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發(fā)育對長江入海水沙的響應(yīng)
發(fā)布時間:2022-02-15 00:30
崇明島是我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其形成發(fā)育與長江來水來沙息息相關(guān)。本文利用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地區(qū)的主要海堤,研究岸線前展速率和面積年均增長率。以崇明島東部鹽沼鉆孔(CM-2、CM-3、CM-4、CM-5、CM-6和CM-7孔)潮坪層段柱狀樣沉積物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粒度、環(huán)境磁學(xué)、有機質(zhì)和測年等多指標(biāo)綜合分析,研究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鹽沼的物源變化和沉積層序特點。結(jié)合20世紀50年代以來長江入海水沙資料,探討鹽沼發(fā)育對長江入海水沙的響應(yīng)。根據(jù)《崇明縣志》、《崇明水利志》、《上海專業(yè)志農(nóng)墾志第二篇圍墾》(電子版)和《上海市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diào)查報告》等歷史資料,結(jié)合實地踏勘和向當(dāng)?shù)厝俗稍?確定了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地區(qū)主要的海堤。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地區(qū)主要的海堤有54大堤、64大堤、68大堤、92大堤和98大堤。海堤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具有確切的地理位置,用海堤位置指示所筑年份海岸線位置是可行的,此方法將為研究長時間尺度的岸線變遷提供借鑒。近六十年來崇明島東部岸線前展速率呈先快、后慢、再快的趨勢。淤漲面積年均增長率呈增加的變化趨勢,但是如果將團結(jié)沙的面積去除,淤漲面積年均增長率將呈先增大...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xué)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圖
在東經(jīng) 121°50′0″以東(圖 2.1)。圖 2.1 研究區(qū)位置圖2.1.2 崇明島的形成崇明島是我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地處長江入?冢湫纬砂l(fā)育得益于長江流域帶來的豐富泥沙(崇明縣水利志,1988)。崇明島的前身為唐武德年間(618-626 年)漲出的兩個沙洲,東沙和西沙(又叫顧俊沙)(周之珂,1989)。五代時,吳越的錢繆改西沙為崇明鎮(zhèn),至此有了崇明的稱呼。北宋年間,東沙周邊相繼淤漲出一些沙洲,有姚劉沙、三沙等,但是,由于長江洪水和風(fēng)暴潮的疊加,崇明島多次被淹,治所五易其址(魏嵩山,1983)。至明末清初,長江泥沙沉積增多及人工圍墾加劇,平洋沙、長沙、響沙、無名沙、登舟沙、吳家沙及周
十六世紀崇明島示意圖(據(jù)明《正德崇明縣志》附圖(張修桂,2005)重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60年來崇明島東部淤漲速率初探[J]. 姚振興,陳慶強,楊欽川.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05)
[2]長江河口懸沙顆粒特征變化趨勢及成因[J]. 楊云平,張明進,樊詠陽,李義天,劉萬利. 應(yīng)用基礎(chǔ)與工程科學(xué)學(xué)報. 2016(06)
[3]黃渤海表層沉積物環(huán)境磁學(xué)特征分類及物源診斷[J]. 王雙,王永紅. 第四紀研究. 2016 (01)
[4]210Pb和137Cs測年在中國海岸帶古環(huán)境演變研究中的應(yīng)用[J]. 蔡慶芳,賈培蒙,邵長高. 吉林地質(zhì). 2015(02)
[5]長江口現(xiàn)代潮灘沉積物粒度特征及其在沉積相識別中的應(yīng)用[J]. 趙亞楠,王張華,吳緒旭,李琳,戰(zhàn)慶,陳艇. 古地理學(xué)報. 2015(03)
[6]近三十年來曹妃甸岸線島體時空演變特征分析[J]. 田海蘭,劉西漢,王紅,石雅君,李慶辰,王艷霞. 海洋科學(xué). 2015(05)
[7]海岸線分類體系探討[J]. 索安寧,曹可,馬紅偉,王權(quán)明,于永海. 地理科學(xué). 2015(07)
[8]20世紀40年代以來多時相中國大陸岸線提取方法及精度評估[J]. 侯西勇,毋亭,王遠東,徐新良,陳晴,于良巨. 海洋科學(xué). 2014(11)
[9]長江口水下三角洲北部近百年沉積物粒度組成及其對水動力環(huán)境的響應(yīng)[J]. 陳靜,趙寶成,戰(zhàn)慶. 沉積學(xué)報. 2014(04)
[10]崇明東灘鹽沼植被變化對灘涂濕地促淤消浪功能的影響[J]. 任璘婧,李秀珍,楊世倫,閆中正,黃星. 生態(tài)學(xué)報. 2014(12)
博士論文
[1]近60年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長江、珠江水沙通量影響的研究[D]. 田清.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6
[2]南通濱海地區(qū)全新世沉積物磁性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D]. 董艷.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4
[3]長江供沙銳減背景下河口及其鄰近海域懸沙濃度變化和三角洲敏感區(qū)部淤響應(yīng)[D]. 李鵬.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2
[4]黃河水沙變化過程及其三角洲沉積環(huán)境演變[D]. 彭俊.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1
[5]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海岸帶環(huán)境演變[D]. 馬妍妍.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08
[6]長江中下游人類活動對河流泥沙來源及入海泥沙的影響研究[D]. 張二鳳.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4
碩士論文
[1]多核素示蹤近代環(huán)境演變在河口沉積物中的記錄[D]. 姜亦飛.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2
[2]崇明島及長江口北支全新世沉積特征與沉積環(huán)境演變[D]. 張軍宏.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9
[3]基于磁性特征的長江口和黃河口表層沉積物比較研究[D]. 邢云.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7
[4]長江泥沙輸移與河口潮灘的沖淤變化關(guān)系[D]. 王金軍.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625546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xué)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圖
在東經(jīng) 121°50′0″以東(圖 2.1)。圖 2.1 研究區(qū)位置圖2.1.2 崇明島的形成崇明島是我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地處長江入?冢湫纬砂l(fā)育得益于長江流域帶來的豐富泥沙(崇明縣水利志,1988)。崇明島的前身為唐武德年間(618-626 年)漲出的兩個沙洲,東沙和西沙(又叫顧俊沙)(周之珂,1989)。五代時,吳越的錢繆改西沙為崇明鎮(zhèn),至此有了崇明的稱呼。北宋年間,東沙周邊相繼淤漲出一些沙洲,有姚劉沙、三沙等,但是,由于長江洪水和風(fēng)暴潮的疊加,崇明島多次被淹,治所五易其址(魏嵩山,1983)。至明末清初,長江泥沙沉積增多及人工圍墾加劇,平洋沙、長沙、響沙、無名沙、登舟沙、吳家沙及周
十六世紀崇明島示意圖(據(jù)明《正德崇明縣志》附圖(張修桂,2005)重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60年來崇明島東部淤漲速率初探[J]. 姚振興,陳慶強,楊欽川.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05)
[2]長江河口懸沙顆粒特征變化趨勢及成因[J]. 楊云平,張明進,樊詠陽,李義天,劉萬利. 應(yīng)用基礎(chǔ)與工程科學(xué)學(xué)報. 2016(06)
[3]黃渤海表層沉積物環(huán)境磁學(xué)特征分類及物源診斷[J]. 王雙,王永紅. 第四紀研究. 2016 (01)
[4]210Pb和137Cs測年在中國海岸帶古環(huán)境演變研究中的應(yīng)用[J]. 蔡慶芳,賈培蒙,邵長高. 吉林地質(zhì). 2015(02)
[5]長江口現(xiàn)代潮灘沉積物粒度特征及其在沉積相識別中的應(yīng)用[J]. 趙亞楠,王張華,吳緒旭,李琳,戰(zhàn)慶,陳艇. 古地理學(xué)報. 2015(03)
[6]近三十年來曹妃甸岸線島體時空演變特征分析[J]. 田海蘭,劉西漢,王紅,石雅君,李慶辰,王艷霞. 海洋科學(xué). 2015(05)
[7]海岸線分類體系探討[J]. 索安寧,曹可,馬紅偉,王權(quán)明,于永海. 地理科學(xué). 2015(07)
[8]20世紀40年代以來多時相中國大陸岸線提取方法及精度評估[J]. 侯西勇,毋亭,王遠東,徐新良,陳晴,于良巨. 海洋科學(xué). 2014(11)
[9]長江口水下三角洲北部近百年沉積物粒度組成及其對水動力環(huán)境的響應(yīng)[J]. 陳靜,趙寶成,戰(zhàn)慶. 沉積學(xué)報. 2014(04)
[10]崇明東灘鹽沼植被變化對灘涂濕地促淤消浪功能的影響[J]. 任璘婧,李秀珍,楊世倫,閆中正,黃星. 生態(tài)學(xué)報. 2014(12)
博士論文
[1]近60年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長江、珠江水沙通量影響的研究[D]. 田清.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6
[2]南通濱海地區(qū)全新世沉積物磁性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D]. 董艷.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4
[3]長江供沙銳減背景下河口及其鄰近海域懸沙濃度變化和三角洲敏感區(qū)部淤響應(yīng)[D]. 李鵬.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2
[4]黃河水沙變化過程及其三角洲沉積環(huán)境演變[D]. 彭俊.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1
[5]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海岸帶環(huán)境演變[D]. 馬妍妍.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08
[6]長江中下游人類活動對河流泥沙來源及入海泥沙的影響研究[D]. 張二鳳.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4
碩士論文
[1]多核素示蹤近代環(huán)境演變在河口沉積物中的記錄[D]. 姜亦飛.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2
[2]崇明島及長江口北支全新世沉積特征與沉積環(huán)境演變[D]. 張軍宏.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9
[3]基于磁性特征的長江口和黃河口表層沉積物比較研究[D]. 邢云.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7
[4]長江泥沙輸移與河口潮灘的沖淤變化關(guān)系[D]. 王金軍.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625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255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