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油水飽和巖石復電阻率頻散特性數學模擬

發(fā)布時間:2017-09-28 09:49

  本文關鍵詞:油水飽和巖石復電阻率頻散特性數學模擬


  更多相關文章: 測井方法 含油儲層 電震效應 雙電極法 復電阻率 頻散特性


【摘要】:基于油水飽和儲層電震耦合理論,利用傅里葉變換關系推導出電震波場的波動方程及電震快縱波P1波、電震慢縱波P2波和電震慢縱波P3波3個傳播常數。依據雙電極法測量巖石復電阻率的數學模型,對油水飽和巖石復電阻率的頻散特性進行定量模擬。模擬結果表明,油水飽和巖石復電阻率的頻散現象是在電震快縱波P1波、電震慢縱波P2波和電震慢縱波P3波的共同作用下,由巖石中的電滲流機制形成的。油水飽和巖石的復電阻率和慢縱波P2波界面極化頻率均隨孔隙度和含水飽和度的增大而減小,隨滲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慢縱波P3波界面極化頻率隨孔隙度的增大而減小,隨滲透率和含水飽和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快縱波P1波界面極化頻率受儲層巖石這3個參數的影響較小。氣水飽和巖石復電阻率的頻散特性與油水飽和巖石復電阻率的頻散特性略有不同,但二者的復電阻率隨3個參數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學院;
【關鍵詞】測井方法 含油儲層 電震效應 雙電極法 復電阻率 頻散特性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4101)資助
【分類號】: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0引言儲層巖石復電阻率的頻散特性是復電阻率測井的物理基礎,近年來,含油儲層復電阻率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實驗研究[1-5]和理論模擬[6-8]。傳統(tǒng)的理論研究普遍推測復電阻率的頻散特性是由諧變電流場引起儲層孔隙中離子濃度濃差極化和雙電層形變形成的一種宏觀電化學效應,即復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席道瑛,劉斌,程經毅,劉衛(wèi);干燥和飽和巖石的衰減與頻散特性[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1997年01期

2 盧艷;張春露;朱建華;楊青山;;三元復合劑驅巖石復電阻率頻散特性實驗研究[J];測井技術;2009年03期

3 肖占山;曾志國;朱世和;桑九波;馬靜;王志強;;基于巖石電性參數頻散特性評價潤濕性的實驗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9年05期

4 肖占山;徐世浙;羅延鐘;王東;朱世和;;巖石復電阻率頻散特性的機理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6年05期

5 馬志娟;劉兵開;;不同介質電阻率頻散特性的實驗研究[J];才智;2012年04期

6 王友善;地層電磁反射波的頻譜及頻散特性[J];地球物理學報;1995年01期

7 肖占山;徐世浙;羅延鐘;王東;朱世和;;含氣泥質砂巖頻散特性的實驗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6年10期

8 謝然紅,馮啟寧;Waxman-Smits模型中B參數的頻散特性[J];測井技術;2001年05期

9 肖占山;徐世浙;羅延鐘;王東;朱世和;;泥質砂巖復電阻率的頻散特性實驗[J];高校地質學報;2006年01期

10 李鶴升,李寧;偶極聲源激發(fā)的波頻散特性[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肖占山;羅延鐘;翁愛華;王東;朱世和;;巖石頻散特性的機理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尹成芳;柯式鎮(zhèn);張雷潔;張興文;;巖石復電阻率虛部頻散特性影響因素實驗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專題論文集[C];2013年

3 肖占山;翁愛華;徐世浙;王東;;泥質砂巖頻散特性的實驗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閆向宏;孫建孟;蘇遠大;;充液井孔中鉆柱系統(tǒng)聲波頻散特性數值模擬研究[A];2009年度全國物理聲學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聶建新;楊慧珠;;基于非飽和孔隙BISQ模型的P波頻散特性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凱;瑞利面波波場頻散特性物理模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9351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351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e32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