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山區(qū)1980-2010年地表徑流變化驅動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8-02 19:01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共同驅動地表水文過程發(fā)生變化,改變地表徑流時空分布特征,進而對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一系列影響。定量識別流域地表徑流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對于流域水資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論文以人類活動劇烈、水資源極度短缺的海河流域山區(qū)(包括灤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漳衛(wèi)河和子牙河共6個山區(qū)子流域)為例,綜合采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水文觀測數(shù)據(jù)采集、多元統(tǒng)計分析等方法,分析海河流域山區(qū)1980-2010年地表徑流變化特征,量化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變化相對貢獻率。研究結果表明:(1)除子牙河外,灤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和漳衛(wèi)河5個山區(qū)子流域地表徑流在1980-2010年間均呈顯著下降趨勢(p<0.05),其中灤河、北三河、永定河和大清河4個山區(qū)子流域地表徑流在1998年前后發(fā)生突變(p<0.05)。(2)研究區(qū)1980-2010年間氣溫上升趨勢顯著(p<0.01),變化傾向率為0.03℃·a-1,降水變化趨勢不顯著。同時森林面積占比提高14.56%,草地和農田面積占比分別下降10.16%和5.19%,植被覆蓋度顯著上升(p&l...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徑流形成機制
1.2.2 氣候變化對地表水文過程影響
1.2.3 人類活動對地表水文過程影響
1.3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2 研究區(qū)概況
2.1 自然地理概況
2.1.1 環(huán)境與氣候
2.1.2 水文
2.2 社會經(jīng)濟概況
2.2.1 人口與經(jīng)濟
2.2.2 水利工程建設
2.2.3 生態(tài)恢復工程
2.3 數(shù)據(jù)來源
3 地表徑流年際變化特征
3.1 地表徑流年際變化特征分析方法
3.1.1 五年滑動平均法
3.1.2 累積距平法
3.1.3 Mann-Kendall趨勢檢驗法
3.1.4 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
3.1.5 Pettitt突變檢驗法
3.1.6 降水-徑流雙累積曲線法
3.2 地表徑流年際變化趨勢
3.3 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3.1 基于Mann-Kendall突變檢驗的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3.2 基于Pettitt突變檢驗的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3.3 基于降水-徑流雙累積曲線的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4 小結
4 氣候和人類活動因子年際變化特征
4.1 氣候和人類活動因子變化特征分析方法
4.1.1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4.1.2 土地利用變化歸因分析
4.1.3 像元二分法
4.1.4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4.1.5 用水量定額估算法
4.2 氣候變化特征
4.2.1 氣溫變化
4.2.2 降水變化
4.3 人類活動變化特征
4.3.1 土地利用變化
4.3.2 植被覆蓋度變化
4.3.3 生活用水量變化
4.3.4 農業(yè)用水量變化
4.4 小結
5 地表徑流變化驅動力
5.1 地表徑流變化驅動力分析方法
5.1.1 Pearson相關系數(shù)分析法
5.1.2 基于Budyko水熱平衡假設徑流還原法
5.1.3 基于冪函數(shù)連乘徑流還原法
5.1.4 累積量斜率變化率比較方法
5.1.5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5.2 不同氣候因子與地表徑流間關系
5.2.1 氣溫與地表徑流
5.2.2 降水與地表徑流
5.3 不同人類活動因子與地表徑流間關系
5.3.1 土地利用比例與地表徑流
5.3.2 植被覆蓋度與地表徑流
5.3.3 生活用水量與地表徑流
5.3.4 農業(yè)用水量與地表徑流
5.4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變化影響
5.4.1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變化相對貢獻率
5.4.2 不同氣候和人類活動因子對地表徑流變化貢獻率
5.5 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本文編號:3838363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徑流形成機制
1.2.2 氣候變化對地表水文過程影響
1.2.3 人類活動對地表水文過程影響
1.3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2 研究區(qū)概況
2.1 自然地理概況
2.1.1 環(huán)境與氣候
2.1.2 水文
2.2 社會經(jīng)濟概況
2.2.1 人口與經(jīng)濟
2.2.2 水利工程建設
2.2.3 生態(tài)恢復工程
2.3 數(shù)據(jù)來源
3 地表徑流年際變化特征
3.1 地表徑流年際變化特征分析方法
3.1.1 五年滑動平均法
3.1.2 累積距平法
3.1.3 Mann-Kendall趨勢檢驗法
3.1.4 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
3.1.5 Pettitt突變檢驗法
3.1.6 降水-徑流雙累積曲線法
3.2 地表徑流年際變化趨勢
3.3 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3.1 基于Mann-Kendall突變檢驗的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3.2 基于Pettitt突變檢驗的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3.3 基于降水-徑流雙累積曲線的地表徑流突變特征
3.4 小結
4 氣候和人類活動因子年際變化特征
4.1 氣候和人類活動因子變化特征分析方法
4.1.1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4.1.2 土地利用變化歸因分析
4.1.3 像元二分法
4.1.4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4.1.5 用水量定額估算法
4.2 氣候變化特征
4.2.1 氣溫變化
4.2.2 降水變化
4.3 人類活動變化特征
4.3.1 土地利用變化
4.3.2 植被覆蓋度變化
4.3.3 生活用水量變化
4.3.4 農業(yè)用水量變化
4.4 小結
5 地表徑流變化驅動力
5.1 地表徑流變化驅動力分析方法
5.1.1 Pearson相關系數(shù)分析法
5.1.2 基于Budyko水熱平衡假設徑流還原法
5.1.3 基于冪函數(shù)連乘徑流還原法
5.1.4 累積量斜率變化率比較方法
5.1.5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5.2 不同氣候因子與地表徑流間關系
5.2.1 氣溫與地表徑流
5.2.2 降水與地表徑流
5.3 不同人類活動因子與地表徑流間關系
5.3.1 土地利用比例與地表徑流
5.3.2 植被覆蓋度與地表徑流
5.3.3 生活用水量與地表徑流
5.3.4 農業(yè)用水量與地表徑流
5.4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變化影響
5.4.1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變化相對貢獻率
5.4.2 不同氣候和人類活動因子對地表徑流變化貢獻率
5.5 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本文編號:3838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38383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