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通濟橋水庫生態(tài)清淤工程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4-02-26 19:33
國內(nèi)飲用水水源水庫大部分建造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jīng)過近六十年的運行已堆積了不少來自入庫河流上游的泥沙,形成了內(nèi)源污染源,既占用了一部分興利庫容,也有可能釋放有害物質(zhì)污染水源。浙江省浦江縣通濟橋水庫就生態(tài)清淤工作目標和時機、技術方案確定、工藝流程及施工要點等關鍵技術組織討論,并就余水處理、干泥資源化利用和工程成效進行探討,生態(tài)清淤為控制水庫藍藻水華、改善水質(zhì)和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提供解決思路;為今后大中型水庫深水條件下開展生態(tài)清淤工程建設提供經(jīng)驗和借鑒。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11749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圖1水庫底泥清淤及利用工藝流程圖
泥漿中含有大量水分,沉淀池中多余水從堆場溢流排放(稱為余水)。余水中黏附有大量底泥細小顆粒,控制污水中的懸浮物濃度就可以基本達到達標排放目標。具體做法是在余水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使余水中懸浮顆粒迅速沉積,經(jīng)過多次分級沉淀處理后,余水檢測結果附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見圖1)。為減....
本文編號:39117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39117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