羅時芳;較差VLBI測量及其應用[J];天文學進展;1990年01期
4 鄭勇,易照華,夏一飛;卡爾曼濾波在VLBI數(shù)據(jù)處理中的應用[J];天文學報;1998年01期
5 王廣利,錢志瀚;1979-1999全球天測與測地VLBI觀測資料處理結果與討論[J];天文學報;2000年03期
6 鄭勇,,易照華;VLBI軟件及應用研究[J];測繪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7 洪曉瑜,劉祥,蔣棟榮,萬同山;10顆近赤道弱源MK2VLBI觀測結果[J];天體物理學報;1997年02期
8 項英,張秀忠;數(shù)字濾波技術應用于VLBI數(shù)據(jù)采集的方法[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3年04期
9 鄔林達,朱從信,凌權寶,李珊妹,薛祝和,張洪波;VLBI多功能臺站鐘[J];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1996年00期
10 沈志強,萬同山;南天區(qū)5 GHz VLBI成圖普查的一些統(tǒng)計研究[J];天體物理學報;199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慶會;;高精度VLBI及其在深空探測中的應用[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2 金文敬;李東明;唐正宏;王叔和;;未來的國際天球參考架[A];新世紀天文發(fā)展方向研討暨中國天文學會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3 劉祥;;致密射電源的觀測研究[A];中國天文學會星系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黃乘利;Veronique Dehant;廖新浩;Oliver de Viron;Tim Van Hoolst;;關于地球章動模型及其與地內(nèi)磁場的耦合[A];中國天文學會恒星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報告摘要[A];中國天文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6 ;天力、天測分會場報告日程[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7 ;射電天文分會場報告摘要[A];中國天文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8 陳俊平;吳斌;胡小工;李浩軍;;上海天文臺陸態(tài)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分析中心[A];第三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S08衛(wèi)星導航模型與方法[C];2012年
9 ;射電天文分會場報告日程[A];中國天文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10 ;射電天文分會場報告日程[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記者 章迪思;向天空豎起更靈敏“耳朵”[N];解放日報;2009年
2 記者 焦莉莉;54所將研制亞洲最大口徑天線[N];石家莊日報;2009年
3 記者 陳琳;新射電望遠鏡“雄觀六合”[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4 組稿 責任編輯 殷佩紅;探索宇宙空間的奧秘[N];上海科技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許琦敏;在火星打手機 它能收到信號[N];文匯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波;基于VLBI資料的地球定向參數(shù)高頻變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4年
2 王偉華;高能Gamma-ray AGNs的射電觀測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3年
3 劉祥;致密對稱源(CSO)的VLBI觀測與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2年
4 于涌;CCD重疊觀測整體平差方法[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5年
5 蔡宏兵;利用VLBI研究活動星系核中的吸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7年
6 周建鋒;Blazar源的致密結構和光變[D];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2001年
7 陳永軍;AO 0235+164 的VLBI觀測及多波段研究[D];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1999年
8 劉佳成;新天文參考系若干問題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海榮;脈沖星的射電輻射譜及其VLBI天體測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2012年
2 王錦清;射電望遠鏡實時跟蹤方法及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6年
3 李健;嵌入式系統(tǒng)在相關處理機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7年
本文編號:20873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208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