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蓄水后荊江三口分流能力變化原因初探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 三峽水庫運用前后荊江不同河段水面比降變化
由圖1(c)可知,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隨著沙市站流量的增大,新廠-石首河段水面比降由0.52×10-4逐步下降至0.33×10-4。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后,其水面比降隨沙市流量增加先減小、后加大最終基本穩(wěn)定,其最小水面比降為0.45×10-4,對應(yīng)沙市流量為14000m3/s。與....
圖2 三峽水庫運用前后荊江三口口門水位變化
由圖3(b)可見,當(dāng)枝城流量小于18000m3/s時,太平口-彌陀寺河段水面比降在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均呈下降趨勢,由1.61×10-4(蓄水前)和0.66×10-4(蓄水后)分別下降至0.70×10-4(蓄水前)和0.36×10-4(蓄水后)。在枝城站流量處于20000....
圖3 三峽水庫運用前后荊江三口進(jìn)口段水面比降變化
圖2三峽水庫運用前后荊江三口口門水位變化由圖3(c)可見,在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藕池口-管家鋪河段水面比降均隨沙市流量增加呈增大趨勢,分別由0.44×10-4(蓄水前)和0.39×10-4(蓄水后)增加至0.54×10-4(蓄水前)和0.61×10-4(蓄水后)。相較于松滋河....
圖4 三峽水庫運用前后荊江三口分流能力變化
上述結(jié)果的差異,說明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后松滋口分流能力變化無法通過荊江干支流水面比降與松滋口口門水位變化來解釋,還受到其他不同因素的深刻影響。首先,2013年后松滋口口門采砂活動劇烈,為分流能力的增加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此外,松滋口上游關(guān)洲汊道以及下游姚港-馬家店河段采砂活動頻繁,明....
本文編號:4016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401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