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對地全暈狀日冕物質拋射誘發(fā)的地磁感應電流統(tǒng)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由對地全暈狀日冕物質拋射誘發(fā)的地磁感應電流統(tǒng)計研究 出處:《天文學報》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太陽活動會引起輸變電系統(tǒng)異常,特別是對超長距離輸變電系統(tǒng)的危害尤其明顯.根據(jù)SOHO/LASCO(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的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數(shù)據(jù)、華北電力大學和芬蘭氣象研究所獲得的地磁感應電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數(shù)據(jù)以及地磁暴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了與GIC事件有關的對地暈狀CME的重要觀測特征和物理性質.按照對稱性將暈狀CME進行分類后,發(fā)現(xiàn)造成GIC事件的暈狀CME主要有3類:完全對稱型、亮度不對稱型和外形不對稱型.不同類型的全暈狀CME驅動的GIC事件在強度、持續(xù)時間等方面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亮度不對稱型暈狀CME很有可能對GIC事件影響最為嚴重.同時注意到GIC與地磁場隨時間的變化率也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云南天文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華北電力大學;
【基金】:科技部973項目(2011CB8114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873030)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2010DFA64680)資助
【分類號】:P182.62
【正文快照】: 1已l雀,一.J二二J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源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提高能源區(qū)域優(yōu)化配置的技術能力尤為重要.在國家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已經提出了重點開發(fā)安全可靠的先進電力輸配技術,實現(xiàn)大容量、遠距離、高效率的電力輸配的目標,因此在西電東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林雋,W.Soon,S.Baliunas;太陽大氣中的爆發(fā)過程及其理論[J];科學通報;2002年2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丁有濟,張柏榮;太陽雙帶耀斑活動區(qū)的一種形態(tài)演化模型[J];中國科學(A輯 數(shù)學 物理學 天文學 技術科學);1982年08期
2 劉美紅,黎振華,陳君若;磁場淬火及其數(shù)值模擬[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6期
3 唐玉華,李一寧,方成,AULANIER G.,SCHMIEDER B.,DMOULIN P.,SAKURAI T.;Hα和軟X射線的增亮事件與新浮磁流(英文)[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4 ;Energetics and Propagation of Coronal Mass Ejections in Different Plasma Environments[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2年06期
5 章振大,林雋,陳敬英,吳寧;日冕物質拋射的理想MHD模型研究[J];天文學進展;199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在永;太陽活動與人體健康[J];貴州氣象;1998年03期
2 聶清香;太陽活動與優(yōu)生──“1就是1”的科學[J];世界科學;2000年03期
3 鄭斯雄;生物與太陽活動[J];世界科學;1981年10期
4 葉彩星,劉傳書;關注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1997年05期
5 李煥昶;漫談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4年Z2期
6 李可軍,向福元,李建勇,顧嘯馬,李秋莎,陳學昆;中緯度地區(qū)的洪水與太陽活動關系的研究[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0年02期
7 顧震年;太陽活動對地表氣候和地球自轉的影響[J];天文學進展;1991年01期
8 李良;太陽活動與地球的空間環(huán)境[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0年05期
9 趙海燕,韓延本,陳黎,馬利華;太陽活動對地球表面溫度影響的研究進展[J];自然災害學報;2003年04期
10 汪顯坤;2000年:太陽活動峰年[J];天文愛好者;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薛向輝;汪毓明;葉品中;王水;熊明;;太陽活動高年特大地磁暴成因的分析[A];第十屆全國日地空間物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馬媛;;太陽活動與突然電離層擾動[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董士侖;;太陽活動的基本起因——太陽運動與回磁效應[A];第十屆全國日地空間物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4 翁衡毅;;氣候系統(tǒng)對太陽活動非線性響應引起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A];第七次全國動力氣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5 崔石竹;石連記;張元東;;北京天文館對“日地關系”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日地關系與災害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1年
6 王蜀娟;;觀測太陽活動的一種射電天文方案[A];數(shù)學·物理·力學·高新技術研究進展——1998(7)卷——中國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會第7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7 劉靜;都亨;;太陽活動對空間碎片環(huán)境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日地空間物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8 周樹榮;韓正忠;;太陽活動水平的預測[A];第九屆全國日地空間物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韓延本;王家龍;韓永剛;;太陽活動長周期分量的時變特征[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于曉霞;盧紅;王煥玉;馬宇劏;石峰;李新喬;王平;孟祥承;王輝;徐巖冰;張吉龍;趙小蕓;吳峰;;地震與太陽活動的統(tǒng)計關系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地震電磁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會議摘要[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英國《泰晤士報》/張貴余 譯;太陽活動將影響2012年奧運會[N];北京科技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許琦敏;太陽活動并非洪水猛獸[N];文匯報;2010年
3 記者 黃X;研究顯示太陽活動減弱反而會使地球變熱[N];人民日報;2010年
4 記者 許琦敏;太陽從此不再“背著我們”[N];文匯報;2011年
5 記者 葛進 陳超;太陽活動處于100年最低潮[N];科技日報;2009年
6 ;太陽活動高峰可能給地球氣候帶來影響[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記者 顧鋼;太陽活動弱可能使中歐冬天更冷[N];科技日報;2010年
8 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副研究員 趙復垣;太陽活動與地球環(huán)境[N];北京科技報;2000年
9 記者 馬曉中;太陽活動高峰年影響高技術系統(tǒng)[N];科學時報;2000年
10 蔣志明;太陽活動影響著我們的星球[N];大眾科技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占臘生;太陽長期活動特征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3年
2 樂貴明;地磁暴前銀河宇宙線強度變化的先兆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2年
3 李可軍;太陽整體行為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0年
4 薛向輝;日冕物質拋射的對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間環(huán)境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陳彩霞;基于源區(qū)位置統(tǒng)計結果的日冕物質拋射觀測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顧盛宏;晚型恒星的類太陽活動[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3年
7 楊遠貴;小質量比深度相接雙星的觀測與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6年
8 郭洋;太陽大氣三維磁場結構及相關活動現(xiàn)象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沈世銀;星系大小分布的統(tǒng)計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3年
10 王宇;基于暗暈模型對暗物質和星系分布的統(tǒng)計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霞;太陽活動周期形成外因的綜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羅冰顯;冕洞特征參數(shù)提取及其與重現(xiàn)型地磁暴關系的統(tǒng)計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6年
3 申遠燈;日冕物質拋射及相關太陽活動的觀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9年
4 李珂君;太陽活動區(qū)觀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9年
5 張仲榮;太陽黑子和SOI對黃河上游徑流的影響[D];蘭州大學;2008年
6 賴志娟;近地空間高能粒子分布及太陽質子事件短期預報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8年
7 李婷婷;太陽質子事件長期預報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9年
8 張文娟;太陽射電爆發(fā)中的纖維精細結構特征參數(shù)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9 任冬柏;暗條爆及其相關耀斑和日冕dimmig的觀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8年
10 董富通;小波分析方法在Blazar天體光變周期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369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33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