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望遠鏡K鏡支撐結構優(yōu)化設計
本文關鍵詞: 柔性支撐 優(yōu)化設計 K鏡 消旋 出處:《紅外與激光工程》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使得某2m望遠鏡消旋K鏡在重力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影響下鏡面面形和結構剛度滿足要求,設計了一種柔性支撐結構。KM1支撐方式采用背部三點支撐,通過有限元軟件ANSYS對支撐位置進行優(yōu)化。并基于伴隨變換建立了柔性支撐桿的柔度矩陣,對柔性鉸鏈的厚度、長度和寬度進行優(yōu)化,使反射鏡支撐剛度滿足需求,并減輕熱應力和裝配應力面形的影響。KM2采用周邊三點支撐,間隔120°均勻分布,支撐桿結構與KM1相同。在重力和均勻溫降的聯(lián)合工況下,KM1和KM2的有限元仿真結果達到了設計要求,KM1鏡面面形RMS低于λ/40,KM2鏡面面形RMS低于λ/60,一階諧振頻率均高于100Hz。
[Abstract]: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mirror shape and structural stiffness of a 2m telescope racem-K mirr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gravity environment, a flexi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support position is optimized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Based on the adjoint transformation, the flexibility matrix of the flexible bracing rod is established. The thickness,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flexible hinge are optimized to make the mirror support stiffness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stress and assembly stress surface shape was alleviated. KM2 was supported by three points around it and distributed evenly at 120 擄interval.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KM1 and KM2 under the combined condition of gravity and uniform temperature drop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at the RMS of KM1 mirror is lower than 位 / 40 / KM2 mirror RMS is lower than 位 / 60, and the first order resonance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100 Hz.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吉林工商大學圖書館;
【基金】: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三期創(chuàng)新工程專項基金
【分類號】:TH7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忠素;翟巖;梅貴;江帆;程志峰;;空間光學遙感器反射鏡柔性支撐的設計[J];光學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2 張媛媛;敬畏;程云濤;胡桂濤;方敬忠;;Φ510mm SiC超輕量化反射鏡的設計與有限元分析[J];光學精密工程;2012年08期
3 范磊;張景旭;吳小霞;王富國;陳夫林;楊洪波;;大口徑輕量化主鏡邊緣側(cè)向支撐的優(yōu)化設計[J];光學精密工程;2012年10期
4 胡俊峰;張憲民;;3自由度精密定位平臺的運動特性和優(yōu)化設計[J];光學精密工程;2012年12期
5 趙宏超;張景旭;于曉波;陳寶剛;楊飛;;TMT三鏡系統(tǒng)中Stewart平臺的優(yōu)化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2年12期
6 范磊;楊洪波;張景旭;吳小霞;司麗娜;劉杰;;大口徑反射鏡軸向硬點定位[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2年12期
7 柳光乾,盧汝為;云臺紅外太陽望遠鏡中光電導行系統(tǒng)的像場旋轉(zhuǎn)[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臣;張艷輝;喬兵;;望遠鏡跟蹤架結構形式及測量原理淺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2 王志臣;王志;趙勇志;;赤道式望遠鏡指向精度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3 賈慶蓮;鄧文淵;;中小口徑次鏡支撐結構的動力學性能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4 程志峰;張葆;王平;李明;李延偉;;SiC/Al復合材料在機載光電穩(wěn)定平臺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5 宋立強;楊世模;陳志遠;;空間天文儀器反射鏡材料優(yōu)化與應用研究[J];材料導報;2008年12期
6 施滸立,張巨勇;我國大天線的新進展[J];電子機械工程;2004年06期
7 胡阿麗;;測量接收機在全息測量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子科技;2011年11期
8 王建軍;陸長明;高昕;唐嘉;;極軸式望遠鏡系統(tǒng)誤差修正方法研究[J];飛行器測控學報;2012年01期
9 王洋;張景旭;;大口徑望遠鏡主鏡支撐優(yōu)化分析[J];光電工程;2009年01期
10 馮錦平;馬文禮;黃金龍;;望遠鏡雙電機驅(qū)動消齒隙的動力學設計[J];光電工程;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軍強;董得義;吳清文;顏昌翔;張新潔;;光學遙感器鏡面面形誤差及剛體位移處理方法[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2 陳寶剛;董磊;林旭東;;傅里葉望遠鏡外場實驗系統(tǒng)拼接主鏡[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邵亮;楊飛;李劍鋒;;300mm反射鏡側(cè)支撐機構的分析、設計與檢測[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郝鐘雄;;天文望遠鏡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A];國產(chǎn)科學儀器應用、創(chuàng)新和產(chǎn)業(yè)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敬偉;地基大口徑光電成像望遠鏡裝調(diào)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羅霄;采用平轉(zhuǎn)動應力盤技術加工超大口徑非球面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周超;大口徑望遠鏡系統(tǒng)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陳欣揚;Fizeau型天文光學綜合孔徑望遠鏡的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7年
5 岳巾英;復眼衍射望遠鏡系統(tǒng)的性能檢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陳夫林;620mm彎月形薄鏡主動支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姚太克;一類三自由度并聯(lián)機構的特性研究與優(yōu)化設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8 傘曉剛;1m口徑光電經(jīng)緯儀關鍵部件優(yōu)化設計與仿真分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范磊;2m級地基望遠鏡SiC主鏡輕量化設計及支撐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王書新;2m量級空間反射鏡組件設計與優(yōu)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賀;基于幸運成像的衍射極限天文成像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2 吳晶;基于Shack-Hartmann的子孔徑拼接波前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李成明;大口徑望遠鏡主鏡側(cè)支撐結構優(yōu)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張東閣;1m主鏡及其支撐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5 溫正方;大口徑望遠鏡次鏡調(diào)整機構的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楊洋;光學反射鏡組件結構尺寸穩(wěn)定性分析[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林京;天文高分辨像復原技術檢測地基天文光學望遠鏡成像質(zhì)量[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3年
8 秦偉;線陣CCD在1米紅外太陽望遠鏡光電導行系統(tǒng)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4年
9 李語強;SBG望遠鏡空間碎片觀測精度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6年
10 胡平輝;彎曲時空中的Sagnac效應[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靖軍,畢樹生,宗光華;空間全柔性機構位置分析的剛度矩陣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賈明,畢樹生,于靖軍,徐一村;大變形柔性鉸鏈的靜剛度分析及應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年07期
3 王洋;張景旭;;大口徑望遠鏡主鏡支撐優(yōu)化分析[J];光電工程;2009年01期
4 于靖軍,宗光華,畢樹生;全柔性機構與MEMS[J];光學精密工程;2001年01期
5 辛洪兵,鄭偉智,趙罘;彈性鉸鏈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2003年01期
6 張舸;趙文興;;輕型反射鏡鏡體結構參數(shù)的分析[J];光學精密工程;2006年01期
7 張劍寒;張宇民;韓杰才;赫曉東;姚旺;;空間用碳化硅反射鏡的設計制造與測試[J];光學精密工程;2006年02期
8 張志杰;袁怡寶;;單邊導角形柔性鉸鏈的計算與性能分析[J];光學精密工程;2007年03期
9 徐剛;楊世模;;Gough-Stewart平臺機構的普適工作空間及其幾何求解[J];光學精密工程;2008年02期
10 閆勇;賈繼強;金光;;新型輕質(zhì)大口徑空間反射鏡支撐設計[J];光學精密工程;2008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宏;宋建波;王文俊;;大射電望遠鏡饋源支撐系統(tǒng)最優(yōu)化研究[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5期
2 崔傳貞;段寶巖;仇原鷹;;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饋源艙索支撐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設計[J];計算力學學報;2008年06期
3 梁明;程景全;;Mersenne-Schmidt望遠鏡的優(yōu)化設計[J];天文學報;1989年04期
4 陳海波;張素霞;金建峰;胡紅專;干方建;王建平;李曉峰;;LAMOST焦面板及其支撐結構的設計與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5 王國民,李國平,崔向群,姚正秋;LAMOST焦面機構的有限元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J];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04年07期
6 王瑞,馬興瑞,李明;衛(wèi)星星座優(yōu)化設計的分布式遺傳算法[J];中國空間科學技術;2003年01期
7 張銳;陳志遠;楊世模;胡企千;;空間太陽望遠鏡主鏡支撐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J];光學技術;2007年01期
8 趙連遠;許駿;;液氮杜瓦瓶熱力與漏熱分析[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年03期
9 張新宇;李輝;楊世模;;FAST望遠鏡兩軸轉(zhuǎn)向機構結構方案優(yōu)化[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1年03期
10 馬驥;胡企千;;一種新型輕量化反射鏡結構及其在空間望遠鏡相關跟蹤擺鏡上的應用研究[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保宏;大型射電望遠鏡饋源指向系統(tǒng)的控制、優(yōu)化與實驗[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 王書振;日像儀天線陣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崔傳貞;大射電望遠鏡饋源艙索支撐與索張力配置的優(yōu)化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2 張衛(wèi)鋒;紅外太陽塔光譜簡結構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6年
3 趙洪波;大口徑空間靈巧望遠鏡系統(tǒng)中主反射鏡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7年
,本文編號:1507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50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