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孕災環(huán)境時空變化規(guī)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14:40
黃河是我國凌汛出現(xiàn)最頻繁的河流,其中寧蒙段最為嚴重。1986年以來,黃河內(nèi)蒙古段已經(jīng)發(fā)生了6次凌汛決口,防凌工作已經(jīng)成為黃河防汛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近些年來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災害孕災環(huán)境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導致研究河段的凌情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對該河段孕災環(huán)境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其對凌汛災害的影響進行研究,可以為水利部門的防凌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與技術支持。本研究以黃河內(nèi)蒙古段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長序列水文氣象資料,歷史凌汛資料以及遙感影像,對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期氣溫、水力條件、河道邊界人類活動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分析孕災環(huán)境變化對凌汛災害的影響,為黃河內(nèi)蒙古段的防凌減災、應急搶險等工作提供基礎。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黃河內(nèi)蒙古段氣溫在空間上呈現(xiàn)上游氣溫高,下游氣溫低,而且隨時間的變化也呈現(xiàn)出封河時下游降溫早,上游降溫晚的特點,開河期回暖時情況剛好相反。這一特殊的封開河形式為凌汛災害的發(fā)生提供了條件;通過對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期平均氣溫進行Mann-Kendall突變檢測后得到: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期平均氣溫的突變點發(fā)生在1985年左右,1985年后黃河凌汛期平均氣溫開始大幅上升。(2)黃河內(nèi)蒙古段河道1...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黃河內(nèi)蒙護短河道示意圖??Fig.?1?The?topographic?map?of?the?Inner?Mongolia?reach?of?Yellow?River??2.1.1區(qū)域位置??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9_??資料收集與整理???^|??I???f??實測H溫數(shù)據(jù)?遙感影像?水文資料?水利設施資料?? ̄??[?'??|__?1?.?.?1??jr?V?_3L?_??凌?槽??if.?_?5?河?3?訊?蓄?a?橋??盂?n?頻道?道期?水?I?S??變?變念大?Fffl???^?修?修??尤無化?斷?161?量?S-?S?XU??化?化特面?形變?變建?L??征?態(tài)化化??1?-??1?I?I?l ̄ ̄r^??平均氣溫時空變化河道邊界時空變化?水力條件的變化人類活動造成的變化???i???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災害孕災環(huán)境時空變化規(guī)律??圖2技術路線圖??Fig.2?Technical?route??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13??Vv????I?I?I?I?■—??i?■—i?■?■?*''?'?■'?■1?■?■??1970?丨?980?1990?2000?201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年?年??圖7烏海平均氣溫距平變化??Fig.7?Change?of?mean?temperature?anomaly?at?Wu?station??3.2.2年代際變化??進入2000年后不僅平均溫度有所提升,而且相比70年代上下游溫差也有所縮小,??70年代上下游溫差為2.58°C,而00年代上下游溫差為1.71X:。平均溫度的升高會使封??河長度、冰量有所降低。而上下游溫差的減小,會使得封開河的相差時間減小,發(fā)??生凌汛災害的可能性也會隨之降低。??腦?I?_?I?_?I?_?I?_??心:_?_?I?_?Si??_?II1?I1?f?II1??_?p?LE?^?|J??5-〇:?^?托克托縣??-5'5:?^?^?巧包頭??-6.0-?/y?一'?臨河??-6.5」L^?M烏海??I?I?1?I?1?I?1?I?1??1970s?1980s?1990s?2000s?2010s??年代??圖8?1968-2018年黃河內(nèi)蒙古段年代平均氣溫??Fig.8?The?mean?temperature?of?the?Inner?Mongolia?section?of?the?Yellow?River?from?1968?to?201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Landsat影像的斯里蘭卡內(nèi)陸湖庫水體時空變化分析[J]. 李健鋒,葉虎平,張宗科,孔金玲,魏顯虎,Somasundaram Deepakrishna,王法溧.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05)
[2]2018年黃河干流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實踐與啟示[J]. 魏軍,張丙奪,蔡彬,朱信華. 中國防汛抗旱. 2019(04)
[3]黃河內(nèi)蒙古河段同流量水位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 金雙彥,馬志瑾,楊晉芳,李焯. 泥沙研究. 2018(06)
[4]橋墩墩型對平衡冰塞水位影響的試驗研究[J]. 王軍,黃寧靜,吳一帆,程鐵杰. 水科學進展. 2018(04)
[5]黃河寧蒙河段2013~2014年度凌情特點分析[J]. 梁貴生,張浩斐,梁恒,范煬. 內(nèi)蒙古水利. 2018(02)
[6]2016—2017年度黃河凌情與水庫防凌調(diào)度回顧[J]. 張末,張興紅,朱信華,楊會穎. 中國防汛抗旱. 2017(06)
[7]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的開河期冰壩預報研究[J]. 王濤,劉之平,郭新蕾,付輝,劉文斌. 水利學報. 2017(11)
[8]萬家寨水庫建成后上游河段冰情特性研究[J]. 冀鴻蘭,王曉燕,脫友才,牟獻友,張寶森.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7(02)
[9]萬家寨水庫庫尾封河初期冰塞水位變化分析[J]. 張寶森,李春江,張防修,何鮮峰,王亞飛. 人民黃河. 2017(02)
[10]近60年黃河流域典型區(qū)域氣溫突變與變暖停滯研究[J]. 黃星,馬龍,劉廷璽,王靜茹,劉丹輝,李虹雨.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6(11)
碩士論文
[1]基于FLUENT的冰塞數(shù)值模擬[D]. 石磊.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12098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黃河內(nèi)蒙護短河道示意圖??Fig.?1?The?topographic?map?of?the?Inner?Mongolia?reach?of?Yellow?River??2.1.1區(qū)域位置??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9_??資料收集與整理???^|??I???f??實測H溫數(shù)據(jù)?遙感影像?水文資料?水利設施資料?? ̄??[?'??|__?1?.?.?1??jr?V?_3L?_??凌?槽??if.?_?5?河?3?訊?蓄?a?橋??盂?n?頻道?道期?水?I?S??變?變念大?Fffl???^?修?修??尤無化?斷?161?量?S-?S?XU??化?化特面?形變?變建?L??征?態(tài)化化??1?-??1?I?I?l ̄ ̄r^??平均氣溫時空變化河道邊界時空變化?水力條件的變化人類活動造成的變化???i???黃河內(nèi)蒙古段凌汛災害孕災環(huán)境時空變化規(guī)律??圖2技術路線圖??Fig.2?Technical?route??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13??Vv????I?I?I?I?■—??i?■—i?■?■?*''?'?■'?■1?■?■??1970?丨?980?1990?2000?201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年?年??圖7烏海平均氣溫距平變化??Fig.7?Change?of?mean?temperature?anomaly?at?Wu?station??3.2.2年代際變化??進入2000年后不僅平均溫度有所提升,而且相比70年代上下游溫差也有所縮小,??70年代上下游溫差為2.58°C,而00年代上下游溫差為1.71X:。平均溫度的升高會使封??河長度、冰量有所降低。而上下游溫差的減小,會使得封開河的相差時間減小,發(fā)??生凌汛災害的可能性也會隨之降低。??腦?I?_?I?_?I?_?I?_??心:_?_?I?_?Si??_?II1?I1?f?II1??_?p?LE?^?|J??5-〇:?^?托克托縣??-5'5:?^?^?巧包頭??-6.0-?/y?一'?臨河??-6.5」L^?M烏海??I?I?1?I?1?I?1?I?1??1970s?1980s?1990s?2000s?2010s??年代??圖8?1968-2018年黃河內(nèi)蒙古段年代平均氣溫??Fig.8?The?mean?temperature?of?the?Inner?Mongolia?section?of?the?Yellow?River?from?1968?to?201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Landsat影像的斯里蘭卡內(nèi)陸湖庫水體時空變化分析[J]. 李健鋒,葉虎平,張宗科,孔金玲,魏顯虎,Somasundaram Deepakrishna,王法溧.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05)
[2]2018年黃河干流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實踐與啟示[J]. 魏軍,張丙奪,蔡彬,朱信華. 中國防汛抗旱. 2019(04)
[3]黃河內(nèi)蒙古河段同流量水位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 金雙彥,馬志瑾,楊晉芳,李焯. 泥沙研究. 2018(06)
[4]橋墩墩型對平衡冰塞水位影響的試驗研究[J]. 王軍,黃寧靜,吳一帆,程鐵杰. 水科學進展. 2018(04)
[5]黃河寧蒙河段2013~2014年度凌情特點分析[J]. 梁貴生,張浩斐,梁恒,范煬. 內(nèi)蒙古水利. 2018(02)
[6]2016—2017年度黃河凌情與水庫防凌調(diào)度回顧[J]. 張末,張興紅,朱信華,楊會穎. 中國防汛抗旱. 2017(06)
[7]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的開河期冰壩預報研究[J]. 王濤,劉之平,郭新蕾,付輝,劉文斌. 水利學報. 2017(11)
[8]萬家寨水庫建成后上游河段冰情特性研究[J]. 冀鴻蘭,王曉燕,脫友才,牟獻友,張寶森.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7(02)
[9]萬家寨水庫庫尾封河初期冰塞水位變化分析[J]. 張寶森,李春江,張防修,何鮮峰,王亞飛. 人民黃河. 2017(02)
[10]近60年黃河流域典型區(qū)域氣溫突變與變暖停滯研究[J]. 黃星,馬龍,劉廷璽,王靜茹,劉丹輝,李虹雨.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6(11)
碩士論文
[1]基于FLUENT的冰塞數(shù)值模擬[D]. 石磊.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12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341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