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分離式CCD液氮杜瓦傳熱設計
本文關鍵詞:鏡頭分離式CCD液氮杜瓦傳熱設計
【摘要】:設計了一種鏡頭分離式CCD液氮杜瓦,主要應用于天文望遠鏡成像系統(tǒng)中,利用相變制冷為CCD探測器提供適合的工作溫度和可靠的環(huán)境保護的支撐和封裝。文章通過對液氮存儲器到CCD探測器裝載平臺之間的熱橋進行理論計算,并與實測值進行比較,得出修正值,應用到結構調整中,生產出了滿足需求的產品。
【作者單位】: 重慶光電技術研究所;
【分類號】:TH751
【正文快照】: 0引言鏡頭分離式CCD液氮杜瓦是我所為國家天文臺研制開發(fā)的,主要應用于大天區(qū)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的CCD成像系統(tǒng)中,為天文望遠鏡獲取天體光譜的CCD芯片提供適合的工作環(huán)境和光電信號連接。該杜瓦解決了絕熱、致冷溫度可控等技術問題,并且生產工藝簡單,加工和制作工藝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畢龍生;低溫容器應用進展及發(fā)展前景(三)[J];真空與低溫;2000年01期
2 畢龍生;低溫容器應用進展及發(fā)展前景(二)[J];真空與低溫;1999年04期
3 畢龍生;低溫容器應用進展及發(fā)展前景(一)[J];真空與低溫;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去奢,王濤,歐芒,王衛(wèi);接觸型光纖高溫計[J];傳感技術學報;1990年01期
2 李勇,李偉光,曾志新;液氮制冷技術在醫(yī)學中的應用[J];低溫工程;2001年01期
3 徐烈;我國低溫絕熱與貯運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J];低溫工程;2001年02期
4 殷合香,王炳忠,李映穎;低溫液體貯運技術及其蒸發(fā)率的測算[J];低溫與特氣;2002年03期
5 張建可,冀勇夫;多層絕熱低溫有效導熱系數試驗研究[J];低溫與特氣;2003年01期
6 鄧東泉,孫恒,肖尤明,徐烈;高密度酚醛泡沫絕熱材料的低溫膨脹率的測定[J];低溫與超導;2002年03期
7 李煒,施錦,丁懷況,嚴善倉;制冷機冷卻型超導磁體杜瓦的研制[J];低溫與超導;2004年01期
8 郭旭峰,陶樂仁;液氮噴淋流態(tài)化速凍系統(tǒng)及冷凍性能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3年03期
9 陳叔平,安彭軍,劉振全,林莉;立式高真空多層絕熱液化天然氣(LNG)儲罐的研制[J];甘肅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10 李喜宏,關文強,胡云峰,陳麗;便攜式微型保鮮冷庫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晶聲;林安民;周河;;畜牧獸醫(yī)器械中的制冷與低溫[A];第五屆全國低溫生物醫(yī)學及器械學術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謝高峰;汪榮順;;低溫容器蒸發(fā)率試驗及影響因素分析[A];第八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暨中國航天低溫專業(yè)信息網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謝立軍;陳友龍;;環(huán)境溫度對低溫容器蒸發(fā)率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暨中國航天低溫專業(yè)信息網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夏立榮;陳克;趙勇;;低溫絕熱壓力容器定期檢驗技術的分析與研究[A];第八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暨中國航天低溫專業(yè)信息網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光奇;溫永剛;;真空多層絕熱材料的有效熱導率測試[A];第八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暨中國航天低溫專業(yè)信息網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劉宏偉;制冷機冷卻的超導磁體的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6年
2 湯洪明;BEPCⅡ SCQ、SSM 超導磁體系統(tǒng)低溫工作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3 陳煜;He II傳輸參數特性與HeII獲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朱鴻梅;玻璃鋼低溫粘接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雷劍波;基于CCD的激光再制造熔池溫度場檢測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海;目標與背景紅外輻射特征的模擬仿真[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2 崔益嵩;LNG船液艙技術及預冷過程熱力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1年
3 馮文;燃料電池汽車氫能系統(tǒng)評價及北京案例分析[D];清華大學;2003年
4 楊賢飛;低溫毛細抽吸兩相流體回路(CCPL)的結構設計和數值模擬[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5 劉榮輝;地面立體背景與沿海地面背景紅外輻射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6 劉源;熱梯度法制備H-D燃料低溫冷凍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李貴佳;輕質薄型復合隔熱材料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謝高峰;低溫液體無損貯運理論及實驗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6年
9 陳曉燕;液化天然氣儲罐熱分析及固體復合材料導熱系數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周高斌;應變強化奧氏體不銹鋼低溫容器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式模;低溫工程技術綜述[J];低溫工程;1999年03期
2 潘金文,萬莉,李式模;低溫燃料展望[J];低溫工程;1997年01期
3 羅植廷;;氣體產品液化貯運的優(yōu)越性與實現可能性的探討[J];低溫與特氣;1993年02期
4 李樹德;氧氣與醫(yī)療保健[J];低溫與特氣;1996年04期
5 馮慶祥;我國工業(yè)液體二氧化碳生產技術現狀及改進方向[J];低溫與特氣;1997年02期
6 魏曉丹;國內外二氧化碳的利用現狀及進展[J];低溫與特氣;1997年04期
7 梁國侖;我國特種氣體產業(yè)的發(fā)展[J];低溫與特氣;1998年04期
8 王素玉,,王家素,張慶福,連級三;超導磁浮列車的研究與發(fā)展[J];低溫與超導;1995年04期
9 秦長學;致冷劑在人工增雨消霧中的應用[J];深冷技術;1997年04期
10 畢龍生;低溫容器應用進展及發(fā)展前景(一)[J];真空與低溫;1999年03期
本文編號:1289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28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