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r-Newman黑洞的熵修正
本文關鍵詞:Kerr-Newman黑洞的熵修正 出處:《物理學報》2010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Kerr-Newman時空 Bekenstein-Hawking熵 費米子 隧穿 黑洞熱力學 普朗克常數(shù) 作用量 熱力學第一定律 半經(jīng)典近似 普朗克質(zhì)量
【摘要】:基于Majhi等人最近的工作,利用狄拉克方程,在半經(jīng)典近似外討論了Kerr-Newman黑洞的熵修正.在單位制G=c=kB=1下,由于普朗克常數(shù)與普朗克長度,普朗克質(zhì)量和普朗克電荷的平方成正比,作用量的量子修正項與半經(jīng)典項的比例常數(shù)被選為(Mrh-Q2/2)-1.結合視界方程的微分形式和黑洞熱力學第一定律,本文得到了荷電穩(wěn)態(tài)黑洞的修正熵并發(fā)現(xiàn)修正項同樣包括Bekenstein-Hawking熵的對數(shù)項和倒數(shù)項.
[Abstract]:Based on the recent work of Majhi et al., using Dirac equation, the entropy correction of Kerr-Newman black hole is discussed in the semi-classical approximation. Because the Planck consta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lanck length, the Planck mas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Planck charge. The ratio constant of the quantum correction term to the semiclassical term of the action quantity is chosen as Mrh-Q _ 2 / 2 / 2 ~ (-1). The differential form of the event horizon equation and the first law of the thermodynamics of the black hole are combined. In this paper, we obtain the modified entropy of the charged stationary black hole and find that the correction term also includes the logarithmic term and the reciprocal term of the Bekenstein-Hawking entropy.
【作者單位】: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編輯部;
【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批準號:09ZB070)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P145.8
【正文快照】: 1.引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這期間物理學的很多重大進展都是基于這兩大理論.然而,如何將它們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即引力量子化,是一個至今仍未徹底解決的問題.量子引力的研究無法用實驗來檢驗,但人們可以尋求其他理論來間接支持它[1].黑洞熱力學便是最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劍鋒;普朗克常數(shù)的推算[J];龍巖師專學報;1988年02期
2 馬中騏,杜東生,岳宗五,薛丕友;一個可能的有四代輕費米子的SU(7)大統(tǒng)一模型[J];中國科學A輯;1981年05期
3 張玉民,鄭厚植;量子阱中電子隧穿逃逸時間的研究[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1994年01期
4 雷鳴;關于“普朗克常數(shù)的測定”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0年S1期
5 李存志,劉云鵬,羅恩澤;隧穿問題的方勢壘逼近方法[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6 趙玉屏,張懷安;普朗克常數(shù)測量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7 王永生,張光寅,熊光楠,徐敘tb;BaFCl:Eu~(2+)光激勵發(fā)光的多隧穿能級模型[J];物理學報;1995年12期
8 世吉;電子不喜群聚[J];國外科技動態(tài);1999年11期
9 于芳;有關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幾個問題[J];大學物理;1988年09期
10 徐寧卿;從量子理論的發(fā)展歷史深入認識普朗克常數(shù)的意義[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8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磁性雙隧道結NiFe/Al_2O_3/Cu/Co的隧穿磁電阻的量子振蕩(英文)[A];量子電荷和自旋輸運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梁渝生;;隧穿勢壘的時間[A];Quantum Transport and Mesoscopic Physics (Ⅲ)--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3 李云;;磁性雙隧道結自旋極化電流的輸運特性[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謝征微;李伯臧;;勢壘形狀對隧穿磁電阻及其與偏壓之關系的影響:理論示例[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5 杜剛;劉曉彥;孫雷;韓汝琦;;50nm肖特基隧穿晶體管(SBTT)特性模擬[A];第一屆全國納米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6 賀承緒;鄭建平;傅學華;談應朝;;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分析摩擦力的功[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衛(wèi)棟;陳海霞;熊德智;郭璐;王鵬軍;張靖;;費米子~(40)K和玻色子~(87)Rb的磁光冷卻與俘獲[A];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吳良凱;羅向前;;手征極限下帶溫度和化學勢的兩味道Wilson費米子QCD的相結構(英文)[A];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理論分會場一論文集[C];2006年
9 陳鵬;都有為;朱建明;馮端;;晶粒表面覆蓋α-Fe_2O_3層的多晶Zn_(0.41)Fe_(2.59)O_4的巨大隧穿磁電阻[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楊芳;周運清;李家榮;;在近平衡態(tài)QGP中費米子的分布函數(shù)[A];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物理學會成立70周年慶典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奇云;美科學家稱創(chuàng)造出物質(zhì)第六態(tài)[N];大眾科技報;2004年
2 張孟軍;奧德科學家產(chǎn)生費米子“庫珀對”[N];科技日報;2004年
3 張孟軍;科學家制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物質(zhì)[N];科技日報;2003年
4 周清春;第六態(tài):敲開物質(zhì)世界的又一扇大門[N];科技日報;2005年
5 范良藻;看普朗克常數(shù)如何導出[N];科學時報;2006年
6 記者 毛磊;2003年度最重要物理學新聞[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7 黃永明;科學2004:激動人心的新發(fā)現(xiàn)[N];中華讀書報;2004年
8 黃仕科邋李明春;東氣西調(diào)長江第一隧穿越工程貫通[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9 張健;可能的發(fā)現(xiàn)名單[N];南方周末;2008年
10 北京市兒科研究所健康與環(huán)境研究室研究員 丁宗一;亞硝酸鹽不致癌[N];中華合作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振中;CdZnTe和CdZnSe量子復合結構的生長及光學性質(zh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范文斌;超晶格中隧穿輸運與BEC中若干非線性激發(fā)現(xiàn)象[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3 賀鋒;關于黑洞熵和穿越蟲洞的一些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梁軍軍;超晶格輸運與光格子中BEC的量子相變[D];山西大學;2004年
5 李華;耦合量子點體系電子輸運性質(zhì)理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王曉輝;AdS弦的κ對稱性與可積性及相關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7 楊學軍;黑洞熱力學的相關研究及時空的Killing約化[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周雅瑾;高能對撞機上的Higgs物理[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姚純青;規(guī)范固定Yang-Mills熱流及相關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青;非微擾真空、手征對稱性自發(fā)破缺與有效相互作用[D];清華大學;198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鐳;Jordan-Wigner變換及其應用[D];安徽大學;2004年
2 王智勇;光子隧穿與電磁波在自由空間中異常傳播的理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3 畢冬艷;W-型雙勢阱中量子遂道效應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長嶺;自旋費米化的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5 王展云;Green-Schwarz IIB超弦Nambu-Goto作用量的k-對稱性及相關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6 袁俊輝;普朗克常數(shù)測定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彭妮;量子與經(jīng)典對應[D];湖南大學;2004年
8 宗征軍;在高能對撞機上探測top介子可能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周宗立;一維費米子體系的玻色化方法[D];安徽大學;2006年
10 董海榮;在BEPC和B工廠直接測量低動量傳遞的sinθ_W(電弱混合Weinberg角)的前期可行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10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41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