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星系核中的塵埃
本文關(guān)鍵詞:活動星系核中的塵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活動星系核 塵埃 發(fā)射 消光 硅酸鹽
【摘要】:塵埃是活動星系核統(tǒng)一模型的基石,該模型認為呈現(xiàn)不同觀測特征的活動星系核在物理本質(zhì)上屬于同一類天體,活動星系核外圍繞著一個光學厚塵埃環(huán),不同類型的活動星系核只是因觀測者視線相對于活動星系核對稱軸的取向不同而已.觀測表明,活動星系核中塵埃的組成成分及尺寸與銀河系星際塵埃有很大的差別.本文介紹活動星系核核周塵埃的消光和紅外輻射以及塵?赡艿幕瘜W組成和尺寸分布的研究現(xiàn)狀.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密蘇里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
【基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編號:AST-1109039) 美國宇航局科學基金(編號:NNX13AE63G)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11173019,11273022)資助項目
【分類號】:P157
【正文快照】: 1引言活動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是一類中央核區(qū)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它包括塞弗特星系、類星體、射電星系、低電離核發(fā)射區(qū)(LINER)、蝎虎座BL天體、光變激變星系以及窄線X射線星系等[1],它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隨著活動星系核觀測的發(fā)展,學者們試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盛殷;從MPIfR的校準數(shù)據(jù)看活動星系核的變化[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6年02期
2 曹新伍,蔣棟榮;射電活動星系核中盤與噴流聯(lián)系(英文)[J];紫金山天文臺臺刊;1999年03期
3 劉汝良;;兩類塞佛特星系的統(tǒng)計研究[J];天文學報;1977年02期
4 楊蘭田;吳學兵;楊丕博;;活動星系核的有磁薄吸積盤結(jié)構(gòu)及其冕區(qū)輻射[J];天文學報;1991年02期
5 王挺貴;周又元;程富華;;活動星系核中紫外大包的輻射機制[J];科學通報;1993年09期
6 韓金林,,何香濤;活動星系核紅移分布中的準周期峰[J];天文學報;1994年03期
7 何浩,伍尚文;活動星系核的長周期光變[J];廣州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2期
8 楊江河;楊如曙;聶建軍;陳俊;張月蓮;;蝎虎天體的有效譜指數(shù)研究(英文)[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9 楊曉飛;王立恒;鄭永剛;;活動星系核長期射電閃爍特性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鶴田幸子,磊恩;類星體研究新進展[J];自然雜志;1983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學兵;;活動星系核黑洞質(zhì)量與吸積率研究(英文)[A];中國天文學會高能分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軍;;活動星系核的亞毫角秒尺度結(jié)構(gòu)——兩顆射電源的VSOP觀測的數(shù)據(jù)處理結(jié)果[A];中國天文學會星系分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吳學兵;;活動星系核中心黑洞質(zhì)量及其與寄主星系的關(guān)聯(lián)[A];黑洞物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袁為民;;關(guān)于活動星系核中心黑洞質(zhì)量估計的系統(tǒng)偏差及其修正[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shù)沙龍文集34:高能天體物理中的熱點問題[C];2009年
5 劉當波;陳磊;尤峻漢;;活動星系核的鐵K-線起源于Cerenkov line-like輻射機制的最新證據(jù)[A];中國天文學會高能分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杜升云;;走向21世紀的天文學[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7 劉祥;;致密射電源的觀測研究[A];中國天文學會星系分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富坤;;活動星系核中超大質(zhì)量雙黑洞與吸積盤的相互作用[A];中國天文學會星系分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大會報告摘要[A];中國天文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譚有恒;;宇宙線的學科聯(lián)系與羊八井平臺[A];“基于羊八井平臺的交叉學科研究”首屆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記者 楊斌 尚靜;烏魯木齊天文站靠自主創(chuàng)新躋身“國家隊”[N];新疆科技報(漢);2008年
2 本報記者 朱廣菁邋實習記者 甘勃 閆松;羊八井怎樣與宇宙對話[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通訊員 程曦 記者 趙鳳華;我國發(fā)現(xiàn)兩顆新的超新星[N];科技日報;2006年
4 ;浙江安吉有個夜天光保護區(qū)[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水乃;活動星系核中的溫吸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張鍇;活動星系核窄線區(qū)和塵埃環(huán)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3 彭志欣;活動星系核發(fā)射線的物理性質(zhì)[D];南京大學;2013年
4 安濤;高光度活動星系核和暗弱銀心天體Sgr A~*的射電觀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4年
5 周曙白;Blazar天體的光變特性及演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4年
6 譚穎;活動星系核的X射線觀測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7 盧昱;SDSS和FIRST巡天中的射電活動星系核[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8 王偉華;高能Gamma-ray AGNs的射電觀測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3年
9 馬力;Blazars的快速光變、周期光變與演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10 戴海峰;活動星系核中窄發(fā)射線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曉谷;活動星系核中的軟X射線超輻射起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13年
2 胡紹明;Blazar天體的CCD測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韓旭輝;活動星系核光學FeⅡ發(fā)射線強度變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董云明;BL Lac天體的輻射機制與分類[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3年
5 張逢春;IRAS紅外選Seyfert1和Seyfert1.5型星系的光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蘇江波;活動星系核中視超光速源的統(tǒng)計研究[D];廣州大學;2008年
7 李懷珍;活動星系核的光變和演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6年
8 濮興庭;活動星系核的光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潘艷平;射電噪活動星系核的噴流運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7年
10 毛李勝;Blazar天體的多波段性質(zh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本文編號:1293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29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